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土壤

第二章 土壤植被

第一节 土壤





铁锋区土壤总面积为718351亩,主要有草甸土、沼泽土、砂土、黑钙土、碱土、水稻土等
6类。

  草甸土 草甸土面积507280亩,占土壤总面积的70.6%。主要分布在乌裕尔河西岸低漫滩
和冲击平原的碟形洼地中,边屯乡、省种畜场、铁锋乡均有此类土壤。这类土壤腐殖质积累较
多,保水保肥能力强,作物生长中后期养分供应充足,为高产土壤。适种大豆、小麦、蔬菜等
作物。但因土温较低(农民俗称冷浆地),春苗不易萌发,应采取综合改良措施加以防止。

  沼泽土 沼泽土面积103 479亩,占土壤总面积的14.4%。主要分布在乌尔河低漫滩的局
部低洼处以及闭流洼地。扎龙乡占面积尤为广大。此土类本区有3种土属:草甸沼泽土,对草
甸沼泽土如能兴修水利,解决排水防涝问题,则可改造成为耕地或牧场;石灰性草甸沼泽土、
盐渍化沼泽土,最适于芦苇生长,如能在不破坏自然生态平衡的条件下,应更新芦苇品种,采
取先进复壮采割措施,可增加芦苇产量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

  砂土 砂土面积49377亩,占土壤总面积的6.9%,主要分布在铁锋乡、边屯乡、扎龙乡。
此类土壤透水性强,保水性差,易发生旱象。有机质的含量,随成土过程和耕作历史有所不同。
土壤增温快,降温也快,因此在流动半流动砂土上,应植树种草,不应垦为耕地,以固定砂丘,
防止风蚀;在已固定的砂地上,应采取抗旱保墒措施,增加土壤含水量。根据土壤增温快、发
苗特点,适时早播,以促进作物早熟。

  黑钙土 黑钙土面积30311亩,占土壤总面积的4.2%,主要分布在铁锋乡、省种畜场和边
屯乡。这类土壤较深厚,有机质较丰富。质地壤性呈中性或微酸性反映,通透性能好,均有不
同程度的钙积层,是土地中肥力较高最适于耕作的一类土壤。但开垦后,由于粗放经营,加上
水蚀、风蚀等原因,黑土层逐渐变薄,腐殖质逐渐减少,肥力逐渐下降,在0—50厘米土层内
的有机质含量,由原来的5%左右,已下降到1—3%,因此尚需用地养地,增施有机肥料,防
止水蚀、风蚀,使土壤向良性发展。

  碱土 碱土面积27014亩,占土壤总面积的3.8%,主要分布在河漫滩和一级阶地上,边屯
乡、省种畜场、扎龙乡均有此类土壤。本区内只有苏打盐化碱土一个土属,群众通称“碱包”。

  水稻土 水稻土面积890亩,占土壤总面积的0.1%,主要分布在省种畜场引嫩支渠两侧。
区内的水稻土是经多年灌淹和耕作活动影响下,逐渐发育形成的一种人工土壤,但土壤发育并
不充分。因此,应该继续定向培育使其日臻成熟。增施有机肥料,以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
结构,修建配套的排灌水利工程,达到及时适量排灌,以保证水稻能正常生长发育和避免土壤
发生沼泽化和次生盐碱化现象,是关键性措施。其次,本区灌溉水源水温较低,在灌溉前应经
过升温塘升温,以加速土壤的熟化和水稻的生长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