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交通路线 一、公路
1.县级公路
齐富公路
起点齐齐哈尔,经大民屯、牙布气、梅里斯、八旗哈、科研所、全和太,终点富拉尔基,
全长35公里。此路原为1935年修建砂土路面,路基宽8—10米。1935年8月,修建嫩江一号和嫩
江二号钢桥。
1954年,为支援富拉尔基重点工程建设,重新修建齐富公路,5月施工,8月末竣工。是黑
龙江省最早的一条级配砾石面公路。黑色路面建于1957年。1960至1962年,逐段改建成黑色路
面。路基宽8— 10米不等,路面宽6—7米,为三级公路。
齐富公路有桥梁三座:嫩江一号钢桥,长548.1米,宽7米。八旗哈桥,长22.7米,此外,
原齐富公路14公里处,因1953年嫩江涨水冲毁路段300米大水口,修建一座长300米的大桥,后
因桥木腐朽而废止,于桥南开辟新路。
齐乌公路
起点齐齐哈尔,经梅里斯、富拉尔基、杜尔门沁、华民、广厚和景星镇,至省界为终点,
全长110.927公里。富拉尔基境内9.1公里。其中渣油路面13.05公里,改善路面70.2公里,路
基宽9米,路面宽7米。永久性桥梁7座,长421.7米,其中大桥一座,144.9米,中桥三座,111
米。涵洞20孔。绿化里程44.2公里。公路两侧多为农田。由梅里斯、富拉尔基和龙江县公路管
理站负责养护。
此路是1935年修建的土路。是齐齐哈尔通往西部及内蒙地区的重要路线,也是齐齐哈尔与
富拉尔基之间的工业运输路线。
解放初期,在黑龙江省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对公路、桥梁积极抢修,对支援解放战争、恢
复工农业生产、巩固东北根据地作出应有的贡献。
齐乌公路改建工程于1953年秋测段,11月备料。1954年3月完成5.5万立方米砂石备料任务。
设计标准:路基宽8.5米,路面宽6米,厚度18—20厘米,分底层两次铺装。路面结构,采用砾
石级配。为加强路基稳定,在路面底层设置路肩沟,在靠近江堤一侧的边坡上,铺砌了单层和
双层草坡,以防雨水冲刷。改建后齐乌公路的齐富线,大大便利了齐齐哈尔中心区和富拉尔基
的交通。汽车通过量由昼夜不足200台次增长到700台次,时速达40公里以上。1970年定名为齐
乌公路,为三级公路。
1959年至1978年逐段进行路面改善,1984年做补强表处理。目前是齐齐哈尔通往龙江南部
及内蒙古地区的重要路线之一。富拉尔基至景星镇有长途客车运营,全长54公里。
富碾公路
起点富拉尔基,途经龙江县、鲁河至碾子山为终点,全长73.653公里,为三级公路,渣油
路面34.372公里,改善路面39.514公里。绿化里程22.7公里。桥梁一座,长28.8米。公路两侧
多为农田。由富拉尔基区长青乡、富国乡、龙江县和华安养路段负责养护。
此路是富拉尔基通往龙江县、碾子山的一条道路,沿线是农业区,盛产粮食和蔬菜。在富
拉尔基境内为15.5公里。原始路形9公里。0至1+200藉用富拉尔基砖厂的专用公路。1+200至9.0+800
无路形。0至5公里与滨洲路并行。横跨铁路后,通过富拉尔基车站,绕行一片沼泽地达龙江到
碾子山。
此路是1938年至1941年完成路基工程。1953年至1956年进行路面改善。在靠山乡(现为华
民乡)双山附近长13公里土路改为粒料稳定土壤,提高路基0.5米。1956年修复三里岗子桥。
1959年修筑砂石级配路面,晴雨均可通车。
1960年至1982年常年养护。1983年对7公里处进行中修,1984年进行表面处治。
齐富跃进公路
跃进路起于《栓桩》绥满公路165.674公里处,途经市委农场二轻局农场北大仓酒厂农场
园林管理处和北湖风景区等地,接齐乌公路为终点,全长14.5公里,为二级公路。渣油路面,
路基宽21米,路面宽18米。绿化里程14公里。公路两侧为农田或草原,齐齐哈尔市公路管理
处养路段负责养护。
此路修筑于1958年5月15日,是齐齐哈尔市历史上第一次通过义务劳动完成的工程。为适
应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增大运输量,缩短齐富运输距离,市委、市人委动员全市人民,以
义务劳动新建跃进路。富拉尔基区党政机关、工厂企业、学校积极响应,日夜投身工地筑路。
市委书记、市长,以及驻军,从朝鲜归来的志愿军都主动参加筑路劳动。工地上日平均5000人
参加劳动,最多时达万人。经过45天日以继夜的劳动,共用36万劳动日,完成92万立方米的土
方,新建路基14.5公里,于7月1日建成通车。因修建于大跃进的1958年,并且在速度上、质量
上都表现出大跃进的色彩,故命名为跃进路。
跃进路建成,里程缩短,运输效率明显提高。每年可为国家节约资金42万元,一年可节省
汽车成本34万元,等于增加50台汽车的出车率。此路建成对水利工程作用很大,可挡住江水泛
滥,能开发水田3000公顷。
1965年改善路面7公里,1966年完成5公里路面改善。1967年修筑60000平方米水毁护坡,1971
