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国营企业农场简介 一、第一重型机器厂农场
第一重机厂农场建于1955年。1957年种地7垧,场址在铁道北。1958年,在场西东岗子耕
种94垧。有职工10人。1959年成立农牧场,正式职工15人,临时工20人,耕地198垧。1960年
建立副食生产处,下设后平、厂西、兴安三个农场和一个渔场(老龙头)。有土地400垧,耕地122
垧。
1961年开办青年庄农场,有土地90垧。1962年,后平、兴安农场退还给生产队,只剩下厂
西和青年庄两个点。1964年停办。1966年工厂投资60万元,办三里岗子农场1967年投资20万元,
办雅尔塞农场1970年改为“五七”干校。
同年投资20万元开发新村农场1972年撤销“五七”干校。1977年改为农牧总场,下辖三里
岗子、雅尔塞两个农场1979年开发聚宝山农场,并在三里岗子农场兴建机械化养鸡常总投资600
万元。年养成鸡5至6万只,年产蛋60至80万斤。鸡场有固定职工125人。
重机厂农场,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1983年有拖拉机17台,联合收割机10台,汽车2台,
胶轮拖拉机5台,机床5台。有畜力车49辆。固定资产900万元。
二、齐齐哈尔钢厂农场
齐齐哈尔钢厂农场,建于1957年,隶属于工厂副食品生产处领导。地址在富拉尔基郊区烧
锅屯。1958年迁至小北屯。1965年开发后海格农场1966年建立后水哈拉农场。1983年成立齐齐
哈尔钢厂农工商联合公司。下属18个场队,有耕地6965亩,草原1889亩。1985年产粮30万公斤,
蔬菜125万公斤,猪肉1万公斤,牛肉0.5万公斤,蛋5万公斤。
三、齐齐哈尔市和平良种场
齐齐哈尔市和平良种场位于富拉尔基区北,共有土地面积1万亩。辖四个分场和五个自然
村。该农场原为1954年3月25日龙江县筹建的示范繁殖园艺农场,以种植蔬菜为主,供应富区
市民及厂矿企业职工。后龙江县搬迁,农场划归富区。1958年齐齐哈尔一二七厂(今和平机器
厂)副厂长带领400多名职工到这里参加生产劳动,于是园艺农场与一二七厂合并,成为工厂的
一个农场,取其和平机器厂的字头,用园艺农场的字尾,定名为和平农场。
1966年这个农场以繁育良种为主,因而,改称齐齐哈尔市和平良种常1960年和平机器厂撤
离后,将一切物资移交农场。
1960年成立和平管理区,小北社、团结社、春光社和长青社都划人这个管理区。
1965年农场管理区由工资制变工分制。1968年又恢复工资制。
农场设政工、生产、保卫、财会等股和办公室。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
1980年向国家交售良种22.5万公斤。1984年农场实行承包责任制,当年向国家交售良种60
万公斤。
建场初期,以农业生产和蔬菜为主。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以生产队为单位,大田作物面
积占70%以上。1967年后向良种繁育方向发展,担负盛市大部分地区的种子繁育任务。科研项
目有: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引种试验、原种繁育、提纯复壮、培育新品种等。
1968年农场成立科研室,宗旨是:为繁育优良品种提供科学根据和信息。当时试验的作物
有:小麦品种——“辽春1号”、“克65——4早红”等16个。大豆——“合交6号”、“合丰
5号”等5个。谷子品种——“安谷18”、“克育5号”等23个。高粱品种——“大粒红”、“大
蛇眼”等9个。玉米品种——“黑玉53”、“黄金塔”等20个杂交种。自交种有“维尔43”等17
个。土豆有“6909——66”、“克山红”等11个品种。
1969至1979年间进行了玉米、高粱、谷子、小麦、土豆、黄豆、花生、饭豆等农作物的引
种、鉴定、繁育工作。高梁杂交种提到省的“齐4×克63014”获得可喜的成果。经过十年的南
繁北育,加代培育,已育成齐字号不孕系20份。这些不孕系被引到山东、山西、北京、辽宁、
吉林等省市100个单位。
1980年后,增加了全省"旬”玉米自交系原种的鉴定。省种子公司把这项工作交给良种场,
并派技师传授技术。对“齐4”、“齐14”的原种繁育、育种继续进行,并选出“801— 6”这
种品系。省种子公司繁育“801— 6”、原种繁育“旬”玉米,1984年达到25万公斤以上。
1980年至1985年和平良种场为盛市繁育的品种有玉米、高粱等十几个品种,并承担着区域
试验、生产试验和育种等项目。
富拉尔基企事业农场一览表
单位: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