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师资 一、教师队伍
1946年春,政府对旧社会的教师采取继续留用的政策,同时在社会上又招聘了部分知识分
子充任教师。对知识分子采取教育,改造政策,使其能为新民主主义教育事业服务。1952年以
后,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人数逐年增多,大多数是经过政府短期培训后充实到教育队伍,
部分是由师范毕业被派到学校任教。1958年,从社会招用了大批代课教师,多数经过1—2年试
用后,转为公办教师,中师和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生逐年在增多。1990年,全区教职员工总数为
829人,其中小学教职工465人,中学教职工339人,职业中学教职工25人。
二、教师培训
政府对教师的培训工作十分重视,采取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1961
年,成立了铁锋区教师进修学校,负责对全区小学教师的文化进修,业务培训工作。1961年招
收2个教学班,120名学员,开设语文、数学2科,每周2、4下午进行面授,经过2年的进修,不
足初师水平的全部达到初师水平。1964年因精减机构被撤销。1974年,教师进修单位恢复,对
区内小学教师,本着缺啥补啥,用啥学啥的原则,招收了2个文化进修班,共180名学员,开设
《语音基础知识》、中学数学,到1980年全部结业,达到中师水平。1980年8月,黑龙江省广
播函授学院招生,有176名教师被录取,按成绩分甲、乙、丙三个班。
为了全面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并解决函授班学员的知识不足,教师进修学校组织了《教
育学》、《心理学》、《历史·地理》、《自然常识》等知识讲座。1987年开始对全区教育行
政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学制2年,开设科目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心理学》、
《教育学》等课程,2期共培训了74人。通过培训提高了教育理论水平、指导工作水平和管理
能力。1980年,与建华区教师进修校合办了中等专业美术、体育、音乐三科专修班,聘请市教
育学院、师范学院教授、讲师任教,提高了任课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技能。1990年,通过进
修,中学教师达到大学水平的有93人,小学教师达到中师水平的有126人,现正在进修的163人。
1986年城市中小学教师文化程度统计
1990年城市中小学教职员文化程度统计
三、教师待遇
党和人民政府非常重视小学教师政治地位和生活待遇。从1954年开始小学教师先后有39人
次当选为市、区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在社会上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
规定每年的九月十日为教师节,每年都要奖励表彰优秀教师,举行庆祝活动,市、区领导向教
师慰问表示祝贺,教师节放假一天。
教师的工资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并实行了班主任津贴,科技津贴,1988年每人每年平均工
资为1 888.46元,每月平均工资为92.72元。1990年每人每年平均工资为2 412.54元,每月平
均为201.05元。党和政府关心教师的居住条件,从1980年开始,每乡都有计划的解决教师的住
房,大多数教师的居住条件都得到了改善。
1983年5月,市总工会、市教育局、共青团市委联合颁发《25年教龄园丁荣誉纪念章》,
铁锋区有60人荣获此章。
对于生活上有困难的教职工,各级组织多方面关怀,给予定期和不定期的困难补助,各校
从校办企业的收入中拿出部分资金补贴教师的生活。除此而外,每年的换季或逢年过节都给予
适当的资金或物资补助,从1980—1990年给予了120人次的补助金额8 080元。凡是在职和离、
退休的教职员均享受公费医疗,全区农村81名民办教师的工资全部得到了兑现。
1985年获市人民政府颁发的从事教育工作30年以上的《荣誉证书》有27人:戚国山、王秀
英、华玉清、张淑芝、张书元、单一凡、荣凯、佟淑贤、张洪义、王君凯、李永平、韩敏芳、
吴占祥、王宇祥、关翠云、宫本臻、于占海、吴希孟、纪志坤、牛焕堂、谢杰、多秀芝、赵朝
珍、纪象权、王宝玉、李德箴、崔玉珊。
1988年,全区进行了教师职称评定工作。1990年底统计:
中学 高级教师 20人
一级教师 96人
二级教师 153人
三级教师 65人
小学 超高级教师 4人
高级教师 186
一级教师 165人
二级教师 39人
三级教师 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