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民生活 解放前,劳苦农民政治上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重重压迫;经济上惨遭地
主阶级剥削和贪官污吏敲诈勒索及各种自然灾害严重危害,致贫苦农民饥寒交迫,在死亡线上
挣扎。一旦灾年,或卖房卖地,卖儿鬻女,要饭逃生;或颠沛流离,靠扛活打短工过活。
解放后,农民翻身得解放,分得房屋、土地和牲畜,实现耕者有其田,走上共同富裕道路。
1958年,人均收入61.36元,每人平均分配口粮454斤。1960年,因刮“五风”和自然灾害,人
均收入减至35元,每人平均分配口粮减至325斤。1978年后,农民生活发生显著变化,人均收入
增至90.6元,每人平均分配口粮增至417斤。至1985年,人均收入272.7元,家庭副业人均收入
100元,每人平均分配口粮535斤。农村每百户拥有自行车69台,缝纫机50架,手表154块,收音
机85台,电视机3台,摩托车3辆,家庭摆设由简朴型向讲究型转化。房屋结构由土草型向砖瓦
型转化。农村17个乡、镇均设敬老院,使孤寡老人欢度晚年。
1958~1985年依安县农民分配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