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农业气象
第四节 农业气象
一、气象观测
1957年1月1日,记录正式启用,观测项目有风向、风速、能见度、气温、云状、雨量、温
度、天气现象等。1958年始,单站补充预报(称县站预报)。1978年,气象站出席全国气象先进
集体、先进个人代表大会。1980年,加强中期预报、灾害性预报,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人工
控制天气以人工降雨、人工防雹、人工防霜为主。1982年6月1日,始用无线电传真机接收传真
天气图,进行天气预报,结束用简易天气图预报历史。由于发出夏旱长期预报,采取综合抗旱
措施,把夏旱给农业生产带来损失降到最低程度,荣获国家气象局“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奖”。
1983年5月,接收B模式物理量预报图。气象为19个承包户提供气象知识、预报和气候分析各15
份。1984年1月,用B模式物理量资料制作M0S预报方程。同年7月,用微机:PC—1500预测预报。
气象为20专业户服务,先锋乡先锋村于福和等9户,按气象预报指导农业生产,每户增加收入
300元。
人工降雨 1976年始,人工降雨用高射炮把带碘化银弹头射入云层,促使云层发生微观、
宏观变化,使蒸气集聚成水下降。至1981年,共发射炮弹7000余发,受益面积约200万亩。1982
年5~6月,用两门高炮人工降雨作业。1985年,解放乡、第一良种场人工降雨受益。
人工防雹 1976年后,据雹道走向,以生产队为单位合理选定雹点,生产大队设指挥炮,
做到一炮点火,万炮齐放,形成严密防雹网。至1981年,常发生雹灾解放、中心、双阳、阳春、
新屯等公社29个生产大队,设土炮206门,共发射炮弹2.8万发,受益面积约60万亩。1982年,
解放、阳春、双阳公社用土炮防雹。1983年7月,撤销阳春、双阳公社防雹点,防雹土炮由阳
春公社运往解放公社途中,因摩擦引起爆炸,受伤3人。
人工防霜 1978年,组织人工防霜,用沥青、锯末、柴油、硝铵等主要原料制作烟幕弹,
对小面积防霜害起一定作用。1981年,利用“长风3号”叶面保温剂进行防霜试验。
二、气象科研
1958年,县站预报发展成使用单站气象资料,以“三图”(点骤图、气象要素时间演变曲
线图、气象要素综合时间剖面图)为基本工具资料图表方法,制作预报。有逐日平均压、温湿
曲线图26张,4~10月剖面图168张,验证省编发5~6月中期天气形势184例,配制春季500毫巴
形势图60张,确定中期预报模式24个,预报准确率明显提高。1969年,维尔达测风改为电接风。
1981年,县站模式及气候背景相结合中期预报方法,获得县科研2等奖。至1985年,用单站资
料与天气形势相结合长、中、短期预报方法,制作逐日平均压、温、湿曲线图26张,4~10月
剖面图168张,中期天气形势184例,中期模式26个。M0S预报,积成预报应用,长期趋势预报
基本准确,中期预报准确率65%,短期“两性”(灾害性、关键性)天气预报准确率亦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