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作业程度 农业机械始于伪满康德2年(1935年),刘家窑(向前乡)地主经营“万国”火犁头、脱谷机,
从事垦荒和小麦脱粒,四乡屯人皆感新奇,常结伴观看。伪满康德7年
伪满康德7年依安县历年农业机械情况表
单位:台、亩
续表
单位:台、亩
1957~1985年依安县田间作业机械化程度表
单位:万亩、吨
(1940年),县公署实业科曾联络各界人士筹集股款,组织火犁公司,以兴垦务,因集资艰难,
故未实现。
1946年,没收刘家窑地主“万国”火犁头、脱谷机,从北安运回“卡达必鲁”1台。1947
年,从讷河县苏联侨民兰津处拖回“兰斯”1台。县公营农场成立,农机具22台(件)。1953年,
县政府调给公营农场汽车3台,国家奖励热特—25K型1台。1956年,国拨各种型号链轨拖拉机
32台,胶轮拖拉机1台,机引农具156台(件),机械作业翻耙、压地、播种小麦。1957年,转给
农民代耕。1966年,大、中型拖拉机143台,其中:链轨拖拉机122台、胶轮拖拉机21台,机械
作业项目始有中耕、场上作业。1973年始,搞机械化试点。至1978年,大、中型拖拉机646台,
其中链轨拖拉机380台,胶轮拖拉机266台,小型拖拉机35台,联合收割机11台,农用汽车20台,
各种机引农具1681台(件),农副产品加工机械2053台,场上作业机械495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
180台。作业项目增机械收获、机械运输、农田基本建设等。机耕占应机耕面积的77.9%,机播
占应机播面积的43%,中耕占应中耕面积的53.3%,农副产品加工基本上实现机械化。1981年,
大、中型拖拉机980台,其中链轨拖拉机483台,胶轮拖拉机.497台,小型拖拉机313台,联合收
割机30台,农用汽车78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2698台,农用动力机械4789台,各种机引农具
2226台(件)。作业项目有所增加,机械化程度有较大提高。是年,机械化试点大队发展到12个。
第一个实现机械化富饶公社兴俭生产大队,有链轨拖拉机8台、胶轮拖拉机6台、各种机引农具
50台(件),每台机车负担耕地1700亩,机播占应机播面积的73%,中耕占应中耕面积的75%,
采用48行小麦播种机播种大田综合利用经验在嫩江地区推广。向前公社新合生产大队是以修配
拖拉机、汽车而闻名全县机械化大队,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75%,田间劳动力占总劳动力
的46.3%,林、牧、副各业全面发展,总收入107万元,其中企事业收入占总收入的30%,农业
收入占总收入的56%。1983年,有大、中型拖拉机1111台,56636马力,其中联营户203台,独
营户116台;小型拖拉机1640台,其中联营户985台,独营户563台。机械化耕地68.1%,机械化
翻地92.5%,机械化运输59.1%,机械化播种44.1%,机械收获4.4%。至1985年,大、中型拖
拉机1178台,其中链轨拖拉机567台,胶轮拖拉机611台,每台负担耕地2418亩;小型拖拉机2376
台,是1982年的5倍多;联合收割机58台,汽车59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2841台,动力机械1349
台,各种机引农具3809台(件)。向前乡新合村机耕服务队由单一农田作业发展到商品生产或商
品运输,有链轨拖拉机6台,“东方红—28"’拖拉机7台,汽车7台,大型客运汽车1台,农机具
等设备配套,人员30人。农机机动车辆主要负责本村机耕、运输等,有的亦为周围乡村服务
(见121~123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