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市、企业属医院简介

第四节 市、企业属医院简介





一、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历经齐齐哈尔市第二医院、第三医院、齐齐哈尔医士学校附
属医院、富拉尔基区人民医院、齐齐哈尔市第六医院、齐齐哈尔市医士专科附属医院等7个阶
段。

1954年原龙江县卫生院全部房产(50余间),部分设备、人员(82名)移交给齐齐哈尔市,成
立齐齐哈尔市第二医院,病床60张。1955年国家拨款100万元,建设新院舍。1956年8月,门诊、
病房全部完工交付使用。在建筑上已达到中型综合医院的规模,设病床150张,全院人员增加到
170人。1957年病床增到200张,人员277人。科、室设置较为健全,设备较充实,并开设了制剂
工作。

1959年9月,齐市三院变为医士学校附属医院。1961年5月,医院与学校分开,恢复齐齐哈
尔市第三医院名称。十年动乱中,在极左路线的影响下,1969年齐市第三医院与齐市第五医院
合并,称为富拉尔基区人民医院。1971年4月,与五院分开,改为齐市第六医院。1975年5月,
又变为齐齐哈尔市医士学校附属医院,职工人数332人,病床250张。1979年9月,随齐齐哈尔
市医士学校升格为医学专科学校,医院改称医专附属医院。1982年10月,又改为齐哈尔医专附
属第一医院,成为富拉尔基地区医疗教学中心。1985年末,医专升格为医学院,故改为现名。

二、第一重机厂职工医院

1953年6月于昂昂溪建立第一重机厂筹备处,7—9月,先后请两名大夫和4名护士,借用1
间民房成立卫生所。11月,卫生所由昂昂溪迁到富拉尔基。1956年卫生所分为两个,一个在铁
北,一个在9街区8栋,人员58名。1957年5月,在12街区2栋建立职工医院门诊部。年末职工医
院基本竣工,1958年2月上旬交付使用。总面积3721.8平方米,病床108张,全院173人。1966
年病床192张,人员250人。1977年病床350张。1979年人员424人。于11月对社会开放。1982年
末,全院已达464名职工。

该院有25年历史,是齐齐哈尔市较大医院之一,设备较完善,技术力量较强,科学管理成
绩显著。

三、齐齐哈尔钢厂职工医院

1951年是本溪钢铁公司第二钢厂卫生所(在齐齐哈尔天主堂东院),人员13名。1952年迁到
富拉尔基铁北办事处白房委,人员增至50人,设观察床12张。1953年改设甲区门诊部,人员80
名,设病床30张。1954年改为甲区医院,另设乙区门诊部。1955年乙区门诊部改为乙区医院。
1960年合并甲、乙区医院为钢厂职工医院,设病床270张,全院人员近200名。至1982年底,职
工473名,病床322张。

该医院人员技术和设备条件与第一重机厂医院相似。各项规章制度较为健全,科研成果较
为突出,评为省级的两项,评为国家级两项(①男用口服避孕药--醋酸乙酚,效果显著,填补
了国家空白;②甲皱微循环观察)。

四、黑龙江化工厂职工医院

该医院前身是黑龙江化工厂卫生所,建于1959年2月,医护人员7名。1962年黑化停建,卫
生所撤销。1967年黑化复建,卫生所也随之成立,医护人员4人。1973年卫生所发展到40人。
1974年迁入政工办公楼(1栋2层)和一栋砖房,共500平方米。建立相应的科室。

1975年8月5日正式成立黑龙江化工厂职工医院。设有内科、外科、妇科、中医科、药局、
医技科、职防科、检验科、五官科、注射科、换药室和总务科。到1982年底,全院职工86名。

五、富拉尔基纺织印染厂职工医院

该院前身是富拉尔基纺织厂卫生所,建于1966年5月,仅有1名医务人员。1967年调入4人。
1968年底,卫生所发展到21人。设门诊室、注射室、药局等。1969年8月,人员增至27人。9月,
富拉尔基区手工业卫生所21人并入该所。随之增设外科、中医科等。1970年设妇科、理疗室。
1971年初,建立病房(相当于观察室)。1972年有病床20张。

1977年6月,经齐齐哈尔市卫生局批准,将卫生所改为职工医院。1982年底,全院人员112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