年修筑70000平方米水毁工程。1971年对14.5公里进行小修,1974年完成14.5公里级配砾石底层,
平整路基用土方47290立方米。1975年完成14.5公里表面处治,用工10476个工日,沥青油334吨,
砾石48385立方米。1982年完成412平方米水毁工程。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原跃进路运输车辆拥挤,造成通车速度和车辆效率低,为适应车辆日
益增加的需要,必须增设一条二级公路,使原来道路行车通过量增加一倍,使跃进路单向行驶,
加快车辆周转,降低事故发生。跃进路辅线是依据齐齐哈尔市1983年— 1985年公路发展规划及
市政府对公路建设发展的指示精神编制的,跃进路拓宽工程到1985年基本完成,交通量为5644
昼夜辆。
跃进路在军事上具有其特殊意义,它是备战循环线上的重要咽喉路段之一。
富昂公路
起点富拉尔基嫩江码头,终点昂昂溪铁路专用线,全长10.6公里,区境内5.6公里,为三
级公路。砂土改善路面,路基宽13米,路面7米。由富拉尔基区长青养路段和昂昂溪区养路段
负责养护。此路涵洞1孔,道班两处,绿化里程7.15公里,路两侧多为良田和草原。
富昂公路(又称新跃进路)是1975年由富拉尔基区和昂昂溪区政府动员企业、机关和学校等
单位修筑的。从动工到竣工仅用30天,9月30日通车。1978年4月1日开工改建临时码头,修筑
码头引道380米,砌块石坡2632立方米,过水路面850平方米,5月末竣工。富昂路建成,解决
了富区与昂区间物资交流和职工通勤问题,此路夏季交通量不大,封冻期运输量较大。
富龙公路
起点富拉尔基,终点龙江县(龙江镇),全长43.58公里,有桥梁一座,渣油路面,三级公
路。0至5.3公里由富拉尔基区长青养路段养护,沿线多为农业区。富龙路是沟通齐齐哈尔市与
富拉尔基区、龙江县的主要干线。原富龙路的龙江段可通车,与富拉尔基交界处有5.3公里断
头路,冬季勉强通车。
1983年修筑富拉尔基与龙江县交界处5.3公里路段。根据1981年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
准》、《公路基本建设工程预算编制办法》进行设计和编制预算。1983年初对5.3公里进行纵
断、横断、路况与料场等项目的勘测与调查,并对路基强度弯沉进行测量,从弯沉来看,有个
别点较高为500—600米,按三级公路标准设计,路宽度为9.25米,边坡坡度1:1.5,全长5.3
公里,土方5.2万立方米。路基高度在0.8米以下者设边沟,深为0.6米,边沟底宽0.14米,以
利路基排水。路面暂作厚为6厘米的级配砾石,路面宽7米,路拱为3%,设两道1.0米钢筋混
凝土圆管涵,长28延米。这项工程于5月1日开工,10月1日竣工。1984年完成黑色路面,绿化
里程11.27公里。
齐富便道
起点齐市民航路,终点富拉尔基区。为适应齐富间日益发展的交通运输事业的需要,1964.
年在齐齐哈尔至富拉尔基间,并列齐富公路修筑一条长23.9公里的土路。此路建成后,专供畜
力车和链轨车行驶,1965年进行路基整修和路面改善,加强养护管理。交通量为800,/昼夜台
次。
齐富便道富拉尔基到梅里期间长9公里,路基宽8米,路面宽6米,为三级公路。
2.乡村公路
岗杜公路——富拉锯基至岗阿,经洪河、罕伯岱到杜尔门沁,与齐乌公路相接,形成一条
环形道路。砂石路面,四级公路,全长为35公里。
虎前公路——虎尔虎拉至前水,长9.2公里,建于1967年。砂石路面,四级公路。
双后公路——由富碾公路的后库勒经前海格至后海格,长8公里。砂石路面,四级公路。
富共公路——富拉尔基至共和乡。1962年在乡村土路基础上整修而成。全长34公里。路宽8
米,砂石路面,为乡级公路。
二、桥涵
1.杜尔门沁桥
杜尔门沁桥位于齐乌公路杜尔门沁村西300米处。始建于1781年(清乾隆四十六年),系支
梁木桥,长27米。1980年5月重建,4孔,宽9米,长52.66米,荷载量30吨。钢筋混凝土结构。
2.前库勒桥
前库勒桥位于富龙公路前库勒村西1公里处。1981年6月开工,9月竣工。是中共齐齐哈尔市
委和市政府为全市人民办的“十五件”大事之一。该桥为钢筋混凝土工字梁型桥,3孔,全长43.4
米。
3.三里岗子桥
三里岗子桥位于富碾公路16.5公里处,原为木桥。1967年改建为水泥双曲孔桥。桥长32.64
米,桥宽7米,高3.5米,荷载量为8吨。
4.后水库勒河桥
后水库勒河桥位于后水村,为木桥,1953年建。1978年齐齐哈尔钢厂农场进行维修,桥面
两侧增设铁栏杆。桥长25米,宽4.5米。
5.前水西河桥
前水西河桥位于前水村西1公里处,与龙江县东治安村相接。桥长30米,宽5米,1958年修
建。因年久失修,桥面木质构件破损,不能通车。
6.涵洞
杜尔门沁桥西有3孔涵洞。其中1米直径的两孔,0.5米直径的1孔。1958年开垦稻田时修建。
前水哈拉涵洞,也叫工农兵水渠,两孔,管径1.5米。
富拉尔基公路桥梁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