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城市管理

第三节 城市管理



  

  铁锋区是解放后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区,工业布局:齐齐哈尔车辆工厂位于城区东北郊、
地方国营工业在城区东南郊、城区中心地段龙华路和中华东路是繁华的商业区,其它地域为居
民住宅区。按照齐齐哈尔市城市总规划,依法进行管理。

  一、规划管理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齐齐哈尔规划管理条例》的规定,区规划部门—
—区规划所主要承担对市民建房申请的管理上报市规划局审批,年均300余户,1969年个人申
请建房563户,1990年个人申请建房463户,其中新建130户,有照危房127户,扩建58户,翻建
49户,仓房88户,临时商服网点11户。集资统建临时商服网点857平方米,其中曙光大街农贸
市场北侧654平方米,庆云市场西侧102平方米。定期整顿市容。1990年拆迁有碍市容观瞻的临
时商服网点43户,其中树新路4户,车辆厂技校东大墙外6户,曙光大街农贸市场北侧28户,庆
云市场西侧10户。

  二、用地管理

  铁锋区城乡建设用地的管理,原来是由区城建部门负责。1981年区土地管理处成立后,对
城乡建设用地归区土地管理处和城建部门共同管理审批,并依法征收土地管理费。区内各单位
和居民需用基本建设用地时,必须首先提出申请。公用单位应特经批准的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
或上级机关的证明文件,基建用地平面图,向城建部门与土地管理处提出申请,城建部门与土
地处报请市规划局,根据城建规划要求确定批给地号,然后依据使用土地有关规定办理相应的
审批手续。如系征用农村耕地或动迁居民房屋进行基本建设时,由土地处组织用地单位与被征
用单位或动迁单位、个人协商征用面积以及有关经济补偿等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后,签定协议
书取得公证。协议书签定后,用地单位按协议要求,向被征用单位支付,办理土地补偿费、青
苗或被征用土地上的房屋、水井、树木、果树等附着物的补偿费等。被征用的土地所有权属于
国家,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准买卖或变相买卖。

  三、卫生管理

  民国时期,城市卫生由警察当局管理,在警察署内设兼职卫生管理警官。日伪时期,城市
卫生管理亦是警察机关负责,由伪警察置或分驻所主管治安的警官负责,平时通过外勤警察巡
逻监督检查。此外,每年春秋两季组织“卫生大检查”稍有不足或对答不周,非打即骂,重则
便遭拘役。

  解放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城市卫生工作,区政府成立了专职卫生管理机构,早在1955年
就成立了卫生队,1963年8月成立了区环境卫生管理站,1980年10月改为环境卫生管理科,1986
年1月改为环境卫生管理局,1989年5月4日,铁锋区成立城乡建设委员会,原环卫局与城建局
合并,改设环卫处,几十年来,城市环卫工作由市区分片负责,区里把自己分工应管的工作尽
力作好,担负起街巷清扫、垃圾清运、厕所清掏、垃圾处理等环卫工作。

  街巷清扫 总的要求是早晨清扫,日保洁。具体要求是早七时半完成清扫任务,避开上班
时间,任务是每个环卫工人每天平均清扫5千平方米。在早晨清扫的基础上,白天要保持清洁
卫生。清扫保洁的质量要求是必须达到“四无”(无垃圾、无粪便、无砖瓦石块、无果皮碎纸
和冰棍杆等),“四净”(快车道净、人行道净、路牙子净、雨水井口净),街巷清扫采取以居
民委为单位划片包干法(称开片),巷道清扫按每个清扫员1.5个居民委分配,区9个街道办事处,
共有124个居民委,开片率达90%。截止1990年铁锋区环卫清扫面积达4175355平方米,其中黑
色路面490644平方米,砂石路513 200平方米,居民巷道315351平方米。

