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地名考
第二章 地名考
铁锋区名 铁锋区名,经历了以方位命名和以人们良好愿望命名的两个不同阶段。1938年
该区建置时,因位于齐齐哈尔市东部,故称东区。1953年,区域大部分处于铁路线以东,故称
铁东区。1958年,境内建立了3个城市人民公社,其中以车辆工厂为轴的铁锋人民公社率先成
立,“铁锋”有先锋之意。1961年,铁锋、火车头、和平人民公社合而为一,仍称铁锋人民公
社。1984年改称铁锋区人民政府后,区委树立“站排头,争一流”的铁锋精神,足以佐证“铁
锋”仍有先锋之意。
扎龙地名考略 扎龙的地名是历史的产物,一般地说与一地区的民族的经济生活、文化习
俗及地理面貌和地方特产有一定的联系。扎龙地名的来历及含义,应作历史的研究。
扎龙地区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原属于昂昂溪文化类型的母系氏族社会。据
史学家们较统一的看法,这里自远古至辽金时代,先是肃慎、秽貊和东胡三大古老民族融合与
演进的交汇地区,至辽代属泰州,金代属上京路所辖的蒲峪路。元代隶于蒲峪路屯田万户府,
明代为奴儿干都指挥司下属的朵颜卫管辖。有的学者认为成吉思汗的三弟哈撒儿的封地,即包
括了这一带地区,其后裔长期在此游牧。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清)政权后,进兵黑龙江与松花江汇合处一带,收服了萨哈速部。这一
带即尽归后金统治。据清张穆撰《蒙古游牧记》载:“清初杜尔伯特牧地东至黑龙江,西至扎
来特界,南至郭尔罗斯界,北至索伦界,哈撒儿16世孙爱纳噶号所部为杜尔伯特。”从而可知,
扎龙在清初,为蒙古族的游牧区。扎龙村东面和南面是广阔的沼泽水域,北面和西面草原丰富,
是优良牧场和羊草产地,具有优越的游牧民族生活的自然地理条件。
据扎龙村的很多老年人说,听先人传说:过去有上扎兰和下扎兰的称谓,上扎兰就是现在
内蒙古自治区的扎兰屯市,下扎兰就是现在的扎龙村,后为易于区别,免致混淆,就将下扎兰
改为扎龙。另据一些久居扎龙的老年人回忆,在东北沦陷时期,这里的地名牌写的还是“扎兰
屯”。蒙古语扎兰,意为汉语的围栏、栅栏,在这里就是饲养牛羊的圈。
综前所述,扎龙应为蒙古语地名,是蒙古语“扎兰”之音转,意为饲养牛羊的圈。
塘土岗屯名考 铁锋区的“塘土岗屯”,还有写作“唐吐岗”的,多以为是浅滩沼泽地苇
塘的土岗而得名。其实此屯名源于河名。据《黑龙江外记》记载,“入境二十八里折而南流为
九道沟、八十里至二十棵树,西为唐图河”,其附近的土岗即“唐图岗”。《黑龙江舆图》上
标明“唐图诃即九道沟”,《大清帝国全图》标明“土岗屯”。《黑龙江志稿》标为“唐头岗
子屯”。所以,今“塘土岗”或“唐吐岗”,均由“唐图河”而得名。由“唐图岗”演变而来。
乌裕尔河名考 乌裕尔河是黑龙江省内唯一的内流河,发源于小兴安岭西坡,流经齐齐
哈尔市的克东、克山、拜泉、依安、富裕、铁锋、昂昂溪、杜蒙、泰来等10个县区,是铁锋区
与邻近兄弟县区的界河,为铁锋区,特别是扎龙、边屯、铁锋三乡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丰
富的资源。
乌裕尔河是一条古老的河,它原是嫩江的支流只是从清初以来才变成内陆河的。史书记载
的清乾隆元年出版《盛京通志》称之为“呼雨力河”,清嘉庆十五年出版的《黑龙江舆图》写
作“瑚裕尔河”、“乌羽尔河”。清光绪三十一年出版的《大清帝国全国》标“瑚裕尔河”;
民国初年多写作“呼裕尔河”;近些年则称作“乌裕尔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