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之最》摘录
《齐齐哈尔之最》摘录
自然篇
境内最长的河流·嫩江 嫩江为常年性河流,也是齐齐哈尔市最主要的一条河流。流域面
积282748平方公里,源头与河口高差902米,共有支流20多条。
嫩江水产资源丰富,盛产鱼类。朱尔金、新江村、富拉尔基渡口,是连接嫩江两岸交通的
重要设施。
刮风强度最大的季节·春季 齐齐哈尔自古便流传“风刮卜奎”的民谚,当地人说:“这
里一年刮两次风,一次刮半年”。此话虽属夸张,却道出了齐齐哈尔刮风之频繁及强度之大。
齐齐哈尔处在东西大陆季风区内。每逢春季,蒙古和西伯利亚的冷高压侵入齐齐哈尔,形
成风日多,风速大,降水少的季节气候变化。这季节大风狂沙持久、势强。
政治篇
齐齐哈尔建置·建齐齐哈尔城 为巩固雅克萨战役的胜利成果,巩固东北的边防,康熙三
十年(1691年),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奏请在齐齐哈尔建城,使之北与墨尔根(今嫩江县)、南与宁
古塔将军辖境的重镇伯都纳三城,在军事部署上形成犄角之势,便于互相策应。当年,建齐齐
哈尔城,此为齐齐哈尔建置之始。
齐齐哈尔禁烟·取缔烟馆 清初,齐齐哈尔民风朴实,无吸大烟之人,亦无种罂粟之家。
直至同治年间,渐有吸鸦片者。而外来谋生的农民,暗将罂粟携来,相率偷种,民间遂有抽大
烟的习俗。
同治三年(1864年),黑龙江将军特普钦受朝廷谕令,取缔烟馆,并严禁军队士兵吸食鸦片。
但民间吸食鸦片之风仍很盛行。
光绪元年(1875年)二月,黑龙江将军丰绅出示谕令,明定禁条,倘“再敢栽种罂粟,定将
花苗概令拔毁,其地主、佃户均从重分别治罪”。但是,历禁数年,收效甚微。至光绪十一年
(1885年),设立烟厘总局,抽收鸦片税。虽重税,反倒使其合法化。
最早的抗俄民间组织。义和团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四五月间,黑龙江省城齐齐哈尔出
现义和团,并揭帖广贴街衢或散布市集。六月,在张姓、方姓两位拳师等义和团首领的倡导下,
开始设坛练拳。成年人拳坛设在京剧院胡同;少年拳坛设在顺福胡同;妇女拳坛设在三皇庙胡
同。
清军中一部分爱国官兵也组织起义和团。此外,还从三岔河进驻齐齐哈尔义和团300 人。
义和团在省城郊区设立宣传亭,张贴揭帖,号召群众行动起来,把外国侵略者“驱逐出中国去!”
