第一节 农业
第二章 科技成果
第一节 农业
胜利黄沙谷 1953年,由十四区向阳村农民任国有培育成功。具有高产、质佳、抗逆性强
等特点,比当时一般品种增产20~30%。
胜利早半月大豆 1977年,由老莱公社胜利大队农业科学试验站任国有培育成功。比其它
品种早熟半月左右,并具有高产、抗病等特点。获嫩江地区优秀科研成果奖。
讷双一号玉米双交种 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技术员李宝库从1963年开始试验玉米杂交优势育
种法,试配单双交玉米品种,1977年培育成功。具有质佳、双棒率高、抗灾力强等特点,较其
它品种增产8.9%,获嫩江地区优秀科研成果奖。
马铃薯高倍繁殖 1977年,太和公社种子站银世奎,利用薯种多次出芽,枝条可折插、芽
在地上发育成枝,在地下匍匐茎结薯。获嫩江地区优秀科研成果奖。
大豆早、晚、密栽培法 县农业科研所等单位于1980年用早熟大豆品种黑河54号,晚播,
即5月25日至6月5日播种;密植,用机械采用45公分单条播,密度为亩保苗30000至33000株,
种植60000亩,平均亩产282斤。
小麦耙茬抗旱播种 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于1980年采用耙茬播种小麦,创造上暄下实耕作层,
保持土壤水分,获得全苗。耙茬播种57.8万亩,平均亩产259.8斤,每亩增产9.8斤。
大棚栽黄瓜、西红柿 1978年,老莱公社蔬菜队用2~3亩地大棚栽培黄瓜、西红柿。连续3
年获亩产黄瓜22000斤,西红柿12600斤的成果。
万亩大豆高产攻关 倪启模、李恩泽、韩兴海等人,采用“早晚密”栽培法,自1981年起
至1983年,连续3年平均亩产314.5斤,比全县平均亩产212斤增产48.3%,斤粮成本降低16.7%,
获1984年黑龙江省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
马铃薯万亩攻关栽培技术 选用夏播留种或脱毒薯种的克新1号,实行困种催芽,用消毒
切刀切大块栽子,选用豆、麦、谷糜茬(不重、迎茬)。每亩施农家肥4000~6000斤,硝铵23斤
或尿素17斤,过石50斤或三料17斤。播种时芽眼向上,株距18~20厘米。一耢两铲三趟,秋后
拿一遍大草。1982年亩产达3 398斤,比计划亩产3000斤提高13.3%,比全县平均亩产2000斤
提高70%。县政府获1984年齐齐哈尔市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王志强、李恩泽、银世奎、唐伯
昌等人获1984年黑龙江省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
万亩甜菜高产高糖“三两”栽培法 县人民政府获1984年齐齐哈尔市优秀科技成果一。等
奖。
讷河县综合区划 县农业区划办公室获1984年齐齐哈尔市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
马铃薯脱毒推广应用 县科委、农业技术推广站、种子公司等单位获1984年齐齐哈尔市科
技成果推广二等奖。
防治大豆食心虫 县农业局植保站获1984年齐齐哈尔市科技成果推广二等奖。
讷河县土壤分类 土壤普查办赵宪兴、赵桂珍、周海涛等人获县1984年科技成果一等奖。
土地资源调查及区划 县农业区划办仲崇佳、罗长洲、程绍志、高恩杰等人获县1984年科
技成果一等奖。
大豆需水规律 韩益珠、谷新春、陶明生等人获县1984年科技成果二等奖。
氮磷肥合理搭配和经济作用 顾秀荣、陈玉龙、谭志娟等人获县科技成果三等奖。
甜菜纸简育苗移植栽培法 甜菜管理站张晓东,杨春生、袁秀海、孙美臣等人获县1984年
科技成果三等奖。
菜花莴笋栽培初探 张朝君获县1984年科技成果三等奖。
芥菜掐尖技术 县果品公司地产股获县1984年科技成果三等奖。
村镇建设用地规划设计 县土地办刘宏伟、高俊海,李学文等人设计,获县1984年科技成
果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