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企业管理

第五节 企业管理






一、管理体制

1949年4月,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简称县联社)成立,设财务计划、储运供销、采购供应
股,兼营批发和零售等业务,职工7人。1950年,区设办事处。1952年,股改为科(股级)。至
1957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供销合作社为社会主义性质集体所有制企业,吸收农民入
股投资,盈利分红,共办合作社商业。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最高权利机构为社员代表大会,每8
年召开1次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执行党的商业方针政策和监督检查企业
经营管理工作。1958年5月,与商业科、服务局合并为商业局,农村供销社归人民公社,不吸
收农民入股,企业性质向全民所有制转化。1961年11月,从商业局分出单立。1968年10月,改
为供销革命委员会。1969年7月,与商业革命委员会合并,原有社员股金全部退还,变为全民
所有制企业。干部任免和职工调配按国家规定分级管理,县供销社盈亏由国家统包,基层供销
社自负盈亏。1970年3月,分+出改为农副产品科。同年6月,改为县供销合作社,职工38人。
1982年,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供销社改官办为民办,恢复集体所有制性质。同年9月,召
开县第八届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主任、副主任,同时产生监事会主任、副主任。10
月,吸收社员入股投资,集体股每个股金30~50元,计投资2.2万元;个人股每个股金3元,计
3.4万个股,投资10.2万元。1984年2月,复名县供销社联合社。至1985年,职工47人。

二、仓储管理

1949年,仓库均很简陋,多是用民房或搭板席简易仓库储存货物。1955年,随着供销业务
扩大,购、销、调、存贵重和高档商品种类与数量增加,城乡普建土木结构仓库。1958年后,
逐年新建、改建、扩建砖瓦结构仓库。1977年,学习外地仓储保管经验,进行仓库整顿,实行
商品“架式”保管和“密封”保管,达到堆码“五五式”(五个一摞,五摞一行),角角相对,
面面成线,货位有编号,层层有标量,过目知数,帐、货、卡三相符。1978年7月,黑龙江省
供销系统在依安县召开政治工作会议,县社介绍仓储工作经验。牡丹江、佳木斯、黑河、绥化
地区供销系统先后来参观学习。1984年3月,为提高仓库利用率,再次进行仓储整顿工作,集
中时间、人力,全面训练,开展“三化”(堆码规范化、卫生经常化、商品养护科学化)、“四
无”(无火灾、无盗窃、无霉变虫蛀鼠咬、无差错事故)为主要内容仓储管理竞赛活动,经上级
主管部门验收,98%以上仓库达到要求。生产资料公司、阳春供销社和红星供销社被评为系统
仓储先进单位。保管员做到“四好”(服务思想、保管养护、指标完成、安全生产好)、“五知”
(知商品名称、产地、用途、性能、规格)、“六过硬”(商品管理、收发商品、记帐登卡、执行
制度、科学堆码、科学保护过硬)标准占81%。至1985年,仓库总建筑面积27588平方米,其中:
县城1.38万平方米,农村13788平方米;仓库总容量1.99万吨,其中:县城1.29万吨,农村7000
吨。库内均有通风、防潮、防尘、防霉、防鼠、防火等设备。

三、技术管理

1972年,成立县社训练班,对职工进行业务技术培训,使供销系统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有
明显提高。宝泉公社(阳春乡)龙泉供销部经理黄淑琴,1975~1977年连续被评为嫩江地区先进
工作者;1978年评为嫩江地区财贸系统“学大庆、学大寨”先进个人,1979年,由黑龙江省妇
联命名“三八红旗手”,被选为全国“三八红旗手”。是年,县社派代表参加嫩江地区财贸系
统业务技术交流代表大会,获供销系统团体第一名,被嫩江行政公署命名为业务技术能手6人,
双阳供销社张淑琴为全能技术能手;阳春供销社马桂珍为文具和珠算技术能手、吕成仁为量布
技术能手、王玉为珠算技术能手、刘亚志为废品收购技术能手;向阳供销社李贵臣为量布技术
能手。1980年,黄淑琴被评为黑龙江省劳动模范和“三八红旗手”;1981年,评为全国“三八
红旗手”;1982年,黄淑琴任阳春供销社副主任,被评为嫩江地区财贸系统先进工作者。1983
年,县社参加嫩江地区供销系统业务技术交流表演会,获团体第四名,6人被命名技术能手,
分别获1、2、3等奖。至1985年,职工学校和乡供销社训练班均有专职或兼职教师,办业务技术
训练班共22期,培训911人。经考核:1级营业员25人,2级营业员80人,8级营业员230人,4级
营业员808人。

1983年参加嫩江地区供销系统技术交流表演大会依安县获奖名单




注:供销系统营业员分为1~4级,1级为高,逐级为低。

1050~1985年依安县供销合作社商品购、销、存总额表

单位: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