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医疗

第一节 医疗



  

  一、院所

  1、区属医疗院(所)

  【铁锋区医院】 铁锋区医院是隶属于铁锋区人民政府卫生局的全民所有制的单位,位于
中华东路南侧。

  1955年,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将原第五区管辖的第五诊所与第六联合诊所合并,改称为铁
东区卫生所(为全民所有制单位)。1956年,改称铁东区门诊部,房屋建筑面积为300平方米,
1958年改称铁锋人民公社门诊部。1968年与区防疫站,区妇幼保健站合并,改称铁锋区人民卫
生防治所。

  1975年3月11日,经铁锋区革命委员会批准,将区防疫站,区妇幼保健站分出,改称铁锋
区医院,并先后增设了化验室,五官科,心电图,超声波等,使区医院成为以门诊治疗为主的
综合性医院。从建院初期的六个科室到1990年达到14个医疗科室,有病床9张,职工人数49人,
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6人。

  【铁锋区中医院】 铁锋区中医院于1981年由南浦卫生所,通东路卫生所,龙华路卫生所
合并组成的(系集体所有制),院址在南浦路工业二委西胡同2号。

  区中医院设有(中医内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外科、中喉科、中医眼科、中医牙科、
妇产科、放射线科、检验科、注射室、药剂室等12个科室、设有观察床12张)。1984年10月在
龙华路分设了五官科门诊。职工人数从建院初的5人到1990年的3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5人。

  【铁锋区结核病防治所】 根据国务院1978年的210号文件精神和市卫生局[1980](64)号
文件的要求,于1982年7月建立了铁锋区结核病防治所。配备了行政人员3人,主治医师1人,
医士2人。

区结核病防治所要担负全区的9个街道,3个乡的38个村屯的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并设立
了52个防治点,13个预苗接种站。

  1990年有职工8人,设置预防接种组,防治一,二组,放射线科。

  【铁锋区卫生防疫站】 铁锋区卫生防疫站建立于1956年8月26日,承担全区疾病预防工
作。

  1990年,有职工23人,主治医师3人,医师8人,医士8人,技术技师3人,内设机构有食品
卫生科、环境卫生科、流行病防治科、检验科。1987年,增设高血压、肺心并脑率中、冠心并
肺瘤科等。

  【铁锋区妇幼保健站】 1968年将原南浦妇幼保健站,通东妇幼站合并,归属于铁锋区医
院。1979年与医院分开改称铁锋区妇幼保健站。隶属于铁锋区卫生局的全民所有制的卫生事业
单位。位于南浦2胡同。

  1990年末职工15人,主治医师3人,医师5人,医士3人,保健员3人。科室设置;妇产科门
诊、计划生育门诊、妇幼保健门诊、婚姻保健门诊等4个业务科室。

  2、乡卫生院(所)

  【边屯乡卫生院】边屯乡卫生院建于1961年,建所初期由于医务室面积小,设备简陋,满
足不了村民或社员的医疗需要,于1971年进行扩建,建筑面积为500平方米,并将卫生所改称
卫生院。

  1974年,卫生院隶属铁锋区卫生局。1990年根据省、市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将卫生院划归
边屯乡政府领导。卫生院设有内科、妇科、儿科、口腔科、检验科、放射线科、注射室、药剂
室等8个科室,有职工15人,其中医务人员12人,行政人员3人。

  3、村屯卫生所 区属3个政府都设有卫生助理,负责乡的卫生管理工作,并在3个乡的18
个村屯都建立了村级卫生所,负责村屯的疾并预防、计划免疫接种等工作。

  铁锋乡有村级卫生所14个,边屯乡有村级卫生所8个;扎龙乡有卫生所5个,共27个卫生所,
其中个体办5个卫生所有卫生工作人员35人。

   农村村级卫生所情况表
1986—1990






  4、个体医疗诊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个体诊所和个体医
疗队伍也逐步扩大,为了加强对个体医疗工作的领导监督,于1987年5月28日召开了铁锋区个
体卫生工作者协会,选举产生了由5人组成的理事会,会长由卫生局局长姜远福兼任。

