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物传
第十八篇 人物
第一章 人物传
栾玉珠 字维璞,清同治元年(1862年)四月生,吉林省农安县人。民国4年(1915年),迁
至林句附郭段三合堂屯(向阳乡)。同士绅于文波创立垦牧公司,出放屯基。民国8年(1919年),
建龙泉(依龙镇)镇基,设立官学堂(依龙镇小学)。民国12年(1923年)3月,同于启亭等呈建依
安设治局。民国13年(1924年),创办农商会,任会长期间为民众“清丈”,修建设治局。民国
14年(1925),任农会会长,创建火犁公司,筹办三合小学,为省立中学、师范送生数十人,并
自费设粥锅1处。民国17年(1928年)6月,各界民众赠“热心公益”匾1块。伪满康德4年(1937
年)病故。
苗嘉雨 字润田(绰号“苗皇上”),清光绪四年(1878年)生,山东莱州府平都县人,后迁
通宽镇(上游乡)西北10里处建宅,人称“苗会长窝棚屯”(上游乡建华村)。曾任克山、拜泉、
讷河三县统带。伪满康德元年(1934年)任泰安保(归克山县管)商务会长。伪满康德5年(1938年)
病故,商务会于泰安街西南街为其立碑1块。
金耀萱 字万升,清光绪四年(1878年)生,河北省乐亭县人。光绪二十年(1894年),来东
北行商40年。伪满大同元年(1932年),在泰安保定居。建房70余间,坐当房主。解放后,在党
和政府教育下,献出砖瓦房23间,连续两次买公债千元以上。1954年始,为一至七届县人民代
表大会代表。1959,当选县政协常务委员。1969年病卒。
赵文荣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生,河北省玉田县人,回族。21岁始做阿訇,熟读《古兰
经》,传经祭典60余载。1958年,走出清真寺,参加社会活动,兼事阿訇,享有众望。1981年
病卒。
于戒三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生,河北省新城县人,自幼务农。“九·一八”事变后,
来泰安街开天成酱园。解放后,历任数届县商务会长。1947年支前,酱园捐款4万元(红军券)。
1955年,为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单位1次买公债3 000元,个人买公债700元,在工商界颇有影响。
1956年病卒。
释常谛 俗姓吴,字双融,辽宁省辽阳县人。民国18年(1929年)迁入,削发为僧,虔诚佛
教,穿戴朴素,膳食简单。解放后,热心宣传党的宗教政策。1959年,选为县政协委员(卒年不
详)。
高丕功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九月生,关东州貔子窝人。民国6年(1917年),通河县高
小毕业。任黑龙江省暂编一旅卫队连中尉排长。伪满大同元年(1932年),任依安县保卫游击中队
少校中队长。伪满大同2年(1933年),为县警备第四区骑兵一中队少校中队长。伪满康德6年
(1939年)1月始,先后任三兴、焦窑(富饶乡)、刘国忠(中心镇)、依安(依龙镇)警察署长。光复
后,受我军影响,在解放泰安之前,暗放我方接收代表李中林(李春生)。1945年11月25日9时许,
白星魁、孙藻庆等勾结伪拜泉县长王忠义、副街长王德新(拜泉县光复军旅长,外号“王瞎子”),
以邀请依安县治安维持委员会负责人商量要事为名,密聚白星魁家。高丕功带警卫员应时赶到,
见人皆带枪出出入入,戒备森严。警卫员说:“大队长,情况有些不好!”高说:“没关系,不
够一把撸的”,说着走进会客室。大家谦让尚未落坐,乘高擦拭眼镜,从门外闯进四五个人,将
其拉祝郭德林(伪双阳村自卫团长)从背后开枪,弹中头部,当即死亡。
陈殿芳 清光绪十八年(1882年)生,吉林省德惠县人。民国元年(1912年),迁至东安镇(三
兴镇东安村)落户。历任分农会干事长、评议员、副会长、保安队长等职。1945年“8·15”光
复后,任地方保安中队长,为维持地方治安做许多有益工作。1946年1月10日,从土匪手中营
救出我10几名干部。1947年卒。
白星魁 拜泉县人(绰号“白大胡子”)。新京(长春市)南岭中央警察学校毕业,就任拜泉
县三道镇警察署长(警佐),因效忠日本侵略者有功,倍受主子赏识,特奖战刀1把。伪满康德6
年(1939年)调克山县北兴、西城任署长,竭力破坏我抗联活动。伪满康德9年(1942年),任依安
(依龙镇)警察署长。伪满康德11年(1944年),任泰安街长,对百姓穷凶极恶,人提其名,皆恨
之。1945年“8·15”后,为县治安维持委员会要员。同年11月25日,在其家密谋枪杀高丕功,