他们统一口号,统一操练,统一行动,高唱“练会义和拳,打绝洋毛子”歌。
最早的公安机构·全省巡警总局 光绪三十年(1904年),黑龙江将军达桂和齐齐哈尔副都
统程德全以“地方不靖”为由,将练军改为巡警军。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十一月,裁撤街
道厅,并依照清廷谕令,由黑龙江将军奏请清廷批准,设立全省巡警总局,既担负地方治安任
务,也承担地方政权的一些管理职能。此为齐齐哈尔最早的公安机构。
最早的工商业者民间团体组织·黑龙江商务总会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工商界人士迫
切需要有一个民间性的组织,经呈请黑龙江将军署批准.成立黑龙江商务总会,为齐齐哈尔最
早的工商业者民间团体。会址暂设在齐齐哈尔南大街西胡同天合增院内,办理会务。
1916年6月,农商部颁发公章一枚,文曰“黑龙江省总商会”。1932年3月,改为伪满黑龙
江全省商会联合会。1935年3月,联合会撤销,成立齐齐哈尔市商会。至1950年11月.正式成
立齐齐哈尔市工商业联合会。
最早反帝反封建的组织·同盟会支部 宣统元年(1909年),黑龙江同盟会支部在省城齐齐
哈尔(今市第二中学校址——编者)秘密成立。黑龙江地方审判厅长匡一为支部长,孟继周为推
事,管冰洋、关肖权等任同盟会组织、宣传职务。他们以齐齐哈尔的省立中学堂(今市第二中
学校址)作为据点,时常开会,散发传单,引起街谈巷议,纷纷传说革命党人到了黑龙江。
最早的“扫黄”活动。戏曲、说书、年画扫黄民国初年,省城齐齐哈尔戏园“会芳茶园”
(今京剧院旧址)经常上演封建迷信、诲淫诲盗的剧目。如《纺棉花》、《十八摸》。为清除
坏戏,省巡按使民政司警务公所制定了《取缔规则》。
在戏曲扫黄的同时,省政当局对街巷、公园等处的说书场地也进行改良。1913年9月,制
定出《改良说书场简章》。
民国初年,省城齐齐哈尔不少商贩出售大量怪力乱神,有伤风纪的黄色年画,故省城各处
随时可见黄色年画。省教育科通令省城及各县调查年画销售商及销售数量,并协同警务公所、
地方议董会、劝学所、教育会等机构,一同查禁销毁封建迷信内容的年画。
最早的职业介绍所·百工介绍所 清末,黑龙江省改建行省,朝廷又解除封禁,关内各省
来省城齐齐哈尔谋生的人口日益增多。
1914年8月20日,龙江县和省城兼商埠警察厅为解决齐齐哈尔谋职难和雇佣难的问题,在
南门外龙江县宣讲所内附设“百工介绍所”。同时,制订《百工介绍所暂行规条》,由龙江县
和省城兼商埠警察厅联合通告各界。
最早、规模最大的学生爱国运动·齐齐哈尔的“五四”爱国运动1919年5月4日,北平(今
北京)爆发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5月23日,省城齐齐哈尔法政、师范、一中、工
业、农业等学校学生,召开黑龙江省学生联合会成立大会。学生们义愤填膺,一致决议“电争
青岛”,营救北平被捕学生,抵制日货。
6月13日,学生们以“黑龙江学生团”名义,在通俗教育讲演社发表演说,并散发油印彩
色的《山东青岛及中日两国形势图及图说》。
6 月15日,法政、师范、工业、农业等学校学生及其附属各小学校学生,齐集省立一中门
前,由各校学生代表相继进行演说,呼吁提倡国货,全市各界与各校学生一致采取行动。次日,
五校学生再次演说。
齐齐哈尔的“五四”运动,从5月中旬至8月中旬,历时三个月,时间之长,影响之大,为
前所未有。
解放后首次发放身份证件·居民证1948年8月1日前,对齐齐哈尔市16岁以上的居民,除被
剥夺公民权和有精神病者外,全部发放了居民证,同时取消了旅行证制度,便利了生产的发展
和市民的生活,并为市委、市政府管理城市打下了基础。
城建篇
设立最早的驿站。卜魁(奎——编者)站清初,清廷为抗击沙俄的侵略,加强北疆陲与京
城的联系,巩固东北地区的边防,于康熙二十五年春,在齐齐哈尔市境内设卜魁驿站(又名西