  垃圾清运 1955年环卫机械队未成立时,清运垃圾主要靠畜力车运输,就近填塘,1963
年,市环卫处成立垃圾清运汽车队,从那时起龙华卫生队(现在的龙华卫生站)实行二级垃圾清
运,在龙华地区设置了两个垃圾中转站,其它卫生队由畜力车直接清运。到1973年,市环卫处
汽车队的车辆下交各区,铁锋区分到5台汽车,垃圾二级清运由区自管。1979年,铁锋区环卫
处汽车队撤销,垃圾二级清运工作上交市环卫处。1980年10月,市政府又决定把垃圾清运工作
交各区,铁锋区垃圾二级清运由汽车队负责。1982年,市政府决定要加强环卫车辆管理,实行
集中管理使用,区里又把环卫车辆上交市环卫处,垃圾二级清运由市环卫车队负责。此时,仅
有龙华和站前环卫站二级清运由市环卫处负责。其余的垃圾二级清运由区里用畜力车清运。到
1983年从长春购得三台手扶拖拉机在南浦环卫站采用机动车清运垃圾,淘汰了畜力车。到1984
年5月,区环卫处成立了机械管理队,淘汰了全部畜力车,垃圾清运由机械管理队统一负责。
1988年到1989年区环卫处先后在龙华、新工地、南浦建筑了四座半地下垃圾中转站,使卫生面
貌大有改观。由于城市人口不断地增加,垃圾量不断上升,1990年全区日产垃圾达412吨,高
峰时达到600吨。龙华、站前、新工地卫生站实行三级清运,南浦、通东、东湖、曙光、光荣
等地的垃圾实行一级清运,运到指定地点。在运输力量不足的情况下,为达到垃圾日产日清,
采取休人不休车的办法,及时清运出全部垃圾。

  厕所清掏 由于城市厕所的粪便是近郊菜农所用农家肥的重要来源,从五十年代开始,
市、区决定城肥援助农业,对城市厕所由环卫部门管理,由农业生产队负责清掏,做到“三包”
(包清、包运、包小型维修)和“四定”(定人、定车、定厕所、定时间),实行车辆和厕所对号,
按时清掏,铁锋区从环卫科和农业公社抽调干部组成联合办公室,实行粪便统一管理。到“文
化大革命”期间,厕所管理较差,夏季农业大忙季节,农民就不进城清掏厕所,致使厕所时常
满溢,严重影响市区环境。到1976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政府重视城区厕所管理工作,
区环卫部门设立一个城肥组负责厕所清掏,使用新购进的抽粪水罐车,分片包干,全区9个街
道办事处居民厕所抽污水粪便达64万吨,到1990年全区共有居民厕所254座(不含铁路管辖厕
所)。对临街所实行封闭式管理。每15个厕所设一个专职清扫员,每天清扫一次,负责保洁,
为延长厕所使用年限,有利于管理,建立了档案。

  垃圾处理 城市居民生活垃圾的处理一直采用填埋的办法。1980年以后,城市垃圾填塘
已处于饱合状态,1983年经区人大建议,市建委、城建局决定在铁锋区进行垃圾处理科研工作,
在铁锋乡宛屯村购下70亩沙丘地,建277平方米工作室,500平方米储粪池,打两眼机井,购置
拖拉机、推土机各1台,在条件简陋的情况下,进行垃圾处理的试验和研究,对生活垃圾经过
高温发酵达到灭菌、杀卵、除臭、消毒、并减少放射性微生物飞扬,使垃圾处理达到对人无害
的标准。

  垃圾处理这项科研实验工作,由铁锋区环卫局局长邢义同志负责,由李树刚同志操作,经
实验,至1986年1月研制出“腐熟营养土”经齐齐哈尔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确认为科研成果,经
嫩江农业科学研究所签定,认为同江苏省无锡市所生产的土肥具有同等水平,填补了我省的空
白,为垃圾的有效利用,探索出一条新途径。

  环卫队伍 1955年环卫机构建立时,环卫职工仅有36人,主要是装卸工。随着环卫事业的
发展,职工队伍不断壮大,到了1990年全区共有环卫职工585人,其中管理人49人,司机39人,
汽车修理工9人,装卸工92人,清扫保洁人员267人,厕所保洁人员22人。

  环卫经费 环卫事业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拨款,另一部分本着有偿服务的原则,收缴卫生
费,垃圾代运费、以补充经费的不足,1982年以后,国有经济好转,环卫事业发展较快,环卫
经费逐年增加,1982年市财政拨款34.8万元,到1990年财政拨款增加到87.5万元。卫生费收缴
为城市居民卫生费,企业事业单位卫生费(包括垃圾代运费、排污费),1984年从龙华、光荣、
通东各划出一个环卫站,加强了收费管理,卫生费由1983年5.5万元到1985年增加到10.3万元,
到1990年增加到17.75万元。由于发展集市贸易,自由市场的发展,个体摊床、个体经商不断
增加,从1987年到1990年年收个体摊床,经营卫生费19.2万元,上述费用基本满足环卫事业的
需要。

