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林业

第六节 林业





一、育苗

日伪统治时期,富拉尔基建两处苗圃。1939年在城区北郊(现市二苗圃)建“营林署苗圃”,
承担伪装和隐蔽军事基地、公路绿化等育苗任务。另一处是“满洲拓植株式分社富拉尔基苗圃”,
建于1940年。位于城区南部(现齐市第六中学),承担绿化日伪官吏宅区、机关等育苗任务。

1954年富拉尔基区划归齐齐哈尔市后,农村植树育苗由初级社承担。1962年农村公社建林
业站,每年下达给大队造林、育苗任务。1972年各大队建立专业林业队,负责育苗、造林任务。

1983年以后,育苗任务已给造林专业户。

二、植树造林

1903年,东清铁路通车后,富拉尔基车站始栽榆树、杨树。1909年,清政府颁发《推广农
林简明章程》,号召各地采取官办、民办、官民合办方式,进行造林。移民实边来至境内的农
民,在房前屋后多有植树。

1914年(民国3年)颁布《森林法》,国家免费供给造林用地,赠与树苗,实施正式造林。
翌年,规定清明节为植树节。因气候严寒,改谷雨为植树节。

1932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富拉尔基。为掠夺林业资源,实施国营造林。1943年,强制推行
“共荣造林”。

1950年东北人民政府决定营造西满防护林。齐齐哈尔营造五条,富拉尔基境内一条。1950
—1952年造林1000亩。1952年经东北农学院师生勘测设计在杜尔门沁乡营造东西向防风林五条。
总面积50公顷,总长度50公里。1955年在岗阿村营造五条农田防护林带,长2000米,宽8米,
面积120亩。1956年,长青社营造防护林113亩。

1962年,农村公社建林业站,每年向各大队下达造林、育苗任务。1972年,生产大队相继
建立专业林业队,配有专人专车专马,实行单位核算。1984年全面贯彻“乔、灌、草”,“带、
网、片”,“多种林”,“造、封、管”相结合的原则,全区基本形成完整的防护林网体系。
对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调节气候等方面起着重大作用。城区内街道两旁、工厂企业、机关学
校植树多达百万株。

历年人工造林统计表

单位:亩








三、果园

1959年,由区团委倡仪,全区团员青年在北郊创建“青年果园”,定植苗木12公顷,分六
个果树区。1964年有果树3746株。品种有黄太平、大秋、花红、黄海棠等。1972年产果10万公
斤。1973年后,大部分果树得腐烂病,到1978年全部枯死。1979年果园改为区绿化育苗基地。

1962年联合大队建果园,面积65亩。品种有太平果、葡萄等。

四、个体营林

1984年,全区8户个体营林400多亩,其中长青乡2户,富国乡4户,杜尔门沁乡2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