接管保安大队,改编为挺进军步兵二团,任团长。同年12月15日,策划参与劫持我军火列车。
泰安解放时,化装逃跑,被我活捉枪毙,割头悬街示众。
王象贤 化名王漱尘,生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辽宁省黑山县人。历任伪满洲国吉
林省临江山林警察大队长、依安县警务科长、骑兵旅长。与我抗联为敌,残酷镇压穷苦百姓,
将曲殿义之父摔死。1945年“8·15”光复后,任县治安维持会副委员长兼公安处长、警备司
令,拼命阻止、对抗我军解放泰安,后畏罪潜逃。于1951年5月捕获,7月处死。
宣明哲 化名张玉震、黄明礼,生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海伦县人。1944年7月,加入
国民党,历任海伦县、依安县警察署长、国民党依安县党部书记长。勾结尚其悦(国民党第一
战区挺进第一军军长)盘踞泰安,网罗土匪、流氓等,负隅顽抗,亲自指挥颠覆我军火列车,
打死我军10余人。于1951年5月捕获,7月处死。
孟昭义、常明昌④ (①见480页附照。)1946年8月26日晚,双阳区原王宽屯地主王祥,
勾结匪首“张司令”(张明久)。密谋后,带匪40余,化装进村,把农会主任孟昭义(殁年44岁)、
村武装队长常明昌(殁年23岁)骗至家,绑在扁担上,严刑拷打,午夜活埋。为纪念二烈士。村
改名“孟常”。
魏玉盈、傅有明、王志刚、何庆信 1947年1月8日(农历腊月十七)晚9时许,残匪“天边
好”、“天下红”聚匪百余,潜入奎东区(先锋乡)东南一带。奎东村主任魏玉盈(辽宁省铁岭县
人,殁年38岁)、武装委员傅有明(黑龙江省海伦县人,殁年36岁)、集福屯武装委员王志刚(吉
林省农安县人,殁年25岁)、兴隆村武装委员何庆信(吉林省德惠县人,殁年25岁)奔赴土匪驻
地张大窝棚屯(后为忠诚村)。因与区工作队失掉联系,欲退不及,遂以场院草垛为掩护,展开
激战。后弹尽无援,寡不敌众,傅有明、王志刚牺牲,魏玉盈、何庆信被俘,遭枪杀。经村民
请求,将忠诚村改为“四烈”村,并于1947年9月立碑撰文。
牛占春 1920年生于贫农家庭,从小给地主放猪、扛活。1945年“8·15”后,参加土地
革命斗争。1948年2月,为三兴区北顺村武装队长。同年4月16日,王克勤(伪警察)等3人,经
事先策划,乘夜深人稀,在路上用布带把牛占春勒死。败露后,凶手王克勤被镇压。改村名为
“占春”。
王之相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出生吉林省德惠县。民国15年(1926年),于吉林省第二
师范毕业。民国16年(1927年),迁至本县龙泉镇农村,教私塾。民国18年(1929年)始,先后于
三兴、双阳、宝泉(阳春乡)等地小学任教。解放后,任小学领导,勤俭办学,亲自建校舍、修
桌凳、办食宿、烧水、打铃,热心为师生服务。并栽植树木,修花坛,绿化校园,改变学校环
境。同教师一起备课、听课、评课,研究教学。1952年,调县简师班任教。后在任县教师进修
学校函授教员时,经常徒步下乡,面授辅导,并听学员课,帮助改进教学,提高小学教师文化、
业务水平。1957年后,任县教研室研究员,年老多病,坚持誊写资料、印发文件等,始终如一,
任劳任怨,为全县教育事业做贡献,受师生敬重和称颂。被选县政协第一届常委会委员,多次
被评为县优秀教师。1980年8月20日病逝。
包国栋 祖籍山东省海阳县。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九月出生黑龙江省明水县农村。民
国13年(1924年),迁入龙泉镇(依龙镇)。考入齐齐哈尔师范学校,因抵制日货参加学生运动被
除名。后于齐齐哈尔农业学校读书,民国19年(1930年)毕业,酷爱教育事业,先后任县小学和
师范讲习所教师。伪满时期,坚持对学生进行爱国思想教育。1946年,任依安区(依龙镇)文教
助理。1947年,任依龙小学、县第一小学低年级班主任,潜心研究儿童心理,因材施教,循循
善诱,为后进生补课,关心家庭困难学生,为其买书、文具和理发、剪指甲、洗衣服等。经常
家访,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受家长和学生爱戴。为人正直、热情,帮助青年教师提高业务水
平。在30余年教学实践中,积累启蒙育教经验在全县推广,被盛地、县评为优秀教师,被选为
县第三,四届人民代表和县人民委员会委员。1972年8月病故。
刘克之①[①见480页附照“解放初依安县军民大生产”(前拉犁着浅色军装为刘克之)。]
江西省修水县人。民国2年(1913年)9月出生贫苦农民家庭。民国17年(1928年)5月参加革命。翌
