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环境保护

第四节 环境保护




  

  随着工业不断发展,伴随着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的出现,带来对环境的污染,
因此,如何治理污染,保护环境就摆在政府面前,成为重要任务。为贯彻好《中华人民共和国
环境保护法(试行)》,区政府在1980年11月成立了铁锋区环境保护管理所。1983年1月,升为
环境保护科,1984年改为铁锋区环境保护管理局,由3人增加到22人,加大了环境保护工作力
度。

  一、治理水污染

  乌裕尔河流经铁锋区境内30公里,该河是扎龙自然保护区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来源。
据1985年调查,全市有54家企业的工作废水直接排入乌裕尔河,年排水量为178万吨,污水总量
达7578吨,其中化学耗氧物3582吨,六价铬0.16吨,锌0.251吨,致使乌裕尔河受到严重污染。
同时,区地下水体亦遭受污染。据1985年调查,有39个企业所排污水46吨,污染物8.86吨,污
染了地区内的地下水体。对污染的治理,首先向各排污单位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使其增强环保意识,自觉地作好环保工作,其次,以罚促治。根据国家规定对企业超标排污的,
由环保局向其征收排污费,1982年共征收排污费16万元,使企业领导增强了消除污染,保护环
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齐齐哈尔车辆工厂,1982年缴纳排污费29638元,1983年开始治理污水排
放,该厂工业废水中大量为铸钢车间水瀑用水,其中含有硅酸钠等化学物质。工厂采用在水瀑
池一次沉淀后,排放到工厂沉淀池进行二次沉淀后,从污水管道排放,年处理水瀑水10吨。修
机车间和二机械车间,电镀工艺产生废水含铬,1982年工厂投资进行含铬废水处理项目,通过
采取措施,将电镀用含铬用水循环使用,避免造成污染,处理前含铬废水为450mg/L,处理
后浓度为0.036mg/L,低于国家的0.5mg/L。1983年,工厂一类废水达标率为100%,二类废
水达标率为96%。其它企业亦相继采取措施治理水污染。

  二、治理大气污染

  铁锋区内大气污染,主要来自工厂锅炉,居民燃煤排入大气中的烟尘。据1985年调查,铁
锋地区共有锅炉480台,工业窑炉50座,茶炉181台,据检测,这些设备燃煤效率低,又无有效
的消烟除尘设备,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对大气污染的治理,首先抓消烟除尘。根据国
家环境法和地方性法规,对污染大的单位实行限制治理,并及时检查验收。其次,抓锅炉改造。
从1982年到1989年全地区共改造锅炉884台,茶炉181台,窑炉35座,均已达标,建成无黑烟控
制区11处,共15.86平方公里,从而减轻了对大气的污染。再次,抓居民建消烟除尘炕。为消
除千家万户的小烟筒的污染,1983年8月已派人随市环保局赴吉林省洮南市学习改炕燃烧新技
术,经搭18铺炕试验,证明这种炕好烧,温度高,不冒烟,一个取暖期一铺炕节约半吨煤,为
此,把这种炕定名为消烟除尘炕。1984年区主管区长亲自抓建消烟除尘炕。是年完成466铺,
从1984年至1990年取消烟除尘炕1483铺。解决了一批空气污染源问题。

  三、治理废渣污染

  工业废渣主要来自炼钢,电力、机械加工、纺织等行业。市区产生的工业废渣及其它固体
废弃物主要有炉渣、粉煤灰、高炉钢渣、工业粉尘等10几种,年产量多达40余吨。对其治理,
主要开展“三废”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齐齐哈尔车辆工厂年产工业废渣4.2万吨,
1959—1969年的10年间,积存废渣3.5万吨,防碍交通,影响生产、污染空气,危害职工健
康。1970年工厂建成一条还原渣水淬生产线,1974年工厂建成一套班产4吨钢渣水泥线,使钢
渣利用率达20%,废砂利用率达7%,每年从“三废”中回收二氧化碳气体48万立方米,生产
达2000多吨,创造价值100万元。1976年从厂技改费中拨出50万元修建一座利用废渣生产水泥
和渣砖的厂房。1983年建成电石渣回收工程,年回收利用铸造砂24万吨,价值70万元,区境内
磷肥厂的硫铁矿石锻烧,每年产生近万吨矿渣,自1983年开始处理给水泥厂作原料,现已解决
了环境污染问题,又为工厂创造了经济效益。年增收2万余元。其它企业也都积极想方设法处
理工业废渣,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四、防治噪声污染

  区内噪声基本为两种:一种是固定噪声(工厂和基建部门的噪声),一种是交通噪声,对噪
声的治理,主要是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措施综合治理,对工业企业采取安装消声装置进
行吸声处理,对交通噪声主要采取综合城区绿化在路旁栽植行道树与种植花草的措施,并严格
要求各种机动车辆必须安装消音器,以减轻噪声与尾气污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