  1989年7月召开了第二届理事会,选举卫生局长杨淑芬为第二届理事会长,理事仍由5人组
成。

  1990年统计个体医疗诊所35家,卫生技术人员 人。

   1986年有个体诊疗所18个


  诊疗所称谓 开业时间 停业时间

  吕韵笙针灸诊所 1981年7月12日 1990年5月

  邱士恒中医诊所 1981年8月15日 1989年10月

  张国卿针灸诊所 1985年3月10日 1990年8月

  杜振兴中医诊所 1985年5月20日

  李宝聚牙科诊所 1985年8月12日

  黄伟民牙科诊所 1983年6月

  王春生牙科诊所 1985年11月29日 1989年8月

  王岚中医诊所 1985年3月 1987年

  孙喜亭中医诊所 1985年6月 1987年

  卜检中医诊所 1985年10月 1987年

  刘福培中医诊所 1986年1月 1991年

  马青坡中医诊所 1981年7月 1987年

  个体联合保健站 1985年6月 1989年上交市卫协

  景新妇幼诊所 1985年3月 1989年上交市卫协

  曙光街联合保健站 1985年8月 1989年上交市卫协

  通东牙科诊所 1985年5月27日

  诊疗所称谓 开业时间 停业时间

  中医骨外科联合诊所: 1986年6月21日

  耳鼻喉科专科医院 1985年5月 1987年


1987年增诊所14个

  常有青中医诊所 1986年6月21日 1989年8月

  王成林中医诊所 1987年2月 1988年

  李树楠西医诊所 1987年8月 1989年

  牛世芳疮疡诊所 1986年6月21日 1989年

  张喜鹏康复诊所 1987年9月 1988年

  富利妇产诊所 1987年 1989年1月交市局

  兰兰妇产诊所 1987年 1989年1月交市局

  王桂芳西医诊所 1987年8月

  杨天民西医诊所 1987年8月

  梁来云助产诊所 1987年9月

  石宗民西医诊所 1987年 1990年死亡废业

  平阳妇产科诊所 1987年 1989年1月交市局

  车站联合西医诊所 1987年

  周岗西医诊所 1987年7月30日
 
   1988年增设个体诊所12个

  刘金荣西医诊所 1988年5月21日

  许俊阁诊所 1988年10月12日

  刘玉兰牙科诊所 1988年12月1日

  于亚文牙科诊所 1988年9月26日

  李英兰西医诊所 1988年9月26日

  赵万成针灸诊所 1988年7月1日

  曹聚昌中医诊所 1988年5月

  张秀华西医诊所 1988年9月26日

  赵巨元牙科银复诊所 1988年9月 1990年

李风云牙科银复诊所 1988年9月 1990年

时君牙科银复诊所 1988年 1990年

杨惠生中医喉科诊所 1988年7月 1990年

1989年增设个体诊所23个

张铁成按摩诊所 1989年7月

周振奎按摩诊所 1989年10月

魏荣珍口腔诊所 1989年11月

温喜和西医诊所 1989年11月

崔风辉中医诊所 1989年12月

李松阁西医诊所 1989年1月

曲宝民西医诊所 1989年1月

王美英中医诊所 1989年10月

赵忠泉中医诊所 1989年10月

肖月忠中医正骨诊所 1989年6月

管鹏亮中医疮疡诊所 1989年5月

马惠民理闻按摩诊所 1989年11月

祝丽那西医理疗诊所 1989年12月

杜明西医内、儿科诊所 1989年10月

杨毅华中西医结核诊所 1989年5月

刘志业中医疮疡诊所 1989年1月

周敬成西医内、儿科诊所 1989年5月

王成河外科针灸诊所 1989年1月

金世元牙科银复诊所 1989年6月

高桂茹耳鼻喉科诊所 1989年5月

金博爱西医诊所 1989年10月

马万奎中医妇科针灸诊所 1989年6月

王富宝西医诊所 1989年6月

1990年增设个体诊所6个

佟德喜中医诊所 1990年

苍伟眼诊所 1990年2月

慈仪珊中医疮疡诊所 1990年2月

范英田中医诊所 1990年3月

李风英牙科诊所 1990年9月

任长青中医诊所 1990年9月

5、市直属医院简介
【齐齐哈尔市中医院】 1952年10月国家投资2万元,由张文波、张泽普、范英田3人,在建
华区新增胡同2号(原广济医院)组建黑龙江省联合中医院,为集体所有制,后改称黑龙江省中医
院,并转为全民所有制。

  1954年,黑龙江省与松江省合并,将中医院移交给齐齐哈尔市,改称齐齐哈尔市中医院。
同时,在龙华路南侧新建医院大楼,建筑面积54.439平方米。现有职工496人,其中专业技术
人员409人,医疗科室16个,医技科室9个,门诊科室29个,床位300张。

  齐齐哈尔市中医院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中医技术指导中心,是全国22个中西医结合典型医
院之一。

