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渔业

第五节 渔业





富拉尔基位于嫩江中游,江阔水深,自古水产丰富,为嫩江流域重要淡水鱼产地。多数沿
江居民从事捕鱼。

一、种类

嫩江鱼类品种很多。一有鲤鱼、鲫鱼、草根、胖头、黑鱼、狗鱼、鲶鱼、边花、鳌花、吉
花、马连、马口、白鱼、白票子、黄姑子、虫虫、嘎牙子、红眼正、赶条、泥鳅、牛尾巴等。
此外,有蚌、甲鱼、虾等。

二、自然捕捞

至1952年,区内沿江渔民均个体捕捞。1954年始,组织渔民先后建立富江渔业社和岗阿、
洪河、罕伯岱捕鱼队。全和太、海雅屯的个体渔民自行捕捞。

富拉尔基渔业生产历史悠久,散居在嫩江沿岸的渔民,祖祖辈辈靠捕鱼为生。1954年组建
合作社,渔业生产得到发展。

夏季捕捞采取分散生产形式,每只船由10至12人组成捕鱼小组,根据水情,确定捕捞网场,
方便、灵活。

江面封冻之后,开始打大网。一般由25至30人组成作业组,由领网把头指挥生产。下网前,
网把头先观察冰下鱼情、水位、水流,然后确定下网地点、走向。 1961年冬,使用大拉网捕捞,
一网打出鲤鱼、草鱼、边花鱼等5万多公斤。

至80年代中期,捕捞用的船,多是木制,大船安装10把桨、8把桨、6把桨不等,长度10至
12米。载重量分别为4吨、3吨、2.5吨。小船有花鞋船、齐头船,长度5—6米,载重1吨和。750
公斤。1976年始,木船逐渐淘汰,使用铁船。大船上并安装20马力或12马力柴油机为动力,改
变有史以来用人划桨拉纤,提高了船速。

网具种类较多,至60年多为棉线、丝线编织,自70年始,逐渐用尼龙胶丝编织。

1.大坡网

网眼2寸半至3寸,捕捞鲤鱼、草根、边花、鳌花、胖头等大个鱼类。

2.铁浇子网

网眼在2寸至3寸,捕鱼品种和大坡网相似。

3.兜子网

网眼8分至1寸,捕鱼品种有黄菇子等小成鱼。

4.小眼坡网

网眼4分至8分,捕捞白票子、黄菇子等小成鱼。

5.中眼坡网

网眼8分至1.5寸,捕捞大中型鱼类,有鲫鱼、马口、鲶鱼、黑鱼等。

上述几种网具,每片长12米至15米,网高4米至8米。明水期,16片至20片连接一起为一趟
网。铁浇子网、兜子网冬季生产一般不使用。

6.呆河网

为口袋型,网眼前大后小,网口网眼为1.2尺,网尾网眼最小为5分,口径为18米,长度为
40米左右。此网安设在水深流急处,堵截各种鱼类。

小型辅助鱼具有挂网、三层趟网、旋网、花篮、快钩、钝钩、卡子等。游动性强,无固定
网场或网滩。多为2人1只船,根据水情、鱼情选择适应的工具安排生产。

三、人工养殖

1960年富江渔场投资70万元,在五福站西利用天然水面500多亩,修坝3000延长米,建养
渔池。清底土方20万立方米,平均水深2米,放养鱼苗100万尾。同时修建孵化池,占地30亩,
年产鲤鱼70万尾。除自己放养外,其余供其他单位养鱼生产。由于养鱼池漏水,封冻后冰下严
重缺氧,使上百万尾苗种死掉。养鱼失败。

1964年投资10万元,利用靠山天然水面500亩,修建养鱼池。投放鲤鱼、草根、白鲢鱼苗
种50万尾,并采集野生鱼苗10万多尾。逐年捕捞,共捕捞各种鱼7.5万公斤。

1976年在富江村前修建孵化池,面积50亩,每年孵化鲤鱼苗50万尾,除自繁自养外,其余
供其他单位养鱼生产。1983年红岸公园在此修建民兵湖。

1976年由区、长青乡和富江村共同投资60万元修建老龙头渔场,面积2430亩,分产卵孵化
池、育苗池、越冬池,总土方量40万立方米,1980年交付使用。1981年进行批量试养。由于富
拉尔基第二发电厂扩建工程征用地,渔场停办。

罕伯岱南大泡子,水面700亩,1985年投资3万元,放养鱼苗20万尾,有鲤鱼、草根、白鲢、
鲫鱼等。

库勒河养鱼池,水面150亩,放殖鱼苗有白鲢、草根、鲤鱼、鲫鱼等。

四、商品量

江河捕捞与人工养殖成鱼全部地产地销。

富拉尔基区江河捕捞鱼类商品量统计表

单位:公斤




注:上表捕捞,包括人工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