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武术气功

第四节 武术气功



武 术 民国时期。民间为强身健体已有习武练拳活动,山东头屯的鲁民曾组织红枪会,
习枪练武,体质普遍增强。但,他们吃符念咒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城镇乡村时有外地(
多为关内人)武术班子来此表演武术、气功等。解放后,武术由民间转向社会,后发展成为体
育项目。1950年太极拳、长拳在县内流传。每年春、秋两季人民公园、街道两侧和城郊等地,
经常有人练太极拳或长拳。1961年,县实验小学始练武术操,县第一小学太极拳在县运动会上
表演获好评。此后,武术作为体育项目在历届运动会上出现。1962年,县建立业余武术队,聘
请练过武功的张凤洲老人为教师,拜师者先后达百余人。1964年县业余武术队参加省武术表演
赛获团体总分第3名,张风洲的七节鞭表演获第1名。

1982年,《少林寺》影片放映后,在全县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反响,少林拳术颇为兴盛。
县体育部门利用学校寒暑假举办少林拳武术班,外地武术师亦来县传功习武,县体育大会亦表
演少林拳和武术团体操,颇受群众赞赏。

气 功 1983年,在离退休老干部的倡导下,成立了鹤翔庄气功小组。后改为县气功科学
研究理事会,下设鹤翔庄气功辅导站。每年春夏秋三季在业余辅导员的指导下,利用早饭前的
时间对参加学气功的人进行集中辅导训练。一些神经衰弱的人,经过长年练功,神经衰弱症大
为好转。1984年,县城参加鹤翔庄气功活动的职工干部、街道居民已达540人,并在当年县体
育运动大会上做了鹤翔庄气功表演。1985年2月,在“鹤翔庄气功全国首届学术交流会”上,
县鹤翔庄气功辅导站作了经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