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文物古迹 一、文物
大乘寺 大乘寺俗称大佛寺,以当年内供有数尊巨大汉白玉雕佛象而得名,为黑龙江省现
存规模最大的佛教建筑,与哈尔滨的极乐寺齐名。1939年由黑龙江省五教道院会员聚资修建,
1943年竣工,位于站前大街与民航路交汇处。
大乘寺占地3.1万平方米,为三进式佛寺,平面构面新颖独特,气势威严壮观。主建筑由
2座宝殿、8座配殿、1座藏经楼组成。8座配殿分为8方,开8个山门,以围墙连接,把整个寺院
围合成对角线为200米的正八边形,形如“八卦”,故该寺有“八卦庙”之称。正南向配殿有
大山门和两侧边门,山门为一高二低斗檐门楼,起脊处有一麒麟状吉祥物,其背驮高约1米的
圆形玲珑宝塔。各殿均为拱斗式建筑,硬山双坡起脊屋顶,殿顶用黄绿相间的琉璃瓦铺成。前
殿为“天王宝殿”,殿内中供弥勒佛,左供阿弥陀佛,右供燃灯佛。弥勒佛前四大天王分列两
边。弥勒佛后,有韦陀天尊。殿东、西两侧单间,分供观世音菩萨和地藏五菩萨。正殿为“大
雄宝殿”,殿脊上饰有排姿势迥异的彩塑奇禽异兽。殿顶用绿色琉璃瓦拼成“大乘寺”三个大
字。殿内中供释迦牟尼、左供文殊菩萨,右供普贤菩萨。八大金刚排列两侧,手内各执法器,
雄姿威武。释迦牟尼佛后有弟子侍班和十八罗汉,形成重重簇拥状。正殿东、西两侧单间分供
太上老君和至圣文宣王孔子。太上老君座前,道教4门徒站立两边;孔子座前两介,分立4配神
与12先贤儒家弟子。“大雄宝殿”后为“藏经楼”,分上、下两层,每层5间。楼下中间一室
为育经室,其余各室均收藏儒家经典。寺内各殿佛像为汉白玉雕成,最高的3米,大多损坏或
埋地下。
解放后,大乘寺一度改归西满烈士陵园使用。1980年9月,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将大乘寺
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在曾担任该寺监院的圆志法师导引下,挖掘出埋藏地下几十
年的佛像39尊(件)。1986年12月,大乘寺被批准为首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又逐殿修复。
齐齐哈尔市革命烈士陵园 齐齐哈尔市革命烈士陵园位于站前南大街与民航路交汇处大乘
寺北部,1948年4月5日建成,当时称西满革命烈士陵园。
陵园占地2.4万平方米,园门门额上刻有当时西满军区司令员黄克诚手书“西满革命烈士
陵园”。在大乘寺正殿和藏经楼设革命烈士纪念堂和灵堂,陈列着121位烈士遣像和部分遣物。
寺外墓区安葬着原西满军区所属部队在战斗中牺牲的226名英烈。陵园西侧有一座为纪念原东
北军政大学120位革命烈士建立的纪念碑,上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字样。1965年;黑龙江
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将西满烈士陵园改为齐齐哈尔革命烈士陵园。1966年,在烈士墓区前新
建一座革命烈士纪念堂和灵堂,并在四周修筑了铁栅栏,烈士遗像和遗物由大乘寺殿内移出,
安放在此。1984年在陵园东侧修建了接待室。1987年2月,齐齐哈尔市革命烈士陵园定为市级
文物保护单位。
殉难烈士纪念碑殉难烈士纪念碑位于铁路南局宅花园中部,1947年5月1日,齐齐哈尔铁路
管理局与西部护路军司令部为纪念在泰东事件①(①泰东事件:1945年12月13日,从北安经齐
齐哈尔运送军火和新兵的列车,行至泰安至泰安区间,遭到国民党光复军的袭击,护路军36名
战士光荣牺牲。)和历次战斗中牺牲的指战员而建。纪念碑高9米,正面刻有当时齐齐哈尔铁路
管理局局长兼西部护路军司令员郭维成的手书“东北民主联军西部护路军历次战斗殉难烈士纪
念碑”。1987年2月24日殉难烈士纪念碑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古迹
1982年以来,省、市文物考古工作者经常实地考察,先后发现了较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
扎龙等遗址、遗迹、遗物点18处。
扎龙遗址 扎龙遗址位于扎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所在地,望鹤楼北岗地。在遗址地表采集
有人骨,灰坑遗迹,石器较为丰富。刮削器24件,由燧石、页石打制成的尖状器18件;由燧石
制成呈不规则状的船底形石核2件。此外还有一件已残的钻孔器物。
东北野牛骨化石 1983年10月13日,在第九中学新建校舍施工时,发现古动物骨骸经专家
鉴定,系东北野牛骨化石。
东北野牛骨化石测量表
1984年5月8日5时20分,在第一出土地点南30余米外,采集东北野牛骨角化石1块,系又一
个体角骨残状化石(属半石化),角骨长度10厘米,宽度6厘米。
以上出土的古生物化石,经考证证明距今大约1万至4万年间,东北野牛确实在东湖、南浦
一带的湖边、树丛、草地生活。同时证明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在此地生活,此地曾是第四纪
的天然动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