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解放后行政区划 1946年1月1日,民主政权建立,,改1街11村为12个区(百川村改为中心区,泰安街改为城
关区),辖155个乡。1950年12月14日,区改按1~12个数字排列为名称。
城关区(依安镇)为1区,泰东区为2区,通宽区(上游乡)为3区,泰富区(新屯乡)为4区,新
兴区为5区,三兴区为6区,依安区(依龙镇)为7区,兴隆区(富饶乡)为8区,双阳区为9区,宝泉
区(阳春乡)为10区,中心区为11区,新发区为12区。1955年5月20日,1区改为泰安镇,7区改为
依龙镇,其他区复为原名。1956年1月,讷河县奎东区(先锋乡)12个村划入。同年2月,将13个
区划为依安镇和依北、三兴、依龙、宝泉4个大区。辖40个乡(镇)。依北区辖:新民乡、沿江乡、
泰东乡、兴堡乡、通宽乡、永吉乡、互助乡、新屯乡、合作乡、长山乡、奎东乡、集福乡等12个。
三兴区辖:新兴乡、新合乡、占春乡、工农乡、三兴乡、兴乐乡、自由乡等7个。依龙区辖:民
主乡、劳动乡、农民乡、德发乡、富饶乡、繁荣乡、前进乡、幸福乡、孟常乡、德胜乡、中心乡、
依龙镇等12个。宝泉区辖:解放乡、平安乡、宝泉乡、永庆乡、龙泉乡、民乐乡、新发乡、新顺
乡、双阳镇等9个。8月将4个大区分为1镇30个乡:依安镇和合作乡、奎东乡、兴堡乡、永吉乡、
泰东乡、泰富乡、三兴乡、新合乡、庆丰乡、中心乡、劳动乡、德发乡、农民乡、初晓乡、黎明
乡、德胜乡、前进乡、富饶乡、旭日乡、依龙乡、解放乡、宝泉乡、永庆乡、龙泉乡、新顺乡、
双阳乡、新兴乡、孟常乡、新发乡、民乐乡。
1958年8月6日,将1镇30个乡并为16个乡(镇)。同年9月20日,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成立
依安镇、泰东、通宽(上游乡)、奎东(先锋乡)、新屯、新兴、三兴、中心、依龙、双阳、富饶、
宝泉(阳春乡)12个人民公社,24个管理区,178个生产大队,1051个生产队。1961年6月,成立
兆祥(红星乡)、新发、解放、德胜(向阳乡)、庆丰人民公社。1962年3月5日,成立向前公社。
1981年,辖1个镇和17个农村人民公社,232个生产大队,1688个生产队,7个国营农、林、牧场。
1984年4月9日,撤销依龙乡,设置依龙镇。1985年5月9日,撤销三兴、双阳、中心乡,设置三兴、
双阳、中心镇。全县辖5个镇,13个乡,237个村,993个自然屯。
1985年依安县乡、镇、场(厂)、村行政区划表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