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篇 附录
第十九篇 附录
一、民国《依安县志》简介
《依安县志》民国19年(1930年)梁岩、万锡璋修,何士举等编纂。
县志分为舆地(县图、疆域、位置、气候、河流、交通)、建置(县治沿革、城池、县政府、
监狱、教育局、建设局、财政局、农会、商会、商镇、百杂市、牲畜市场)、户口(区村甲井
附)、田赋(土地、租赋、契税、地方岁入[垧捐、粮捐、商捐、桥捐]、地方岁出、附区村地亩
表)、职官、选举(国民代表会议议员、省议员、待征员)、学校、警团(警察沿革、警区界划、
配驻区域、保卫团),人物(忠义、乡耆)、寺墓(祠宇、公墓)、风俗(婚姻、丧葬、居注衣食)、
物产等11部分。
县志编纂始于民国18年(1929年)。是年11月1日正式成立县志编纂会,由县长粱岩兼会长,
并聘请委任编辑采访各员,由姜渭贤担任总编,征集资料,循列编纂。因梁岩19年(1930年)
1月1日调任瑗珲,万锡璋继任县长,由何士举任总编辑,就原稿详加校核,应删者删之,不足
者另行调查而补之,分门别类,阅6月继而成篇。民国19年(1930年)4月由江省启明印刷局铅印
刊行。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辽宁省、大连市、安徽省、湖北省图书馆等内有收藏。1960年,
黑龙江省图书馆油印本、1963年,重庆图书馆另印有少量油印本,原稿本(包括初稿、二次修
改稿、三次定稿)现藏于依安县档案馆。
县志体例比较完备,对依安的建置、沿革、政治、经济、文化、风土、民情等均作简明记
载,提供了很多有价值资料。
二、地方文献要目
0000218;[/$$p]
三、杂记
依克明安旗依安,取名“依克明安”(旗)首尾二字。“侬克明安”是旗创始人巴桑的姓,
巴桑原是准喀尔的一个台吉(贵族),所领蒙民是我国西北部额鲁特蒙古族一部分。旗公署原设
在富裕县富海镇大泉村东北处。
乾隆二十年(1755年),达互齐及阿睦尔撒纳背叛清廷,清政府派兵讨伐,巴桑率众投降,
献籍300余户,治赐冠服,入觐热河,被封为辅国公,游牧于塔密尔。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
辉特旗叛变。巴桑率部经外蒙移入呼伦贝尔,后迁至乌裕尔河两岸,编为一旗,即依克明安
旗。时有依和、鄂吉格斯、杜尔布德和特楞古都4部。行政事务由阿卜达什扎萨克掌管,巴桑
为闲散公爵,有职无权,给年俸200两,免除年班朝觐义务。道光年间,因扎萨克压迫旗民日
甚,引起反抗,被罢免,巴桑掌政。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依克明安旗疆域扩大,东自小兴
安岭大青山西麓讷漠尔河及乌裕尔河流域,延至通肯河西岸;西自九道沟子一带经宁年站、嫩
江东岸,至讷漠尔河入嫩江处;南自明水县南至林句县东北一带;北以讷漠尔河为界。东西约
350余里,南北约320余里。
民国元年(1912年),受呼伦贝尔等地闹独立运动影响,扎萨克图群王旗(内蒙古自治区科
右前旗)闹事。巴桑第五代继承者巴勒济尼玛出任宣抚,事件平息。民国政府论功行赏,晋封
其为镇国公。民国2年(1913年),又加封为扎萨克贝子、贝勒衔。至伪满康德2年(1935年)2月,
改为旗长制。1948年撤销旗。至此,由巴桑到哈钦苏荣共7代6袭。
岳氏族谱简介《岳氏族谱》系南宋民族英雄岳飞谱籍,于理宗端平元年(1234年)涂月(12
月)初,由岳霖之三子珂立谱。至1982年7月,岳氏世孙先后八续其谱,已成“孝、悌、忠、信、
礼、义、廉、耻”8部。其“武穆王(岳飞)遗像”后附《赞曰惟武穆王·天锡勇智》:“气吞
强胡,力扶宋季。桓桓师旅,元戎是寄。行将恢复,遭谗所忌。生既不怍,死亦何愧。万古常
存,惟忠与义。”《御制武穆祠诗》:“翠柏红垣见葆祠,羔豚(读tun小猪)命祭复过之。
两言臣则师千古,百战兵威震一时。道自长城谁自坏,临安一本幸犹支。故乡俎豆(古代
祭祀的器具)夫何恨,恨是金牌太促期。”(乾隆十五年九月)。《岳氏受姓说》:“岳氏一姓,
盖神农氏之后也。”在神农氏相传十五世伯益时,因“佐禹治水有功,封为吕侯,其仲子官
太岳,即从岳为氏”,此岳姓之始,至岳飞显赫于世。
《岳氏族谱》以岳飞为始祖,其三子霖为主支,迄今已传第37世孙“贤”某。其第31世孙
岳秀明(县机床厂退休工人,47岁),第32世孙岳喜海(岳秀明之长子,中共依安县委通讯员,
24岁)珍存《岳氏族谱》“孝”、“义”各1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