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章 奇闻轶事

第三章 奇闻轶事




  “大岑“轶事 亚超,杂记《夜感》一首,对解放前卜奎记述颇为真实。

  “古老卜奎,地穷树瘦。

  泥丸马路,香火头灯。

  嫩江泛滥,草漫荒丘。

  路有冻死鬼,乞丐沿街吼。

  丘八洞少横走,砖城里酒肉臭。

  太太小姐洋狗,连升饭店门口。

  永安大街晚饭后,官僚绅士乱走。

  一忱黄梁不见,人间愿望齐现”。

  由此,联想到民初魏毓兰的《哀鸿泪》的诗句“岁饥粮绝六畜尽,更剥木皮掘草菱”白土
果腹饱欲死、乃食人肉炊其海时至今日还流传“白土”疗饥,终腹胀死以为是石膏所为,而有
“九嗥死在十(石)膏上”,对达官不满的传说。

  民初,天灾人祸,死者的尸骨,城南多送“大岑”地方。今“大岑”已鲜为人知了,而当
年多少露天白骨断肠泪于此地,即今炮台屯道口西一里许的大高土岗(齐齐哈尔市幼儿师范学
校南岗)实为当年的“大岑”。

  丹顶鹤的头冠 丹顶鹤以其鲜红色的头冠而得名。我们的前人,对丹顶鹤的头冠及其在它
的娇美形态整体美中的重要作用,无不交口称赞。白居易说:“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
雪消。”(《池鹤》)张贲说:“渥顶鲜毛品格驯,莎庭闲暇垂难群。”可见古人认为,丹顶鹤
的形态美,在于它的整体和谐,但是这美的奥秘,无疑是那玉羽霜毛之上的渥(朱)顶、丹砂!
据说宋代画苑中,有一次出了一个别出心裁的题目:“万绿丛中一点红”。诸生画作纷纭,而
最优胜者竟是以绿草滩涂为背景,画上一只“丹顶”鹤。

  我国流传着一种“丹顶鹤头顶血有剧毒,服之即死”的说法,这是一种误解。早在420多
年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指出:“白鹤(古时丹顶鹤一别称)血气味,碱平无毒,主治
益气力、补虚乏,去风益肺。”出土于长沙马王堆汉墓随葬的众食物中亦有鹤骨遗存,可作为
鹤血无毒的又一佐证。迄今的研究证明,丹顶鹤身体的每一部位都没有毒。

  有很多人误认丹顶鹤的头冠是红色的羽毛,但实际上是裸露的,布满米粒状肉瘤的红色皮
肤,上面布覆着稀疏的黑色纤毛。丹顶鹤的雏鸟没有头冠,10个月龄开始现出红冠,初期是色
泽淡、面积小的平滑皮肤,随着年龄的增长,色泽、面积逐渐变深、增大、并逐渐生长出粗糙
的米粒状肉瘤,两周岁时头冠即基本稳定。

  丹顶鹤头冠的面积色泽是经常变化的,在休息、安闲活动等抑郁状态下,头冠紧缩,白头
顶与额部的交线至头顶中线,横宽约30毫米,纵长35毫米,色泽暗呈紫红色。但在求偶、斗殴、
有侵入者,受环境突变刺激等兴奋状态下,头冠舒展,白头顶与额部的交线越过头顶至忱部,
横宽32.5毫米,纵长约70毫米,色泽鲜红。在相同的情况下,雌鹤比雄鹤的头冠面积小。

大乘寺轶事 大乘寺是1929年黑龙江省五教道德院弟子孔祥麟,康青山等“首倡醵金”的。
1935年9月出版的兴建大乘寺的蓝本《禅林普渡金舟》一书记载:“现在鸠工尼村,经营伊始
预定开岁,缔造丕基。”1936年初,黑龙江省五教道德院的“会员出资十九万余元”。同年6
月13日,道德院院长董海楼、副院长孔祥麟决定在哈尔滨设置黑龙江省五教道德院驻哈尔滨办
事处,并于8月1日在哈尔滨道外十二道街52号正式创立,由王顺卿任经理,副院长张翔唐辅佐
之,以每月“二百元”“维持费”约50元,进行“采调建修大乘寺所需的建筑材料”等事。
1937年绘制的“古迹名胜分布示意图”中已有“大乘寺”的标地。1939年正式破土动工,1943
年初竣工。前后筹备,建筑达15年之久。

