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集体工业 1956年,本着把私营工业纳入国民经济计划轨道的精神,对829户私营工业,采取区别对
待政策,按同行业、同工种组成生产合作社。至同年12月15日,组成生产合作社65个,社员
1453人,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7.64%。1958年,铁工社改为合作机械厂、服装社改为合作服装
厂、皮革社改为合作制革厂、针织社改为合作弹棉针织厂。星火食品厂生产《星火牌》糖果闻
名全国,相继进入北京、天津、湖南、四川、西藏等16个盛市、自治区市常1959年,集体所有
制工业90家,职工1194人,总产值1023.7万元,利润9.47万元。1960年,弹棉社改为弹棉厂,
主要承担嫩江地区絮棉加工。1962年,合作弹棉针织厂改为针织厂。1965年,合作服装厂改为
服装厂。1967年,五金电器社并入农具厂。1969年,线路金具厂从农具厂分出。制绳编织社改
为电线厂,主要生产裸铝、橡皮、塑料线,至1972年产品达到国家颁布标准。1973年,工艺美
术厂从木器厂分出,生产各种镜条、镜片、像框和磨花玻璃等产品,贴金镜条先后同苏丹、叙
利亚以及香港等地签订出口合同。1976年,线路金具厂实现利润6万余元,为本系统盈利大户。
1977年,针织厂改为毛巾厂。电线厂改革软化炉,改线芯炉丝退火为功频感应退火新技术,各
地来参观学习,被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命名为“大庆式企业”,厂党支部书记程珍(1981年8月
25日病故)出席全国“工业学大庆”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大会。1978年,服装厂被黑龙江省
革命委员会命名为“大庆式企业”。同年6月,汽车修配厂从电器开关厂分出。1980年,集体所
有制工业135家,其中:县办22家,城镇公社办13家,农村公社办89家,机关、学校、事业办11
家;总产值2882万元,其中:县办1925万元,城镇公社办229万元,农村公社办600万元,机关、
学校、事业办118万元。服装厂生产童装被嫩江地区评为优质产品。1981年,集体所有制工业总
产值增至3190万元。工艺美术厂总产值66.3万元,比建厂初提高16.6倍;利润2.24万元,比建
厂初提高5.14倍,厂贴金小组被黑龙江省人民政府评为先进集体。1982年,服装厂生产女童装
上衣被评为嫩江地区优质产品。1983年,服装厂生产男全童装被评为嫩江地区优质产品,童裙
出口1万条。毛巾厂生产“8006一断档”毛巾被评为嫩江地区优质产品。星火食品厂生产高梁饴
软糖被评为黑龙江省优质产品,大虾酥、桂花饴糖被评为嫩江地区优质产品。弹棉厂增添热熔
粘结絮片系列产品。1984年,弹棉厂增添梳棉产品。毛巾厂生产“7901—彩条”毛巾被评为嫩
江地区优质产品。至1985年,集体所有制工业118家,其中:县办工业27家,城镇办工业9家,
乡镇办工业54家,机关、学校、企事业办家属青年厂28家;总产值3013万元,其中:县办工业2189
万元,城镇工业183万元,乡镇工业493万元,机关、学校、企事业办家属青年工厂289万元。星
火食品厂被齐齐哈尔市经济委员会评定为全面质量管理三级合格单位。工艺美术厂镜条先后出
口澳门、丹麦等5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镜条为36.4万米,固定资产112万元,流动资金58万元,
总产值69万元。服装厂设备增至156台,固定资产47万元,流动资金110万元,总产值221万元,
利润1.3万元,童裙向苏联出口1.1万条。同年5月1日,橡胶厂,制鞋厂关停。6月1日,电器开关
厂关停。同月6日,木器厂失火烧毁。
依安县历年集体工业产值、利润、劳动生产率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