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学校体育

第一节 学校体育



  

  解放初期,根据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体育课教学以“使儿童身心得到适当发展,锻炼
健康的体魄和互助精神”为目的,搞些队列训练和体操基本知识、技能训练为教学内容。当时,
大多数学校没有专职体育教师,小学体育课往往要由班主任教师兼管。体育活动也只限于少儿
游戏,跳绳、丢手帕、鹰捉小鸡、跳格子、踢踺子、踢布口袋等简单的游戏活动。

  1952年以后,贯彻体育工作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服务的方针。

  1953年,毛主席向全国发出青年要“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号召,在中央的“发展
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方针指导下,学校体育工作得到重视,各学校相继配备了专职体
育教师,除了购置必要的体育器材外,还发动师生制作体育教具,体育课教学也不断得到改进,
体操、田径、球类活动也列入了学校的教学计划。

  1955年11月9日,中央教育部和国家体委等八个部门联合发出指示,在全日制小学中推广
儿童广播操(坚持在每天的第二节课后做课间操),以后,每公布一套新的广播体操,各校都积
极推行,形成了制度。

  1957年成立体育教学研究会,首任主任田福纯。对改进体育教学,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
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从1964年开始先后有田福纯,方敏,王建平均做过省、市级体育课教学,
并获省、市级优秀课奖。

  1964年,全区各小学校开展做眼保健操活动,防治和矫正砂眼和近视眼。

  同年,各小学贯彻执行《国家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活动,激发青少年为增强体质而
锻炼的积极性。

  1964年铁锋小学在市体委国防科委的支持和指导下开展了国防体育的旗语、无线电收发项
目,并在市级竞赛中取得冠军。

  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体育课处于停止状态,后期体育课改为军体课,以军训、刺杀为
主要内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以后,体育工作又得到重新重视,各中、小学校注意选拔和培养学校的
田径、体操、球类、速滑等代表队,制定训练计划设有专人训练,经常开展校际之间的竞赛,
提高队员的整体水平,曾出席市、区的体育竞赛活动。1970年以后,各小学都设有课外活动时
间,由体育教师和班主任共同制定训练计划,活动内容根据季节的不同有器械操、田径、球类、
冰上运动、跳绳、舞蹈、游泳等有益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课外活动。

  1974年,建立铁锋区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从各学校招收优秀运动员为业余体校学员,备
有训练器材和专职教练员,设田径、冰球、速滑3个班。为上级运动队输送一批运动员。

  各校根据学校的条件陆续开展了冰上活动,1978年响应省体委,省教育厅等单位联合发出
的“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的号召,全区各小学组织师生浇冻冰场(无条件的利用自然冰场),
制作很简易冰刀,冰车,开展上冰活动,上冰人数达万余人次。

  每年冬季,区体委,区教育局召开中、小学生冬季运动会,项目有速滑、冰球、冰车等,
并选拔组成出席市竞赛代表队。1984年,铁锋区被市体育检查团评为全市冰上活动第2名。

  1980年,新地号小学为区、市冰上运动(速滑)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982年铁锋小学为区速
滑基点校。被市评为长滑优秀单位。1982年通东路小学定为省田径运动的基点校。

  1985年被省体委、省教委定省级体育传统项目的学校有:省种畜场的田径项目、和平厂第
一小学的冰球项目,1990年新工木材厂小学的冰球项目也列为省级传统体育项目。

  区属中、小学为市级体育传统项目的学校8所。

  田径传统体育项目的学校有:铁锋小学、第三十三中学、第九中学、南岗小学、天齐小学。

  排球体育传统项目的学校有:东方红小学、天齐小学、第二十九中学。

  学校每年对贯彻执行《国家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活动进行测试,1980年达标率为67%;
1981年达标率为78%;1982年为80%;1983年为81%;1984年为82%;1990年测试达标率中学
在90%以上;小学保持在75%以上。

   1990年十二月末全区学生《达标》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