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种子 一、种子改良
依安设治初,农作物种子就地选用,秋收季节,农民精选成色好、颗粒大粮食留作种子,亦从
外地串换少量品种,因不适应本地自然条件或不会科学繁殖,逐渐变劣被淘汰。伪满时期,分
别从辽宁、吉林、山东等省及邻县引进部分种子。至伪满康德4年(1937年),作物品种有:大豆
有一窝蜂、四粒黄、小黑脐、铁英青、猫眼;高梁有瞎子翻白眼、蛇眼、黑高粱;谷子有黄粘谷、
黄谷子、刀把齐、白沙谷;玉米有黄包米、红包米(俗称“火包米”)、老来瘪;小麦有火麦子、
花腰子;糜子有黑糜子、白粒糜子、黄糜子;稷子有锁链稷子、蛤蟆头稷子、黑头;大麦有海参
崴、奉天白、细麦;马铃薯有男爵(俗名“大眼皮”)、红土豆(俗名“红鬼子”);烟叶有大黄金、
大陆黄、琥珀香。
1946年后,人民政府重视农作物种子选留及繁育。秋收前,各级干部到农村组织农民田间
棵选大豆,穗选玉米、高梁、谷子、糜子作物种子,皆优中选纯,选足留够,单晾晒、单脱粒、
单保管。1950年始,县国营示范农场引进克华、苏联10号和大青芒小麦种,在县内推广。1953
年,由克山农业试验场引进甘肃96号小麦良种,繁殖45亩,由产230斤,比本地品种增产2倍多。
1955年,繁殖面积增至5000余亩。至1957年,增加推广面积,引进麦粒多、八棵权、秃不齐等
良种;从邻县分别引进黄沙谷子,小黄壳1号高粱,紫花4号、大白眉、西比瓦大豆等良种,经
繁殖试种,均比原品种增产10%左右。1958年后,引进克山农业科学研究所克强、克壮、克群
等小麦良种,并大量推广。满仓金大豆、小黄壳1号高梁、黄沙谷子得到普及。1965年,贯彻
“四自、一辅”(即自癣自繁、自留、自用;辅之以调剂)种子工作方针,建四级(即县、社建良
种场,生产大队建良种队,生产队有种子田)良种繁育体系,开展种子群选群育工作,出现一批
农民选种能手。引进新品种先在县良种场高倍繁殖,后在公社良种尝生产大队良种队繁殖推广,
重点推广克字号小麦和丰收号大豆等良种。1970年始,进行双交种玉米、安系和克系谷子、大
粒红高粱等新品种繁育推广,增产幅度均15%以上。同年,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农艺师杨维栋进
行玉米杂交育种,配制成功依单1号、2号。1976年后,县先后8次派50人次去海南岛繁育玉米自
交系和配制杂交种,共繁殖良种16.87万斤。1977年,玉米基本上实现杂交化,杂交种具有高产、
早熟、质佳、抗灾、适应性强特点。1981年,杨维栋配制成功HD103×长美玉米单交种,占玉米
种植面积40%以上,亩产由200斤左右提高到400~500斤。至1984年,小麦克丰2号大面积栽培,
克旱9号亦小面积种植;大豆以丰收12、东农84、嫩丰10等品种栽培面积较大;玉米县城北部种
植克单4号,南部种植嫩单3号,搭配嫩单4号。1985年,引进合江19、合江21水稻及嫩丰12、合
丰24和合丰25、九丰1、黑河4号大豆。蔬菜品种亦有明显变化,茄子品种:齐齐哈尔长茄、齐杂
1号、牡丹江1号、大鹰嘴;西红柿品种:齐矮粉、新群一代、强力米寿、大小鸡心、济南大粉;
辣椒品种:双富甜椒、巴彦甜椒、同丰青椒、金星荚椒;甘蓝品种:迎春、报春、红旗磨盘、海
拉尔4号;罗卜品种:王岗红、王兆红、大红袍、翘头青;白菜品种:矮4号、大小翻心菜、5号
长白菜、天津绿、沈阳块菜、河头纹;芹菜品种:空心菜、半实菜、全实菜、高实菜;韭菜品种:
竹杆青、大马莲、小马莲;黄瓜品种:长春密、叶三永久、北京长寿、龙丰1、2号、津研2、3、4
