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群众文艺活动

第三节 群众文艺活动



  

  解放初期,齐铁检车段、齐铁机务段、铁路工厂业余话剧团的演出盛极一时。齐铁检车段
陈俊山主演的《兄妹开荒》深受群众的喜爱,广泛开展的秧歌、歌咏活动,此起彼伏。这些群
众文艺活动,在提高群众的阶级觉悟、开展反封建斗争、动员参军参战等活动中,发挥了很好
的作用。

  进入五十年代,正逢我国第一部婚姻法公布,各企业业余评剧队演出的评剧《刘巧儿》、
《小二黑结婚》、《小女婿》等剧目,在男女青年中鼓动颇大。朝鲜战争爆发后,广大群众听
唱、学唱《志愿军战歌》、《王大妈要和平》、《消灭细菌战》等歌曲已蔚然成风。这个时期
又出现了短小精焊的活报剧表演形式。工厂工人演、小学校的学生也演,齐铁二校教师王乐山
辅导演出的活报剧《美国老滚回去》很受学生的欢迎。1957年结合“反右派”斗争,各系统举
办了《大唱社会主义好》歌咏比赛,各单位群众涌跃参加。1958年,在“大跃进”的影响下,
本区出现了写诗、学唱歌,出现了歌唱总路线,歌颂人民公社的群众文艺活动高潮。1961年,
随着“大跃进”的退潮,群众文艺活动自动停止。1962年,在学生中广泛开展故事讲演活动,
炮台小学五年级学生刘树蓉曾获全市中、小学生故事讲演比赛二等奖(市一中学生白林获一等
奖)。1965年铁锋小学六年级学生谭春莲获齐齐哈尔市小学故事演讲第一名。

  “文化大革命”开始,涌现一批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文艺演出转向大量排演配合形势
的“造反”节目和歌颂领袖的颂扬节目。进入七十年代,群众中出现学唱“革命样板戏”热潮,
文艺节目内容渐趋多样,各单位排演出的大型戏剧增多。车辆工厂中学的现代京剧《沙家浜》、
《红灯记》曾在齐齐哈尔市革命工人业余文艺路线分析、讲用、汇演大会上演出。

  1978年,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后,出现了扭大秧歌的热潮,边屯村、扎龙村的秧歌队驰
名全市。1986年在城区出现了文化夜市,全区有208家单位参演。继后城区出现了老年秧歌队、
全区群众文艺活动面广,参加人数多,受教育面大,是前所未有的。

   1986—1990年铁锋区群众文艺活动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