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九章 人民生活

第九章 人民生活




旧社会,劳动人民受尽剥削和压迫,生活十分艰难。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据记载1942年达
25种之多。物价飞涨,通货膨涨,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许多贫苦农民为了生活,不得不租种
地主土地,全家老小一年到头起早贪黑的干,仍然所得无几,只好向地主借高利贷,受“驴打
滚的利息"盘剥。地主和贫农两极分化十分严重。地主、富农在农村占有大量土地,以青龙乡
为例,解放前共有250户,土地2428.5垧,大牲畜481头(匹),其中地主、富农只有19户,占有
土地1315.5垧,为全乡土地面积的54.2%;占有大牲畜239头(匹),是全乡牲畜的49.7%。地
主、富农依靠雇工、出租土地和敲债,过着不劳而获、花天酒地的生活。而贫苦农民流离失所,
朝不保夕,常常被饿死、冻死在路旁和街头。

劳动人民在政治上无地位,行动上不自由。警察、特务、地痞、流氓横行乡里,强奸妇女,
霸占民妻,勒索民财,无恶不作。如,青年农民黄文青给地主肖希恩扛活,冬天因病暂时不能
劳动,竟被拖至井台冰上躺着。一些男青年为躲避抓劳工、派国兵和勤劳奉仕,抛家舍业,逃
亡在外,饱受流离之苦。一旦逃跑不成,被抓回来后轻则蹲监坐牢,重则惨遭杀害。抓做劳工
的多被送往边远林区或矿区。在寒冷的冬天身披麻袋片,吃着橡子面,从事伐木,挖煤、修工
事等重体力劳动。劳工患病无医无药,有的未等病死就被拖出工棚扔进深山峡谷,弃尸荒野。
1943年拉哈劳工大队长刘昆峰,仅在黄河沟一地,就将有病劳工活埋20多人。

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劳动人民真正当家作了主人。市场繁荣,物价稳定,
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富民政策深得人10,极大调动了全县人民建设四化的积极
性。随着生产的发展,收入的增加,城乡人民购买力迅速提高,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民个
人新建房舍约24万平方米,造价达552万元。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基本普及,许多
农民还购置了收录机、电视机、洗衣机、摩托车等新“四大件”,有的家庭还添置了电风扇、
电冰箱等高级家用电器设备。还有的户购置了拖拉机、汽车等生产和运输工具。全县人民在银
行存款额达2217万元。人民的寿命普遍增长,1964年全县有80岁以上的耄耋老人447人到1985
年增至69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