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5岁,参加农民暴动,上井冈山当红军。先后参加长沙战役和第一、
二、三、四、五次“反围剿”,多次负伤,坚持战斗。长征途中,参加四渡赤水之战,率部化
装深入敌穴侦察,配合主力部队攻克遵义。任河北、山西民军大队长、营长时,率部能攻能守,
机智灵活,使敌军1个连反正。在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中,冲锋在前,身受重伤,头部中弹片。
解放后,任黑龙江省军区教导大队长、泰安县(依安县)大队长,领导剿匪与土改斗争,在大生
产运动中领头拉犁,为夺取全国解放和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做大量艰苦工作。任中央贸易部满洲
里口岸管理局第一副局长、党委书记和东北商专、财经学院、辽宁大学人事处长,坚持“任人
唯贤”干部路线,重视知识与知识分子,关心群众疾苦,受干部群众拥护和爱戴。于1983年2月
病逝。
孙冰水 1919年6月生,原籍陕西省西安市人。1936年,参加革命。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
党。历任西北青年抗日救国会干事、陕西省沿河县民先大队长、西北党校“县委班”班主任和
中共黑龙江省泰安县(依安县)委副书记、望奎县委书记,鞍山钢铁建设公司副总工程师、包头
钢铁公司经理、马鞍山钢铁建设公司党委书记、包头第二冶建公司经理、革委会副主任、冶金
部驻阿尔巴尼亚冶金联合企业工程技术组组长、外事司负责人等职。于1973年,荣获阿尔巴尼
亚政府“一级劳动勋章”。1975年10月病故。
周 春 民国18年(1929年)2月,生于河北省遵化县贫苦农民家庭。1944年7月,参加革命。
194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排长、政治指导员、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依
安县人民武装部副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和县革委会主任、嫩江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大兴安
岭军分区副政治委员等职。解放战争中,参加东北朝阳、兰山、茶子腌和湘西剿匪等多次战斗。
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严以律己,勤勤恳恳,为党和人民做出贡献。1980年11月病故。
陈 有 1913年7月生,呼兰县人。民国17年(1928年)迁至泰安镇。曾在东亚火磨和大昌、
大众、泰成米厂当技师。1955年,于县淀粉厂主管技术工作,改造淀粉生产圆筛为梯形平筛、
立式干燥脱水机为卧式机,研制成圆盘式投料机。1957年,用锅炉蒸汽做动力,为生产“冰山
牌”马铃薯淀粉做出贡献。1968年,调陶瓷厂工作,试用100马力电机带动大球磨机,接用75
马力电机运转成功。1969年,一次为球磨机铸200余公斤铜件,节省大量资金,被誉为“土专
家”。1980年2月病故。
程志国 依安县向阳乡兴顺村人,生于1950年11月19日。8岁入学读书,1965年加入共青
团。1968年3月入伍,197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排长、副指导员、指导员等职。
坚持以雷锋为榜样,多次为人民做好事,受黑龙江省军区81767部队9次表彰和奖励。1978年1
月13日,轮训队在哈尔滨市郊荒山耙场进行手榴弹实弹投掷,为保证安全,亲自担当地段指挥
员。投弹中,战士崔元朝不慎失手,将弹落身后左侧80公分处,手榴弹“嗤嗤”冒烟,严重威
胁周围六七名干部、战士的生命安全。在千钧一发之际,他一个箭步跨上去,高喊:“卧倒”!
同时,用右手把崔推倒在身后,接着去抓手榴弹,因手套滑没抓住,排弹已经来不及,他毫不
犹豫向手榴弹扑去,“轰”地一声巨响,手榴弹爆炸了,他被气浪掀翻在地,倒在血泊中。同
志们安然脱险了。在医院抢救时,每次醒来他都惦记着战友的安危。由于伤势过重,虽经全力
抢救无效,于次日凌晨牺牲。他用自己暂短的一生,实现了生前的光辉誓言:“为了党的事业,
为了人民的利益,我愿献出自己的一切。”为表彰和学习程志国的英雄事迹,中央军委命名为
“雷锋式的好指导员”,沈阳军区和黑龙江省军区分别颁发奖状和喜报。遗物放在哈尔滨市烈
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