  如光接收大乘寺的前后 大乘寺竣工后,有一名日本宪兵怀疑孔祥麟是搞反满抗日大本营。
这从伪满洲国佛教总会副会长澍培等人的回忆文章可以说明;而伪满康德三年(1936年)7月30
日伪警察厅调查材料对设“驻哈办事处”的意见中有“严格监视”亦可得到证实。孔祥麟企图
贿赂了事,但日本宪兵仍不肯放过。当此危急关头,孔祥麟跑到长春找其师父,伪满洲国佛教
总会会长如光,并给如光重许。如光打发日本关东军特务今井昭庆到齐齐哈尔进行联系,一场
风波就此平息了。孔祥麟对如光活命之恩感激不尽,情愿把大乘寺连同周围十几垧土地,全部
送给如光。

  1944年接收大乘寺后,为了使大乘寺列入东北地区特殊寺庙之列,举办了一次大规模的水
陆道常办道场达半月,把伪满洲国“皇封”的“七大长老”以及各省市佛教支部的负责人都邀
请来了。就这样,大乘寺成了除了长春的殷若寺,沈阳的慈恩寺、营口的楞严寺、哈尔滨的极
乐寺外的特殊寺庙之一,变为哈尔滨极乐寺的下院了。

  大乘寺的主要负责人 大乘寺按“四十八职方”设置管理机构的。方丈如光,监院秒道。

  方丈,如光,法号澄念,奉天海城县人,生于清光绪乙未(1895年),伪满佛教总会会长,
伪满皇封“七大长老”之一,兼齐齐哈尔大乘寺方丈,日本国授天台宗“权僧正”。

  如光原在营口佛教宣讲堂,一度任一面坡普照寺方丈,后到哈尔滨佛教宣讲堂,再任极乐
寺主讲及监督。1930年至1935年曾任极乐寺方丈。1933年春,以“哈尔滨极乐寺佛教参观团”
的名义,自任团长率10人赴日。1934年夏,率伪满佛教代表团赴日参加泛太平洋佛教青年在会。
被任副会长。伪满民生部“宗教调查资料”称其是“满洲国佛教革新运动的倡导者”。

  抗战胜利,如光于1945年8月5日逃到沈旭后到吉林、长春;1947年,从长春逃往青岛;
1948年春去香港。1962年9月29日死。

  监院,园志,法名秒道,黑龙江省望奎县人,俗名李广发。属普陀山上清凉寺曹洞派。
1930年在齐齐哈尔市马神庙出家。1943年,大乘寺落成后任监院,兼龙王庙主持。一天,从事
抗日活动的白丁同志被敌人追捕,由克山来到齐齐哈尔市,园志把他留住庙里。后来得知他是
抗日的,又收其为徒,剃发披服,掩护抗日活动。抗战胜利后,白丁同志在省政府负责宗教事
物。在白丁同志的领导下,由园志法师出面,成立收容烈士尸体委员会,召开追悼烈士大会,
掩埋烈士尸体,并把大乘寺库存的20多袋大米支援前线。1950年回乡务农。1953年10月去北京,
现年88岁,住中国佛教会址广济寺。1982年6月,园志法师应我省宗教事务处的邀请,到哈尔
滨帮助修建哈尔滨极乐寺时,想起白丁同志30多年前说的“把佛像埋起来,以后还可能有用”,
来齐齐哈尔指导佛像的发掘工作。中国佛协的同志介绍,园志法师1982年在齐齐哈尔市期间,
对领导的热情接待,登报、上电视,非常感谢;常常“合十”祝愿齐市风调雨顺,政通人和,
也常常念及过世的“手足”兄弟白丁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