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肥料
第五节 肥料
县农业生产延续旧习,广种薄收,施肥量少。1949年后,政府号召农民为夺取丰收,多积
肥、多上粪,农家除攒畜禽粪之外,还捡散粪。互助组时,施肥面积10%以上。初、高级社阶
段,生产队建“三专”(专人、专马、专车)队伍,常年积肥。生产队和社员家建“五有” (牛
马有棚、猪羊有圈、鸡鸭有架、家家有厕所、户户有灰仓)和“三勤”(勤起、勤垫、勤打扫)
制度,农闲社员集中积肥攒粪,出现三兴公社东安生产大队和富饶公社兴俭、兴良生产大队积
粪典型。城镇机关、学校亦向生产队献肥,施底肥面积增至50%左右。1958年,“大跃进”积
肥追求数量,大搞火烧肥、压绿肥、草炭肥、菌肥等,形式上轰轰烈烈,实际效益不大。1963
年,纠正农业生产“冒进”,积肥恢复“三专”队伍,季节性、突击性积肥改为常年积肥。据
生产队大小,设1~3台车、3~9人为专业积肥,定质定量,超额奖励,未完成任务者受罚。利
用粪、尿、水、土、草搞高温造肥,过圈肥、坑沤肥,鼓励社员养畜禽投肥。施肥改扬粪为寻
粪或抓把粪,施底肥面积60%以上。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农民家家户户积肥攒粪,数量多,质
量好,施肥面积不断扩大。
二、化肥
1950年始,推广使用化肥,因农民怕成本高不增产,用量很少。1953年后,各级农业技术
推广部门大力宣传施化肥增产经验和介绍化肥使用方法,县在重点社队进行小麦平播施化肥典
型试验,并组织社员参观施用化肥增产,尝到甜头,得到实惠事例。1956年,由于机械播种增
加,耕作和栽培方法改进,施用化肥品种和数量逐年增多。1980年,县农业科化验室,进行土
壤营养分析,为开展测土施肥、科学施肥创造条件。1981年,农民争相购买化肥,广泛使用尿
素、二胺、三料、硝胺、过磷酸钙和复合肥,平均亩施肥10斤以上。1983年,先锋公社光明生
产大队霍友种植嫩单4号玉米39亩,每亩用农家肥3000斤与过磷酸钙50斤混合施底肥,玉米拔
节期,每亩追施尿素15斤,亩产1036斤。至1985年,农民积攒农家肥55亿斤,是1982年的1.2
倍,亩施农家肥2648.4斤,是1982年的1.6倍;化肥总投入量27311吨,亩施化肥20.5斤,投入
量、施用量均是1982年的1.2倍。施肥方法:改单一施肥为氮磷搭配,农家肥与化肥混合使用,
改浅施肥为深施肥,增产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