  【齐齐哈尔市结核病防治院】 齐齐哈尔市结核病防治院,原系黑龙江省结核病防治院。

  1951年,黑龙江省卫生厅决定在齐齐哈尔东南的樊屯(现铁锋区向阳村)修建黑龙江省结核
病防治院,1952年8月1日竣工,开业。

  1954年,黑龙江省与松江省合并,将省结核病防治院移交给齐齐哈尔市,改称齐齐哈尔市
结核病防治院。并在联营商店西胡同建立一处门诊部。

  1982年10月,在结核病防治院内设驻齐齐哈尔市肿瘤病防治院,统由市结核病防治院领导。

  1985年,结核病防治院建筑面积18 950平方米,现有职工254人,其中技术人员144人,医
疗科室5个,医技科室6个,有床位260张。

  6、驻区厂企医院简介 驻区厂企医院有:哈尔滨铁路局齐齐哈尔市中心医院、齐齐哈尔
车辆厂职工医院、齐齐哈尔和平机械厂职工医院、齐齐哈尔商业职工医院、齐齐哈尔纺织厂职
工医院、黑龙江省种畜场职工医院、哈尔滨铁路局齐铁卫生防疫站。

  齐齐哈尔铁路中心医院 齐齐哈尔铁路中心医院座落在铁锋区太顺街27号,齐齐哈尔铁路
医院的前身是洮南铁路医院,始建于民国17年(1928年)。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后1935年迁至齐齐哈尔市,改称为齐齐哈尔铁路医院。

  1946年4月,东北民主联军解放齐齐哈尔,医院由西满军区三师卫生部接管。1947年移交
给齐齐哈尔铁路局,改称为齐齐哈尔铁路中心医院。

1990年统计,医院建筑面积为23 563平方米,有34个医疗科室,11个医技科室,床位599张,
有职工1 220人,专业技术人员1 004人,是一个医疗科系比较健全的综合性医院。

   驻区厂企医院情况表
  1990年



  7、驻区企事业单位卫生所简介区域内有企事业单位卫生所23个,职工176人。

   企事业单位卫生所情况

  单位 建所时间 职工数

  齐齐哈尔市邮电局卫生所 建国前 9

  齐齐哈尔市针织厂卫生所 1950年 14

  齐齐哈尔市第一制粉厂卫生所 1950年 5

  齐齐哈尔市橡胶厂卫生所 1950年 6

  齐齐哈尔市第二橡胶厂卫生所 1967年 4

  齐齐哈尔市皮毛厂卫生所 1967年 2

  齐齐哈尔油毡厂卫生所 1958年 10

  齐齐哈尔市第二玻璃厂卫生所 1961年 4

  齐齐哈尔市制药厂卫生所 1972年 3

  齐齐哈尔市第二制药厂卫生所 1978年 6

  齐齐哈尔市水暖器材一厂卫生所 1973年 2

  齐齐哈尔电车公司卫生所 1978年 4

  齐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卫生所 1979年 15

  齐齐哈尔市磷肥厂卫生所 1979年 4

  齐齐哈尔市省建三公司卫生所 1981年 14

  齐市新型建筑材料厂卫生所 1950年 7

  齐齐哈尔耐火材料厂卫生所 1954年 8

  齐齐哈尔起重机运输机厂卫生所 1970年 5

  齐齐哈尔收容遣送站卫生所 1959年 2
    
  单位 建所时间 职工数

  齐齐哈尔市新工木材厂卫生所 1959年 31

  市政府机关房产处卫生所 1

  黑龙江油脂化学厂卫生所 1959年 15

  齐齐哈尔第二运输公司卫生所 4

  齐齐哈尔市交通局门诊卫生所 1970年 1986年撤销

  齐齐哈尔市装卸公司卫生所 1973年 1986年撤销

  二、队伍

  民国时期,地区内人口稀少,既没有医疗院所,也没有药店。

  伪满时期,有一所为铁路职工服务的铁路医院,有医务人员180人。

  地区内有私人开设的汉医诊所5处,药店1处,主人既是业主又是看病的大夫。

  解放以后,党和政府关心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地区内先后建立了
区医院、区中医院、妇幼保健站、结核病防治所等单位共有医务工作人员149人。其专业人员
129人,中级以上职称的33人。

  乡、村屯卫生院所27个,有医务人员35名。

  地区内有市局医院2个,有医务人员752名,企事业单位医院7处,有医务人员2 100人,企
事业单位的卫生所23处,有医务人176名;个体开业的诊所35所,有医务人员59人,全区平均
每87人就有1名医务人员,方便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病治病的需要,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
康。