站,在昔日砖城西门外,今属建华区卜奎街道办事处境内)。
最早的城市总体规划。齐齐哈尔城建设布局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黑龙江将军萨布素
遵旨建齐齐哈尔城,选址卜奎驿站一带筑内外城,总面积2.4 平方公里,由副都统衔玛布岱监
筑。这座具有明显防御目的的城池布局,是齐齐哈尔最早的城市总体规划的产物。
内城布局依照清廷规制施行,制如京师,为军事防卫性质。主要为军政署及其附属部门。
内城周围绕以土城,成为木城之外围,故又称外城。外城墙以土垡随地势高低而筑,呈南
北长椭圆形,围9.5公里。
纵贯内外两城的南北大街,则是全城中心干道,连贯着所有通衢街巷,但当时皆无名称。
最早的电报线和电报局。齐齐哈尔电报分局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自吉林起架设电报
线路经伯都纳至齐齐哈尔,电报线长度为520 公里。之后又从齐齐哈尔至博尔多(今讷河县讷
河镇)架电报线155 公里,博尔多到墨尔根(今嫩江县)架电报线125 公里,墨尔根到瑷珲架
电报线235 公里。
光绪十三年(1887年),在省城齐齐哈尔设立了齐齐哈尔电报分局(址在惠民街18号——编
者),创立了齐齐哈尔最早的电报事业。
最早的消防队·水火会 清末,齐齐哈尔居民主要住宅为土平房和草房,居民做饭取暖靠
柴草、豆秸、柳条、芦苇等作为燃料,居民区火灾时有发生。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省城齐
齐哈尔警察机构为扑灭火灾,成立水火会,址设在先锋营旧址(今朝阳街群众电影院附近)。水
火会隶属省城警务公所,由警弁李清林和巡长李鸿臣主管,会员19人。经费由商会集资解决。
面积最大风景旅游区·泗水岛万善寺 泗水岛(今明月岛)位于齐齐哈尔市中心城区西北7
公里处,是嫩江上一座四面环水的江心岛。南北长4公里,东西宽3公里,面积766公顷。
清末,有人在岛上首创成立了“万善会”,最盛时期会员约70人,在此开荒种田。
1981年,市政府决定在全岛开辟万善寺风景游览区,这里的旧貌得以改变。1982年,黑龙
江省长陈雷来此视察,并题名为“明月岛”。
建造最早的私人园林·留园 齐齐哈尔市西虹桥桥西,嫩江东畔(今浏园浴场附近)原有一
处私人营造的园林,名为留园,规模虽不宏敞,却是齐齐哈尔最早的私人园林。
留园是刘德权在省城齐齐哈尔任职期间建造的。刘德权(于1932年——编者)任黑龙江民政
厅长。他待人热诚,洁身自守,无官僚习气,平素愿与文人雅士相交往。为了与文人儒士云集
有场所,且能揽物抒情,相互唱和,特建造留园。
如今,留园虽没有了,却留下一个潴音的名字,那就是“浏园”。
第一条混凝土马路·北大街 1929年,黑龙江省城兼商埠市政局为繁荣街市,改变市街交
通条件,开工修筑城南门(今解放门)至洮南车站(今齐齐哈尔火车站)混凝土道路。
同年6月开工,先修筑由南门至龙江县署所(今第一百货商店)西,长433丈,平均宽为3丈
路段。至10月8日,由南门至烟酒事务局(今第一百货商店东),门前一段混凝土道路竣工。直
到1930年10月1日工程才全部完成。这条全长1183丈,宽3—4丈的混凝土路给省城市政建设增
添了新貌,便利了人行车跑。
最早的报时大钟·南门城楼子午表1914年,黑龙江巡按使朱庆澜指示黑龙江省城兼商埠警
察厅,在省城南门迎恩门(今解放门中心广场处)城楼安装子午表,即今日的大钟表。省城兼商
埠警察厅随即委托在南大街开设洋行的俄国商人安且列维次代为购置,安且列维次便交由德国
列维机器厂定制。子午表表盘圆径为5市尺,造价200卢布。不久便安装在迎恩门城楼上。
第一座民用自来水源地·净化水 伪市公署于1936年做出建民用自来水三年计划,投资伪
币50万元,修建两座水源地。
1936年7月初,第一座水源地在崔家胡同(今建华区杨家窑小学校北侧)动工兴建,至10月1
5日建成投入使用。1937年又建成第二水源地,址在市工人文化宫北侧(今龙沙区域内——编者)。