号;豆角品种:家雀蛋、五月鲜、九粒白、沙克沙;马铃薯品种:克新2、4号。引进菜花、元葱,
种植成功。
几个年份依安县农作物品种情况表
二、种子贮存
1946年,沿用旧习,家家种地,户户自选白存种予。至初、高级社,种子就地集中贮存,
设号人专仓库保管,建种子名称卡片,出入库记帐目,经常检查,种前发芽试验等管理制度,
对保管人员成绩突出者给予奖励。1958年始,借用县粮库500平方米术板库1栋,贮存种子1500
吨。1964年,建800平方米砖瓦结构种子库2栋,贮存3000吨。为便于群众当地串换良种,17个
公社均建良种贮存库,健全贮存制度,保证良种纯度。1979年,充实检验人员,增添检验仪器,
建种子检验制度。1981年,建1 000平方米水泥晒尝190平方米种子干燥室、300平方米蔬菜种子
库和秤房,交流烘干机8台,各种精选机16台(件)。至1985年,贮备种子945.1万斤,其中:贮
备小麦种443.2万斤、大豆种56.4万斤、玉米杂交种387.6万斤、高粱杂交种44万斤、杂粮种子
13.9万斤。
1973~1085年第一良种场良
三、种子基地
1950年,为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加速种子繁殖,县建国营示范农常1953年,建国营第二示
范农场(县第一良种场)。1962年,建农村17个人民公社良种常1971年,建解放、三兴、先锋公
社良种场,为玉米、小麦、大豆农作物繁殖点。1973年,建新发公社乾宁生产大队、解放公社
解放生产大队良种繁殖点。1976年,建县第二良种常1979年,建县种子公司,为贯彻“四化、
一供” (即种子生产专业化、加工机械化、质巷标准化、品种布局区域化;以县种子公司统一
供种)种子工作方针,建解放公社解放生产大队、向前公社仁义生产大队、新发公社乾宁生产
大队繁殖点,重点繁殖克旱6号、充丰2号小麦良种。1981年,全县小麦、大豆良种自给有余,
并向兄弟县提供少部分。至1984年,自交作物繁殖基地建县第一、二良种场和富饶乡兴俭村、
新兴乡创造村及双阳镇人和村等。玉米杂交制种基地建解放乡兴国和解放村;高梁制种基地为
富饶乡兴俭村。1985年,玉米杂交制种基地建新兴乡创造村,自交作物繁殖基地增依龙、中心
镇和阳春乡等。
种繁育与推广情况表
四、种子管理
1956年建站,工作人员5人,主要引进、推广良种。1962年,形成县、公社、生产大队、
生产队四级良种推广网。1979年,建种子公司。1980年4月,建上游、三兴、庆丰、解放的县
社联办种子站。同年9月,增建向前、新兴、依龙、富饶、双阳、新发、中心的县社联办种子
站。1981年,公司工作人员30人(技术干部7人),砖瓦结构种子库(两栋)1 000平方米,水泥晒
场1000平方米,汽车1台,种子年经营量400万斤。1982年,公司工作人员34人(技术干部8人)。
1983年,建先锋、阳春、向阳的县社联办种子站。1984年,购沈阳客货车1台,检验室增
“H G75—4型”电热恒温箱及“202—1型”电热干燥箱各1台。是年,与富饶乡兴俭村签定克杂
13号高梁制种技术承包合同,派技术员指导,制种产量每亩280斤,提高86%,收贮高粱杂交种
44万斤,3人4项科技成果被嫩江地区行政公署农业局评为农业技术改进4等奖1985年,公司设办
公室和计财、品种管理、粮田种子、经济作物蔬菜种子股,工作人员38人(农艺师2人,助理农
艺师1人,技术员6人),增粮食水份测定仪1台,推广玉米优良品种嫩单4号成绩显著,被黑龙江
省农牧渔业厅授予技术改进3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