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成人教育 成人教育以脱盲教育为开端,后发展为职工教育、农民教育。八十年代成人教育走向规范
化的轨道,出现了职工高等学校和成人中等学校等设置。
一、扫盲教育
1948年12月,区政府根据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冬学群众教育的指示》精神,
组织区内工商业职工和市民,参加以扫盲为主要内容的冬学运动。采取师徒、父子、夫妻互教
互学等方法,入学率达30%。
1956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扫除文盲的决定》精神,铁东区人民委员会制定了“五
年或七年内基本上扫除文盲”的规划,现有文盲2587人,入学达64%,采取以民教民,发动识
字的人教不识字的人。1958年6月,全区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任务。
1959年,3个城市人民公社的农村部分继续开展扫盲运动。到1960年基本扫除文盲,开始
建立政治、技术、文化三结合的业余学校,以发展初等文化,初等技术教育。
经“文革”后,出现了一批新文盲。区革委会根据《国务院关于扫除文盲的指示精神》,
除抓好普及小学五年教育外,还于1978—1980年,在城市5个分社和铁锋、边屯2个公社开展了
扫盲大会战。1978年7月,城市5个分社的175名学员全部学完扫盲课本,经市里考核,平均95.3
分,完全符合验收标准,5个分社均被命名为无文盲公社。1980年4月,经市里验收考核,铁锋、
边屯2个公社,有369人达到脱盲标准,占农村青壮年文盲总数的56%。
二、职工教育
1953年,职工教育在扫盲的基础上进入巩固、提高阶段。1959年,火车头、铁锋、和平3
个人民公社的机关、企业、街道普遍建立了政治、技术、文化三结合的职业业余学校。1960年,
3个人民公社、业余办职工学校83所,有初小班147个,高小班292个,初中班113个,高中班76
个,大专班19个,学员达36.81人,入学率达97%,出席率为95%,初步形成了由小学到大学
完整的职工业余教育体系。
“文化大革命”的10年间,职工业余教育停办。
1981年9月,区委、区政府为遵照省工农教育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职
工教育工作的决定》,遵循“职工教育是开发智力,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持续发展国民经
济的可靠保证。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和生产发
展速度的快慢”的精神,动员城区五个分社和区直属企事业单位,大力发展兴办职工业余教育,
是年10月,全区57个直属部门,已有35个部门办学,办学面占66%。有高小班3个,学员68个,
初中班12个,学员419人,技术班2个,学员45人,入学率为18%。
1984年10月,职工教育转入全员培训阶段,实行脱产、半脱产的办法,组织青年职工学习
政治,学习技术、学习文化。全区全年共举办政治学习班10个,学员352名,技术学习班12个,
学员465名,初高中补习班4个,学员162人。共计26个班,学员979人,占全区直属单位总数的
40.1%。
附:企业职工大学简介
铁道部齐齐哈尔车辆工厂职工大学 铁道部齐齐哈尔车辆工厂职工大学是在1974年9月建立
的工厂“七·二一”大学的基础上,于1980年8月经铁道部批准建立的。1982年6月,教育部验
收备案。第一任党支部书记王世柏(兼),第一任校长路宝林(兼)。1988年6月,职工学校、政
治学校并入该校。至此,该校成为含有职工大专、职工中专、电视大学、函授大学、职工文化
培训和政治培训等多种办学层次和形式的一座综合性职工大学。
该校现有职工大专班、职工中专班各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4名,教职工59名,其中专任
教师40名,副教授3名,讲师17名,中学一级教师9名。
建校以来,函授大学已有2个专业(机制、车辆)3期,22名毕业生,职工大专班已有3个专
业(机制、焊接和铸造)8届,116名毕业生;职工中专已有3个专业(机制、车辆、企管)5届,183
名毕业生,占工厂干部总数的17%,其中17人被提拔到工厂各部门的领导岗位,已有70多人
被晋升为工程师。
学校占地面积7260平方米,建筑面积3235平方米,设物理、化学、电工实验室各1个,语
音室、计算机室各1个,图书室2个,藏书18705册。
多年来,该校共荣获厂、市、省、部级奖旗、奖状9面(块)。前任老校长兆德1985年被评
为省成人教育标兵。
国营和平机器制造厂职工工学院 国营和平机器制造厂职工工学院的前身是和平厂
“七.二一”大学,建于1974年。1979年更名为和平厂职工工学院。1980年经教育部审批备案。
是一所有日大、业大、电大、中专等多层次的职工高等院校。学院现有教学班5个,在校学生
152名。教职工30名,其中专任教师27名。高级职称4名,中级职称J78名,初级职称5名。还
有一支素质高,相对稳定,具有多年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专业课兼职教师队伍。
学院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5层教学楼建筑面积5300平方米。教室12个,实验室3个,微机
室、电教室、图书馆各1个,藏书20000册,120平方米阅览室1个,报刊杂志200余种。物理和
电子实验室基本达到力学实验“气垫化”,电学实验“电子化”,光学实验“激光化”,电子
实验“集成化”。
建校以来,学校根据工厂需求,先后在大专部设机制工艺、采暖通风、工业会计、企业管
理、汉语言文学、党政干部专修科6个专业,在中专部设机制工艺、火炮设计管理工程、工业
会计、工业统计5个专业,共培养各类大专毕业生492名,中专毕业生170名。还开办了电子技
术、微电脑、现代管理、计算机绘图、优化设计和领导科学等各类短训班,很多毕业生已成为
各单位的中坚骨干力量。
铁道部哈尔滨铁路局职工大学 铁道部哈尔滨铁路局职工大学创建于1978年,是经铁道部
批准,教育部备案的成人高等学校(含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学校占地面积50330平方米,建筑
