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节日、时令

第三节 节日、时令






一、节 日

新年——公历1月1日,俗称“阳历年”或元旦,法定假日1天。

国际劳动节——5月1日,全世界工人阶级团结战斗的纪念日,法定假日1天。

国庆节——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纪念日,法定假日2天。

另有,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中国青年节(5月4日)、国际儿童节(6月1日)、中国共产
党成立纪念日(7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8月1日)、教师节(9月10日)等,均举行相应
纪念活动,不休假。

二、传统节日

春 节——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初五,俗称“过年”。腊月三十(小月二十九)为除夕,家
家张灯结彩,户户鞭炮齐鸣,室内贴年画,门上贴春联,辞旧岁,迎新春,合家团聚。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又名“灯花节”。旧时,村屯撒路灯、坟地送灯。而今家家竖
杆挂灯笼,吃元宵。

填 仓——正月二十五。清晨,用柴草灰在院内划圆圈(象征粮仓),为农民祈祷农业丰收
节日。

二月二——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凤日”。农户早起从灶前撒小灰至井边,引龙来家,
象征吉祥。是日,男人争相剃头,全家食猪头肉。

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农谚说:“二月清明麦在前,三月清明麦在后”。为农事重
要节令,且有祭坟填土之习。是日,为缅怀革命先烈,召开县城各单位、团体纪念大会,向烈
士敬献花圈,祭扫烈士墓。

庙 会——农历四月十八。旧时热闹非凡,男女老少穿装打扮,成伙结队赶往庙地,名日
“赶庙会”。

端阳节——农历五月初五。又名“端午节”,吃粽子,挂纸葫芦,插艾蒿,儿童系彩线。

雨 节——农历五月十三。旧时传说这天关公单刀赴会,常有雷雨之应。今仍有“大旱不
过五月十三”之农谚。

鬼 节——农历七月十五。旧时人们有上坟烧纸之俗,佛教徒则举行“盂兰盆会”,超渡
亡魂。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为全年中较重要传统节日。白天备佳肴盛餐,晚上吃西瓜、月
饼,全家团聚赏月。

腊 八——农历腊月初八,天气骤寒,有“腊七、腊八冻掉下巴”之说和吃腊八粥之习。

小 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旧时送“灶王爷"上天,吃麦糖。

大、小开斋节——伊斯兰教主要节日之一。规定教历太阴年月为斋月,斋月初晚见月牙始
把斋,白天不饮不食,夜间方能喝水吃饭,天天如此,直至斋月期满。十月一日为大开斋节,
每逢此日,人们齐聚清真寺,举行会礼,拜主敬圣,阿訇诵经,相互祝贺,聚餐“炸油香”。
在大开斋节后70天为小开斋节,白当晚见星辰时把斋,至翌日上午10时止。

三、祭祀

解放前,每年春秋二季举行祭孔(孔子)及祀关(关羽)、岳(岳飞)活动,由官府主办,公务
人员和学生参加。

民间,人死后逢“三七”(21天)、“五七”(35天)、“七七”(49天)、百日(100天)及一、
三周年均进行祭祀,此习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