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畜牧业 富拉尔基地处嫩江中游,水草丰美。早在辽金时期,就有契丹、女真人在此游牧。之后,
陆续有蒙古族、达斡尔族定居,畜牧业历史悠久。但由于粗放饲养与自然繁殖,草原载畜量低,
疫病流行,炭疽病、牛痘病、猪瘟病等不断发生,使畜牧业发展缓慢。
1946年,人民政府建立后,扶助农民发展畜牧业,每年发放畜牧贷款,调动农民发展畜牧
业的积极性。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全区把畜牧业作为振兴农村,发展农业生产的支
柱产业。根据条件确定:长青乡为养牛、养鸡基地乡;富国乡为养鸡基地乡;杜尔门沁达斡尔
族乡为黄牛改良、养鸡、养猪基地乡。
一、种类
富拉尔基区内畜禽种类有马、骡、驴、牛、羊、猪、鸡、鸭、鹅等。
马主要品种为本地马和蒙古马。
牛主要品种为黑白花奶牛和肉食黄牛。
羊主要品种为绵羊和山羊,以绵羊居多,为杂种羊。
猪主要品种为东北民猪、荷包猪、哈尔滨白猪及美国杜洛克瘦肉型猪。
二、繁殖改良
1.本交
新中国建立前,区内家畜繁殖主要是本交,群畜公母混杂,自由交配。新中国成立后,人
民政府重视牲畜繁殖改良工作。50年代初,农村各地选留公畜。公母比例为:马1比25;牛1比
30;羊1比30;猪1比40。由乡政府发给公畜证明书,配种付酬并予以奖励。
2.人工受精
1951年始,对牲畜进行重点繁殖改良。推广马匹人工授精。1953年对本地黄牛进行改良。
以黑白花纯种奶牛做公本,黄牛为母本,采用级进杂交的方法,将其改良到3—4代后闭锁封群。
所产后代在体形外貌、生产性能等方面均接近于黑白花奶牛,纯度达到95%以上。至1957年基
本达到各农业社有马、牛、羊、猪优良品种公畜。
1981年始,富拉尔基区以长青乡为重点,推广黄牛改良工作。长青乡政府在全和太村建立
配种站,推行冷冻精液配种,受胎准确率达80%。1981年黄牛改良1250头,已挤奶升级851头。
1983年,富国乡采取淘汰劣种畜,实行优良种畜配种达380头,保胎率92%。
至70年代末,区内家禽多为当地品种,适应性强,但产蛋量少。80年代初,开始引进北京
鸭、康贝尔鸭、星杂.579、288、齐白、滨白42、罗斯等蛋用型与蛋肉兼用型品种,年产蛋均
在200枚以上。肉用型品种有九斤黄、白洛克、罗斯1号、星布罗、海佩克、罗曼、塔特姆等,
56天体重均可达2—2.75公斤。
三、饲养
富拉尔基境内,辽代为契丹放牧之地,养有马牛羊等,用于交通、食用。到清代,除农牧
民饲养外,官方也饲养。据《龙沙纪略》载,地方官管理马千、牛千、羊万,岁计其孳息,在
其所设的驿站官屯中,均配传递信息的马匹和耕作的牛马。
清末民初,大量开发土地,饲养家畜数量逐年增多。至1937年(伪康德4年),富拉尔基牲
畜数量为:马138匹,牛73头,驴266头,骡30匹,羊50只,猪690头,鸡803只,鸭75只。
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府鼓励农民饲养牲畜。
1953年,富拉尔基区内饲养马1297匹,牛867头,驴397头,骡57匹,羊13只,猪3275头,
鸡9746只。1957年9月25日区政府颁发《关于进一步发展生猪生产的决定》。1958年1月,在三
里岗子建一畜牧常饲养牛、羊、猪340多头(只)。但由于管理不善,畜疫流行,大量牲畜死亡,
使畜牧场于1959年末停办。
1964年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各生产大队兴办畜牧队,饲养奶牛,向国家交售鲜奶。并
提倡社员家庭养猪。每养一头猪,给5分饲料地。
“文化大革命”初期,由于“左”的思想影响,大牲畜只准各生产队集体饲养。因管理不
善,大部分生产队连年亏损。
1970年根据毛泽东主席关于发展养猪的一封信中谈到的“没有畜牧业的经济,是一种不完
全的国民经济,农、林、牧三者互相依赖,缺一不可,要把三者放在同等地位”的指示精神,
富拉尔基区制定“公养、私养并举”的发展养猪政策,是年生猪存栏数达4139头。
1980年区内牲畜生产管理实行“四保”、“四定”、“一奖”,即:保配种、保胎、保成
活率、保膘;定单产仔猪、定育肥猪、定积肥量、定成本和利润;根据完成数额实行奖励。
1983年实行生产责任制后,集体畜牧、车马,通过合理作价,分配到各户饲养和专业户、
重点户饲养。由于充分调动农户养畜积极性,畜禽饲养量逐年增多。
富拉尔基区主要牲畜发展情况统计表
单位:匹、头、只
富拉尔基区家禽发展情况统计表(单位:只)
四、疫病防治
新中国建立后,为加强畜禽疫病防治工作,区内开办两家畜禽防治所。农业合作化后,增
加到三家。防治所贯彻“防重于治,养防结合”的方针,采取预防注射,检疫隔离,改善牲畜
环境卫生,消除疫源等综合性措施,即中西医结合防治法。大牲畜每年进行一次点眼防治马鼻
疽病;每年进行两次预防猪瘟注射,两次预防鸡瘟注射。并对家畜、家禽的病例进行普查。区
内常见猪病有猪瘟、猪丹毒和猪肺疫等三大疫病;大牲畜疫病有牛结核、口蹄疫、牛疥癣、牛
炭疽并马传贫、马炭疽并马鼻疽等;家禽病有鸡瘟、鸡霍乱、鸡白痢等。为防止上述疫病发生,
兽医院(所)与各村采取联防,发动群众搞好畜禽卫生。发现疫病进行隔离、消毒。由于采取防
治结合措施,大牲畜、猪及家禽发生各种疫病逐年减少。马、驴、牛、羊、猪易发的疥癣病,
已基本根治。
五、商品量
区内由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肉、乳、蛋需求量越来越多。为市场提供商品量逐渐
增加。
富拉尔基区历年畜牧业商品量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