面积“884平方米,包括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图书楼、阅览室、食堂等教学生活设施齐
备。教学开设铁道运输、铁道通售、铁道信号、铁道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及经济管理(文科)
6个专业;职工中专已开设铁道运输、铁道财会(文科)两个专业。
职工大学、职工中专统一组织教学与管理。设运输、电信、土木工程、经济、中文、数学、
理化、政治、英语和体育10个教研室,建立了物理、化学、电工、通信、信号、土木工程、计
算机8个实验室。此外,还有2个制图室、2个语音室、2个电教室、1个测绘仪器室、座卫星地
面接收站(可接收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的所有节目)、图书室、阅览室、情报资料室,有充足的
图书、资料,藏书60000余册,中外期刊800多种。
该校现有在校学生344名,教职工330名,其中高级职称(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
级会计师、高级讲师)24名,中级职称(讲师、会计师、工程师等)68名。
职工大学、职工中专创办以来,已经培养出各种应用型专业人员1180名,许多人己成为运
输生产中的领导骨干、专业技术骨干,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教师中有55名参加不同专业的学术
组织,并在国外及国内省级以上学术会议或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
三、农民教育
1965年,铁锋人民公社铁锋农业分社(设8个生产大队,32个生产队),引进外地农民教育
经验。是年12月,6个大队办起了业余文娱、读书和学习政治、文化、技术综合性的文化室,
22个学文化冬学班,学员706名,占农村公社青壮年总数的68.2%。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农民教育,除卢屯大队办了政治夜校外,其余者一律停办。
1982年,贯彻省农民教育电话会议精神,本区农民教育侧重技术教育开始向正规化方向发
展,采取脱产短期培训的办法,开设园艺、林业、农机、电机、畜牧、建筑、财会、经济管理
等专业。1983年,全区办起初等农技校2所,重点农校3所,各级各类文化、技术学习班35个,
有1842人入学,占青壮年总数的59.3%。1984年,进一步落实区政府、乡政府、村民委员会三
级岗位责任制,铁锋乡、边屯乡农技校,设专、兼职教师29名,有固定教室107平方米,乡属
的20个村均办起了村民校,办学面100%,其中有10所民校达到“十有”(有教室、有桌凳、有
黑板、有固定民师、有固定学员、有照明、有固定教材、有教学计划、有规章制度等)的要求。
是年,乡和村两级民校包括长、短期培训在内,学员达到263名。铁锋乡人民政府、前进村、
樊屯村、先锋村、边屯村、查罕诺尔村均被选为1984年度出席市的农民教育先进单位。
四、教师进修
教师进修始于1958年。本区具备初中以上文化的20余名小学教师,进入市教师进修学院,
分别学习数学、中文、地理等科,提高政治及文化水平。
1961年,教师进修归公社文教局自管,于龙华小学建立铁锋公社教师进修学校。1964年,
在精简机构,进修学校撤销,教师进修归市教育局统管。1974年,区教师进修学校因条件不具
备未有开课,教师进修停滞。1987年,本着全国师范教育会议精神“提高在职小学教师的政治、
文化、业务水平;提高教育行政干部的领导和管理水平;同时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并积极创
造条件把进修学校建成资料积累、实验普及、电教推广和教育研究的活动中心”。是年,铁锋
区教师进修学校正式恢复,下设进修、教研两个部,配备教师2名,研究员3名,学员180名,
开设《语文基础知识》和《初中算术》,到1978年7月课程全部结束,同时先后举办了5期基层
干部培训班,教材培训班,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班及财会人员培训班。
1980年暑期,教师进修开始走向函授发证承认学历阶段,采取单科独进方式授课,一学年
结业后调换,语文、数学结业发毕业证。1983年招收一个中函预备班,学员60名,到1984年中
函一班有学员98名,中函二班有学员31名,1985年3个中函班同时毕业。
附:教师进修学校专记
齐齐哈尔市铁锋区教师进修学校齐齐哈尔市铁锋区教师进修学校建于1961年秋,首任校长
胡华英,借用龙华小学1个办公室和2个教室,教师4名,教学班2个,学员110名。1964年春,
进修学校和教研室同时撤销。1974年,恢复教师进修学校建制,丁守安为校长,校址在天齐小
学后院,3个教室,占地面积245平方米。1977年10月,招收2个文化进修班。1987年,铁锋区
教师进修学校正式恢复,设小学教研部,干训部,进修部,电教部。
该校有教学班3个,学员110名。另设岗位培训班1个,学员43名,教职工27名,其中专任
教师19名,高级职称2名,中级职称17名,初级职称8名。校舍建筑面积1150平方米,设图书室、
仪器室、化验室、电教室、有小型电影机、录音机、幻灯机等教学仪器。1985年开展“一节好
课”活动。1986年,进行了青年教师讲赛和百花赛,全区有35名教师获奖,培养了各科骨干教
师多名。是年,参加市青年教师讲赛,参赛的10名教师全部获奖,其中一等奖7名。1984—1987
年,学校开展了美术教材教法改革实验,低年级提前开设自然课实验,学生评改作文实验,
“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收效良好,学校曾被评为省自然教改先进单位。1983年8月,
举办初中补课班21个,学员953人,初级技术班5个,学员228人,参加市统考4次,合格学员543
人,占“双补”对象的51.9%五、“双补"教育 1981年10月,本区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
工农教育会议精神,对青年职工进行初中文化、初级技术补课教育(简称“双补”),在全区青
壮年职工中,现有文化程度不到初中文化水平和无级别职工1048人。
铁锋区直属单位青工历次初中文化补习合格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