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重大会议
第二节 重大会议
1947年2月22日,中共依安县委召开群众工作会议。决定工作队在双阳、依安(依龙镇)、三
兴、通宽(上游乡)4个区集中开展“煮夹生饭”运动,其他区由县派三四名工作队员与区农会配
合开展“砍倒大树,挖净坏根,彻底分地,一切到手,消灭‘夹生饭’,彻底斗倒封建大树”
运动。至月末,全县97个乡进行“煮夹生饭”,分地主土地9185垧、房屋1456间、牲畜851头、
大车127辆、粮食23730石及各种衣物、金银等。
1948年5月26日,县委召开春耕总结奖励大会,出席代表845人。奖励特等劳动模范9人、一
等劳动模范40人、二等劳动模范149人、三等劳动模范428人和模范乡8个、模范互助组7个、模
范闾1个。
1950年8月8日,召开党员代表会议,参加会议100人,会期3天。会议传达党的七届三中全
会和中共黑龙江省委会议精神,并发动与会同志帮助县委整风。
1952年1月20日,召开城镇干部大会。县委书记郭文仲作《响应毛主席号召,开展一个大
规模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斗争》动员报告。会后,全县划分21个组开展运动。至
同年2月中旬,转入以反贪污为主的群众“打虎”(打击贪污分子)运动,县委组织130人“打虎
队”到薄弱单位。
1956年4月24~30日,召开中共依安县第一次党代会,代表267人。听取县委书记张风作
《提高党的领导,为建设繁荣幸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奋斗》报告和县委委员、县长吴畏作《为
实现我县关于贯彻执行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规划及保证四年完成五年计划而奋斗》报告。选举
产生中共依安县第一届委员会,选举委员19人、常委5人、书记张风、副书记矫洪年。
1958年1月25日,召开反右派斗争动员大会,整风转入反右派斗争阶段,历经40天结束。全
县126人被错定“右派分子”,249人被错定“中右”。
同年9月2日,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召开的扩大会议通过
《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精神,提出建立人民公社的规划。会后,不到20天,把原
16个乡(镇)、205个高级社合并,建成12个人民公社、24个管理区,178个生产大队、1051个生
产队,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
1959年2月11~16日,召开中共依安县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代表276人。传达中共中央八
届八中全会和中共黑龙江省党代会精神,讨论1959年工作任务,听取县委第一书记张风作《继
续鼓足干劲,为实现以农业为中心的更大、更好、更全面地跃进而奋斗》报告。选举产生中共
依安县第二届委员会,选举委员26人,张风为第一书记,刘鸣琴、吴畏、赵云龙、孙耀宗、刘
本良、戴荣发、陈万昌、李海升为书记处书记。
同年3月22日~4月2日,县委召开五级干部会议,参加会议5325人。传达毛择东主席在第
二次郑州会议上的指示和中共黑龙江省委六级干部会议精神,从上至下纠正“左”倾错误。县
委结合实际,总结检查工作。会议揭露存在的平均分配;权力过分集中;生产资料变相归公;
劳力协作不等价交换;干部强迫命令及“共产风”等问题。针对存在“一平、二调、三收款”
的“共产风”和平均主义倾向,会议做出13条规定,纠正平均主义和权力过分集中等问题。
1960年12月,县委召开四级干部会议。要求掀起三个高潮:一是诉苦高潮;二是揭发问题
高潮;三是掀起核实产量、落实任务、打场送粮高潮。会后,全县掀起打场送粮高潮,为完成
征购粮任务,采取自报公议,不许少报多留,出现粮食“高征购”问题。
1961年2月23日,县委召开四级干部会议,会期11天。传达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
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及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认真清理“一平、二调”帐目,坚决退
赔的规定》。县委第一书记张风代表县委检查以农业为基础的指导思想不够明确,投入农业人
力、畜力减少,劳力外流,社办工业投资额过大等;在大办水利、大办副食品基地、大办食堂
等方面刮的“共产风”;深入调查研究不够等“五风”表现。会后,开始纠正“五风”。
1962年8月28日~9月6日,召开中国共产党依安县第三次代表大会,代表782人。检查和总
结第二届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和主要缺点错误,讨论研究今后恢复农业生产规划。县委书记张风
作《团结一致,奋发图强,为尽快恢复与发展农业生产,争取社会主义建设新的胜利而奋斗》
报告,通过中共依安县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关于中共依安县委工作报告的决议》,选举
产生中共依安县第三届委员会,选举委员23人、常委10人、书记张风和副书记刘鸣琴、郝春海、
刘本良、李海升。
1964年9月15日~19日,召开中共依安县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出席代表554人。听取县委
副书记唐桂生作《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以阶级斗争为纲,搞好我县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
会主义建设》报告,通过相应决议。选举产生中共依安县第四届委员会,选举委员31人、常委
11人、书记张风和副书记唐桂生、郝春海、刘本良、李海升。
1965年7月24日,召开县、公社两级干部会议,动员全县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县设社
教工作团,下设19个社教分团。从盛地、外县抽调工作队员5400人进驻城乡所有单位。以《农
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即“二十三条)为武器,高举“两纲”(两个阶级、
两条道路),实行“三结合”(群众、干部、工作队),开展“两斗”(没有改造好的地、富、反、
坏、右和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翌年1月10日,运动结束,全县19170名干部(含生产
大队、生产队干部)中,清出有各种问题7789人,受行政处分76人,受党籍处分65人。