  三、设备

   区属医疗院(站、所)医疗设备表










  四、医疗技术

  区属医疗保健事业是50年代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初期,区院科室不健全,设备简陋,医务
人员少,技术水平低,只能治一般常见病。

70年代后,卫生医疗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医院从六个医疗科室发展到14个医疗量从近万
人次增加到51 180人次,有的医务人员在某一方面具有独到之处。

  内科 治疗常见病,多发病,而且挽救各种危重症。如心脏衰竭,呼吸衰竭,尤其对脑血
管和心血管疾病更加注重研究和积累经验,近几年抢救脑血栓,脑出血,心肌梗塞病人多起。

  儿科 治疗小儿消化不良,肺炎,肠胃炎,喘息性气管炎,结核性胸膜炎等一般常见病外,
在抢救各种中毒,肺炎合并重度心衰,惊厥持续状态菌痢,感染性休克等症中无一例死亡。

  妇科 能治疗妇科常见疾病,产前检查和计划生育手术,如:上环,取环,人工流产等。

  外科 能做简单的外伤常规处理,处理外科缝合术还能在x光下做骨折复位术和折小夹板
固定。

  中医科 能诊治多种常见病,妇女病,不孕症,中风,水肿,黄痘,腰痛,胃脘痛,小儿
腮腺炎等。

  中医师王若琪于1974年为铁锋机加厂女工宁某,治疗不孕症,为七情所伤,气血不调,心
当经行期导致不孕。治以理气调经之法,治疗月余,即怀孕。先后生有2女,此法已治好3例。

  中医师何恩媛运用中医药治疗神经、精神疾患有丰富经验,根据其病因病机辩证施治,或
清神明或疏肝胆,或祛痰火,或泻热破瘀,并补以理气解郁,养心安神,健脾益气之法治疗神
经、精神病均收到较好效果。

  何恩媛运用祖国医学理论结合实践工作撰写了《中医神经病的心理治疗》,在全国第三届
中华心理学学术讨论会上宣读。《中医心理人格,气质学研究之成见》在昆明召开的全国中医
心理,人格气质学术讨论会上宣读。《眩晕症治浅悟》,《中署之中医急救》两篇论文在黑龙
江省中医学术会议上发表。

  区中医院设有中西医结合的内科、外科、中医科、中医眼科、西医内科、儿科、妇产科、
牙科、放射线科、检验科、药剂科、注射室等14个科室。

  副主任中医师赵国祥、孙淑琴,在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运用张锡纯的“建龄汤”,
加减治疗一期高血压效果显著。疗效持久,治愈率达到70%以上。他们还创立了“增液承气汤”
治疗高血压脑病一例获痊愈。并撰写论文在世界黑龙江省中医内科疑难病症新建展研究会上宣
读并获奖。

  中医针灸科主治医师赵桂英利用针炙治病神经性头痛,颜面神经麻痹等。疗效显著。

  五、医药

  境内有制药厂2处,医药商店3个。

  药厂 齐齐哈尔第一制药厂齐齐哈尔第一制药厂座落在龙华路中部路北兴建于清康熙5年
(1666年)至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初称鼎恒升制药厂,曾有“先有鼎恒升,后有卜奎城”之说,
鼎恒升制药厂鼎盛时期曾担负过清兵驻卜奎城的一个旗的全年军饷。曾生产的“史国公药酒”
闻名于世界。

  1900年,沙皇俄国入侵齐齐哈尔,继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三省后,使鼎恒升制药厂逐渐衰
落。

  解放以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支持下逐渐复兴。1955年1月1日称为齐齐哈尔市公私合营鼎
恒升制酒、制药厂,1966年10月改称为国营齐齐哈尔制药厂,1969年改为现厂名。

  有生产车间4个,科室17个,职工670人(其中有专业技术人员32人)是个具有合成制剂的综
合性药厂。

  全年生产咖啡因106吨,西药片剂10.7亿片,中药片3亿片,生产的药品达40多个品种。其
中省优产品2种(解热止痛片、土霉素片),牛黄解毒片获全国同行业评比第一名。

  主要设备有:

  2P—33压片机5台,2P—19压片机4台,HBT糖衣机10台,板框压缩机2台,SS-800离心机一
台,2000ci立升反应钗11个,2500ei立升化学反应钗1个,2500ei立升化学反应钗1个。

