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革命文物

第三章 文物

第一节 革命文物






一、“泰安战役”烈士纪念碑(见480页附照)

1946年6月,县人民政府为使人民世世代代参谒和缅怀革命烈士,在县城(泰安镇)西门外
修建烈士陵园。后安置革命烈士墓269座,墓前立纪念碑。1968年,重建碑塔,设专人看管,
每逢“清明”,县召开纪念大会,机关干部、工人和学生等各界人民向烈士敬献花圈,祭扫烈
士墓。1983年,拨款2000元,修缮“泰安战役”殉难烈士纪念碑,并重新图刻碑文。

附:“泰安战役”烈士碑文(烈士纪念碑正面)

溯“八·一五”日本投降,我全民族十四年的神圣抗日战争胜利的结束了。人民十四年的
地狱黑暗生活终得到了解放,大好河山重归故主,久别祖国的旗帜飘扬在塞北的长空。万民狂
欢之下,十四数来沦落的体魄是有了寄托。不意汉奸、特务、土匪成群结伙侵入泰安盘踞,昙
花一现的曙光又成灰色。悲一幕在我们将温暖的心神上又开展了浸蚀,痛恨的怨声布满了全城,
所受的掳掠、烧杀甚于十四年日本帝国主义,抓车马尤甚于伪满的暴政,弄得民不聊生。在此
绝境中,有了英明、果敢、爱护人民自卫军(前抗日联军),将数千自称“挺进军”的整个击溃,
血战抗敌的人民方得接续了自由幸福生活,同时建立了人民民主的政权。所有汉奸、匪特都在
人民反对下逃遁或消灭。几个月的依安已成为敌人不能摧毁的民主政权基地,于此之奸匪遁踪、
万民称庆安居乐业之对,更觉今日的解放实赖我诸先烈和抗战同志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艰苦奋斗
的传统,尤表现在泰安战役指战员等,不分官兵英勇冲杀牺牲换来了幸福的成果。我们咀嚼往
昔苦味,忆起同志们的壮烈殉国,真是难以自禁血泪辛酸。这样的情绪在每一个民众心上深深
印着感激之热诚,愿刻石纪念,以示建功,略慰英灵。于代表大会决议,纳入县十八万人民旨
意,碣碑铭刻诸先烈姓氏,以垂伟迹于千年!

县长 许英年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六月十五日

依安县民一体恭立

“泰安战役”殉难诸烈士(烈士纪念碑背面)


彭营长士健为一九三九年共产党员,于泰安解放战役率众冲锋壮烈殉国。姜排长、高振祥、
郭庆祥、王鸿义、姜清、韩士德、崔排长、任福珍、殷万发、郭学信、周连城、郭有、周万发、
李新岐、王广盛、李贵山、曾文富、姜玉成、王海山、张建生、王化成、王化民、刘贵齐、鲍
立功、徐佳年、尚树田、牛文义、李斌。

二、宝泉(阳春乡)伏击战烈士纪念碑(见480页附照)
1963年10月,为纪念于1945年12月15日宝泉(阳春乡)伏击战而牺牲的张营长等9位烈士,县
人民政府在宝泉区西门外建纪念碑。1979年,拨款修缮。

附:碑文

一九四五年九月,日本投降,抗战胜利。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国民党反动派,违背人民意
志,投靠美帝国主义,认贼做父,与日伪合流,收买伪警、特务、地主、土匪,封官加委,攻
城夺乡,抢掠烧杀,企图独吞胜利果实,再置人民水深火热之中。

当时,蒋记尚匪其悦,纠结几县残敌,社会渣滓,号称三千之众,霸踞泰安,无恶不作,
欲与我顽抗。为解放人民,我军于腊月攻打泰安。尚匪调拜泉匪徒刘汉增援,我军于宝泉截击,
予以有力生杀,击溃敌人。战斗中,我军某部营长张某等九名同志为国为民壮烈牺牲。

是年尽,泰安上空升起胜利红旗,人民解放,抚今思昔,殊感今日来之不易,人民当家作
主,扬眉吐气,祖国建设日新月异,鹏程万里,深深悼念烈士!誓秉承烈士遗志,沿着烈士所
开拓之道路,高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继往开来,胜利前进!

烈士,永垂不朽!

一九六三年七月一日

三、先锋“四烈”纪念碑(见480页附照)

1947年9月,为纪念奎东区(先锋乡)村干部魏玉盈、何庆信、傅有明、王志刚4位烈士,区
政府于忠诚村(四烈村)立纪念碑1座。1979年,拨款修缮。

附: 碑文“对联” 碑文“横披”


赤胆公心剿除恶匪锐志未遂身先逝

威仪昭存

刚毅勇敢坚决革命致使千秋仰高风

四、“雷锋式的好指导员——程志国”遗物(见480页附照)

向阳乡兴顺村在役军人黑龙江省军区81767部队轮训队政治指导员程志国,1978年1月13日
进行实弹训练时,为保护在场战友生命安全而壮烈牺牲,中央军委授予他为“雷锋式的好指导
员”光荣称号,沈阳军区和黑龙江省军区颁发奖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