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七节 经营管理

第七节 经营管理





  
  一、商品管理

  商品流通中的管理,分为商品进货、商品保管、养护、商品出入库、商品销售管理等。商
品进货,实行采购入员外出费用包干,节约归已,超支自付,采购商品执行营业员、采购员、
会计员“三员”联系经主管领导同意,方得购进。采购员须了解市场行情和商品动态,确保商
品质量,避免盲目进货,造成积压。商品入库,实行库内密封保存,并建立商品保管帐簿,实
行入库验收,分库存放,定位编号,划区分类,以及商品查询报告制度和保管号岗位责任制度。
做到先进的货先出库,后进库的货后出库的商品保管方法,使商品达到不过期,不霉烂变质。
同时规定了商品盘点制度,每月帐货对照一次,库存保管期长的商品,每季盘点一次,达到帐
货相符。商品出库,按提货单盘点,做到货单相符。商品销售、各零售店要做到商品有柜台、
摆放要丰满,售货要服务热情,主动介绍商品质量,产地性能,帮助顾客挑选,每天营业终了,
清结帐目,回笼货币。

  二、人员管理

  职工录用。根据企业实际需要,经过人事劳动部门批准,在不超过“定员”、“定编”的
前提下,经过文化和业务考试,合格后办理录用手续,再经过一定的试用期,能胜任本职工作
的,方可转为正式职工。职工的提职、降职、奖罚,按照管理权限,经人事部门或有关部门批
准后执行。

  职工离、退休。1978年对老弱病残干部,采取离退休的安置措施,对工人实行退休,退职
制度。

  职工考核。1980年后,各单位普遍建立了工作岗位责任制,作为平时考核职工工作的依据。
有的实行月评季奖,也有的按经营成果“打分”考核成绩,这些办法通过劳动竞赛、激励了职
工积极性。

  安全保卫。多数单位购置了灭火器,安装防盗门、铃、制定安全保卫制度。平时对火源、
电源、门窗关锁等注意检查,对职工加强教育。定期与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堵塞漏洞,消灭
死角。在节假日前组织全面的安全大检查,消除隐患。举办安全学习班,对专业人员(更夫、
司炉工)等进行培训。

  三、财务管理

  商品流通领域的财务管理,集中表现在资金的管理。商业资金管理分流动资金管理,固定
资金管理、专用资金管理、利润资金管理等。区属商业财务管理主要是正确运用资金,及时记
载财务增减变化,监督计划执行,加强经济核算,反映完成购销计划情况,贯彻经济核算制。
1972年度清产核资,恢复和建立岗位责任制和计划管理、仓贮运输管理和商品验收等各项制度,
在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从1983年开始,财务管理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采取资金定
额,费用定率、联销计酬的方法,加速资金周转,降低费用。1985年实行“四清一建”(即清
帐目、清资金、清财产、清商品、建立各项规章制度),使财务管理进一步完善。

  四、经济效益

  几十年来,全区商业、饮食服务业、认真贯彻中央的有关方针政策,努力改善经营管理,
除部分商品如猪肉、蔬菜、原煤曾实行国家“倒挂”造成政策性亏损外(亏损部分国家如数给
予补贴),多数企业都略有盈利,经营成果较好,据不完全统计,区属街委商服业销售营业额
1989年完成1 351.8万元,利润30.7万元。1990年完成1343.3万元,利润40.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