  齐齐哈尔市第二制药厂 齐齐哈尔市第二制药厂座落在铁锋区保卫路3号,于1976年由车辆
工厂劳动服务公司的10名知识青年所创建,是生产苏达、食用面碱的化工产品小型工厂,1986
年1月移交给市轻化工业局,改称为齐齐哈尔市第二制药厂,目前可生产28个品种针剂药品。

  药店 龙华路药店龙华路药店于1956年公私合营后建成的,经营中西药(包括饮片)和部分
医疗器械。

  通东路药店 通东路药店的前身是张风发个人开办的中兴药店,1956年公私合营后由张风
发、杨锦平、赵长祥三人合开的中兴药店。即今日的通东路药店,经营800—1000种药品。

  景新市场中西药店 1981年景新市场开设时成立的中西药店。

  市医药站、市药材站、市医药公司、市药材公司,均在地区内。

  中草药资源地区内的中草药资源丰富,主要有:防风,柴胡,党参,黄芪,龙胆草,知母,
具母,车前子,透骨草,芦根,蟾蛄,土鳖,大麻,苦丁香,苍牛花,芍药。

  六、费用

  1、公费医疗随着国务院于1952年发布的《关于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党派,团体及所属事
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的指示》,于1952年6月17日,机关、事业单位实行了公
费医疗。初期由区政府卫生科的负责药政的人员兼管公费医疗工作。

  1974年,根据市编制委员会的规定,区卫生局恢复了公费医疗委员会,并设事业编制1人。

  同年12月24日,区财政科结算公费医疗经费,这年享受公费医疗的职工有1150人。年初核
定的指标27 300元,实际支出了52 1oo元,实超24 800元,超支占48%。

  1977年,根据市公费医疗工作会议的精神,从这年的12月1日开始公费医疗实行现金结算,
对过去实行的后付(记帐)一律停止。

  1980年,将公费医疗预算定额由每人每年20.50元提到30.00元。

  1981年,对公费医疗经费管理形式由大包干改为门诊包干的使用办法。

  1985年1月1日起机关,学校及事业单位实行辩论包干,门诊医疗费用每人每年包干定额30
元,由各单位掌握使用,住院费用在区公费医疗办公室报销,不占单位包干定额。

  离休干部、高级知识分子享受实报销待遇。

  1988年重新制订出公费医疗管理办法,并以铁政发[1988]5号文件下发给各享受公费医疗
单位,实行公费医疗经费金额包干,结余留用,超支不补,适当同个人挂钩的办法。按单位的
现有人数和离,退休人数计算,按每人75元的标准包到享受单位。规定出35周岁以下的每人每
年60元,51周岁以上的每人每年75元。超出这个标准的个人承担一部分,个人承担的比例为35
周岁以下的个人承担20%;36周岁至50周岁的个人承担10%;51周岁以上的个人承担了5%。

  1990年,下拨公费医疗款156 750元(2 090人份),解决老干部实报实销款5 800元(120份),
解决危、重病人支出款达20 000元,为住院患者垫付款21 300元(24人)。

  全年享受公费医疗达2 090人,年末医疗总支出256 050元。

   1961年—1990年公费医疗费用支出统计




  2、合作医疗 为了方便农民就医治病,减轻农民负担,于1972年2个乡的18个生产大队推
行了合作医疗制度。

  于1972年秋,在芦屯大队进行合作医疗试点的基础上,铁锋乡于1973年实现了合作医疗,
边屯乡也同时实行了合作医疗制度。

  合作医疗实行2级负担医药费的办法。农村社员按每口人年缴纳1.5元—2元钱,生产大队
从公益金中按每口人提取2—3元钱做为合作医疗资金。医疗资金专款专用,由大队管理,群众
监督。农村社员有的采集中草药交给乡(村)的卫生院(所),由卫生院(所)按质核价来顶应缴纳
的医疗资金。参加医疗合作人员在本乡或大队医疗就诊。药费1973年以前给核销80%;1981年
前给核销50%。

  由于支出多,收入少,资金困难,再加管理不善,无资金进药,合作医疗于1982年前后自
行停止了。

  3、卫生事业费 卫生事业费是根据国家的规定,由市财政局、卫生局协商通过区财政科,
卫生科下拨到区属医院(所)。

  事业费的主要项目:人员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工资,离、退休人员的费用,公务费,
设备购置费,修缮费,业务费,公费医疗费等。

   历年卫生事业费情况统计表




   1979—1990年区属医疗单位经济效益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