1966年6月24日,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议,学习《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简称
“5.16”通知),决定“文化大革命”先在“小五界"(学术界、教育界、新闻界、文艺界、出
版界)中进行。
1970年2月26日,召开中共依安县革命委员会核心组扩大会议,学习中共中央文件,部署
“一打、三反”(打击现行反革命破坏活动和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运动。会后,城乡开
展“一打、三反”运动,共揭发出各种案件1939起,其中政治案件148起。
1972年6月14~15日,召开中共依安县第五次代表大会,代表615人。听取张昆山作“高举
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沿着党的“九大”团结、胜利路线奋勇前进》报告,通过《关于增强革
命团结,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的决议》。选举产生中共依安县第五届委员会,选举委员31
人、候补委员2人、常委11人、书记张昆山和副书记白志新、刘本良、焦永良。
1976年1月25~26日,召开中共依安县第六次党代会,代表742人。听取县委书记高玉才
《以阶级斗争为纲,发扬肯登攀的精神,为建设大寨县而奋斗》报告,通过《关于坚持党的基
本路线,狠抓阶级斗争的决议》。选举产生中共依安县第六届委员会,选举委员29人、常委13
人、书记高玉才和副书记王国富、姜常武、许文彦、张鹏、白志新。
同年10月22日,县委、县革委召开庆祝粉碎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四人帮”反
革命集团胜利大会,广大群众满怀喜悦心情热烈庆祝党和人民取得伟大胜利。
1977年12月16~18日,县委召开科技大会。县委书记高玉才作《动员起来,向科学技术现
代化进军》报告,指出抓紧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制定科学技术规划.力Ⅱ强党对科技工作的领
导。通过这次会议,认识到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使轻视科学技术现象开始扭转。
1979年1月6~8日,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议,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和《人民日报》
社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县
委副书记孙昌荣总结依安县29年农业生产经验教训和1979年农业规划,县委书记沈萃华作总结。
同年10月29日~11月7日,县委召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学习讨论会。县委常委、公社及
部、办、委、科(局)领导参加,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五届人大文件,学习叶剑英在建国
30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讨论真理标准,研究现阶段阶级状况,联系实际批判“四人帮”和
“两个凡是”①(①两个凡是;见“大事记”35页脚注。)错误方针。
1980年3月28日~4月1日,中共依安县七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召开。学习中共中央十一届
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重点研究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
提高党的领导战斗力等问题。县委书记沈萃华作报告,提出抓好党的建设,对党员进行再教育,
严密和健全党的生活,严肃党的纪律,为搞好“四化”建设,切实把各级领导班子整顿好、建
设好。
1981年8月12~22日,召开中共依安县七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学习中共中央十一届六
中全会精神,安排各项工作。县委副书记许文彦讲《关于深入学习“决议”的意见》和县委副
书记、县长赵本忠讲《关于选拔中青年干部的意见》,县委副书记石占海作《认真贯彻六中全
会精神,继续搞好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加快我县农业发展速度,报告,县委副书记王国富作《
全党动员,发动群众,坚决把社会治安整顿好》报告,县委书记沈萃华作会议总结。总结强调
认真学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团结一致向前看,
同心同德,为实现新时期的伟大历史任务而奋斗。
1982年11月20日~12月2日,召开中共依安县七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会议出席688人,
传达上级文件,讨论研究依安县总产值翻两番,实行三个根本好转(财政经济状况、社会治安、
党风根本好转),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培养选拔中青干部等问题。
1983年9月17~19日,召开中国共产党依安县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330人。县委书记沈萃
华作《贯彻“十二大”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全面开创我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报告。
选举产生中共依安县第八届委员会,选举委员30人、候补委员5人、书记沈萃华和副书记荆宝庆、
陈怀玉。
1984年12月4~8日,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传达中共黑龙江省委五届四次全委(扩大)
会议精神和省委书记李力安讲话,进行《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学习辅导,讨论
重大意义、重要理论观点和基本点及县级改革的重要性,研究全县工业、农业、财贸体制改革
方案。
1985年7月13日,召开第一批县整党单位动员大会。部署整党分三批进行:第一批县领导
班子和县直机关,共90个支部,1291名党员,年末结束;第二批乡(镇)机关和县直各单位;第
三批农村,预计1987年第一季度全部结束。整党分为系统学习,边整边改;对照检查,集中整
改;组织处理,党员登记,后期建设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