  齐铁地区环境卫生管理站简介

  齐铁地区环境卫生管理站,是全市大企业中唯一的一家承担家属区环境卫生管理的单位。
齐齐哈尔市政府[1981]81号文件下发后,齐铁车辆段劳动服务公司接收铁锋区政府环卫局43个
居民委及其街路巷道和107座公厕、51.6万平方米的清扫面积。于1981年,10月1日建立齐铁地
区环境卫生管理站,站址齐铁车辆段院内,占地面积10772平方米,建筑面积2238平方米。隶
属于齐铁车辆段劳动服务公司,首任站长胡爱斌、副站长李作民。下辖北局宅、南局宅、东局
宅3个卫生清扫工区,有职工145人。汽车(报废修复)6台,手推车37台。固定资产2万元,流动
资金407元。

  1983年,齐铁环卫站进行工资制度改革,实行承包与岗位结合的工资制度,即汽车司机包
任务、包公里、包油料、包安全、包维修,完成任务发基本工资,未完成任务扣发当月基本工
资,超额完成任务奖励;收费员实行承包制,按完成任务情况计发工资;清扫工、清运工、装
卸工实行岗位工资,以岗计酬,按完成任务数量、质量计发工资,解决了同工不同酬的问题。

  1984年7月1日齐铁环卫站归属齐铁分局劳动服务公司,升为副科级单位。胡爱斌任站长、
李作民任副站长。同年,10月5日,环卫站购进叉车2台,在南局宅、北局宅设铊个铁皮垃圾箱,
初步实现装卸垃圾机械化,改变原来人工装卸垃圾的办法。年末被哈尔滨铁路局评为先进单位
和精神文明单位。

  1985年,齐铁环卫站正式建立党支部,刘春平任环卫站第一任书记。职工增加到290人。
有主要设备27台,其中汽车10台,日清运垃圾148吨。环卫站由无偿服务变有偿服务,收取卫
生费共85.265元(其中居民卫生费60000元,市场卫生费25265元),卫生经费有较大幅度增加。
为了实现“以副养主”,安置待业青年,改善职工生活福利待遇,于同年5月办起氧气厂一个。
继而又陆续建起木工厂、化建商店等企业。工业创产值272864元,利润5181元;商业销售额
109036元,利润17279元。1984年至1985年,上缴税金15万元。当年职工工资由1981年每人月
平均工资40元增至110元,奖金金额增至10500元,福利金总额21000元。1986年,环卫站全体
职工集资10万元,购置了3台自背车,45个自背箱,北局宅实现垃圾清运机械化。1989年8月24
日,铁道部部长李森茂来站视察为齐铁环卫站题词“平凡高尚的岗位”,年末被黑龙江省、齐
齐哈尔市评为城镇集体经济“明星企业”。

  1990年末,代理站长胡爱斌,副站长李作民,党支部书记董霞。全站职工增至390人(其中
待业青年130人),环卫站已拥有较雄厚的经济基础,垃圾装运机械化程度有较大提高。固定资
产已达到160万元,其中车辆资产76万元(汽车27台),机械设备63万元,房屋资产21万元。职
工月平均工资增至310元。本年内,环卫站荣获铁道部最高荣誉“火车头奖杯”。

  四、房产管理

  1990年以前,铁锋区一直没有专职的房产管理部门。区内建筑是公用建筑公建公管,民用
建筑自建自用自管。在铁锋地区境内各单位的建房都是谁建谁用谁管。公房管理,贯彻“以租
养房”的方针,出租房屋都是以等论价。区机关干部职工住宅年收房租费10万元,作维修费。
维修力求及时,坚固、节约、房屋交易严格执行市规定手续,卖方要到市房地产管理部门提出
申请,经过评定价格,由买方交纳6%的契税和2%的管理费,然后就成交。凡经城建部门批准
建筑房屋,市房地产管理部门一律核准发照,不准私建、滥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