工业篇
最早的兵工厂·黑龙江修械所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清廷为抵御沙俄军队入侵,曾多
次调兵遣将进行抗击。战争中,损坏的枪炮需要修理。于是,黑龙江将军衙门设立“黑龙江修
械所”。这是齐齐哈尔最早的军事工业。
1912年,修械所改名为黑龙江修械厂,迁至齐齐哈尔城北郊(今建华机械厂址)。
最早的造纸企业·龙江造纸公司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在省城齐齐哈尔北路工业小学
堂(齐齐哈尔城北门里——编者)开设造纸、制碱两科,培养造纸技术人才。
宣统元年(1909年)五月,北路工业小学堂堂长陈漠筹建造纸公司。造纸公司租赁省城齐齐
哈尔兴隆街民房,派员定购造纸机器。宣统二年(1910年)三月,工厂定名为龙江造纸公司。
龙江造纸公司开办数年,后因没有更新设备和采用西方造纸新法,加上经营管理不善,出
现严重亏损。后终于倒闭。
农业篇
最早使用的农业机械·火犁(拖拉机) 齐齐哈尔副都统程德全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向皇帝上呈《统筹江省应办事宜折》,以引进国外火犁(即拖拉机)。此举得到皇帝准奏后,火
犁便通过一家公司从国外购买,经由上海口岸进口运至齐齐哈尔。第一批购进两台火犁,花费
白银22万多两。
与此同时,齐齐哈尔南路农业小学堂(今二马路小学校址——编者)又办起农事实验场,采
用国内外先进农业技术从事农业生产。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又从上海购入两台进口火犁,
在城南郊农事实验场(今二马路小学校址——编者)进行实验耕种,这是齐齐哈尔最早出现的现
代农业机械。
最早的农业科研基地·农事试验场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在省城齐齐哈尔南路农业小学
堂(今二马路小学校址),创办农事试验场,作为学生学习农业科技的实验场所,为齐齐哈尔农
业科研基地之始。时任黑龙江巡抚周树模特调聘农业专门人才,保定中等农学毕业生陈兆梅为
学堂校长,马维垣为教员兼试验场技师。
1921年,改为省农林试验场,并经营籽种和苗木。东北沦陷阶段,改为农业试验场。到1945
年,在日伪当局统治下,农业试验场遭到破坏。
商业篇
最早的经贸盛会·楚勒罕 提起经贸盛会,在200多年前的清乾隆年间的齐齐哈尔就已出
现,那时是贡貂搭台,经贸唱戏。
清代,规定达斡尔、鄂伦春等以狩猎为主的民族,不论官兵百姓,凡身满5 尺以上的男人,
每年都要向朝廷交纳貂皮一张。定于每年农历五月,集中定点交验。其时,来到省城齐齐哈尔
西北因沁屯纳贡。
除交贡貂皮外,一年的生产、生活用品也全靠这时交换添置。而各地商贩也乘机搭席棚、
摆摊售换日用百货。时人称之为“楚勒罕”,汉语意为“会盟”,即今意“集市”。实际上,
这是齐齐哈尔最早期社会的民族经贸盛会。
乾隆六十年(1795年),楚勒罕移至齐齐哈尔城北门外(今北关址——编者),遂有“北
关集”之称。各地商贩云集,以山西人为多,其次有河北、河南人。齐齐哈尔各民族群众一年
所用物品,都在楚勒罕时买足。
创建最早的杂货店·鼎恒升 清道光元年(1821年),省城齐齐哈尔市场日益繁荣。由位山
西人合资8550两纹银,租平房15间,在南大街(德福胡同5号——编者)正式创建鼎恒升药铺,
于四月初一开业。经营中成药和日用杂货。
解放前最大的百货商店·瑞庆和百货商店光绪十八年(1882年)八月,孔老大(孔祥麟——
编者)与另一商人张月波合资在南大街(今化工原料公司址)开设瑞庆和杂货铺。资本金8万元,
孔占90%。开业后,孔老大勤俭办店,不断发展,杂货店日益兴隆,在商界颇有名气。光绪三
十一年(1905年,)孔老大把杂货铺改为瑞庆和百货商店,扩大经营室,调整经营品种。
瑞庆和在经营中讲究信誉,订立了“三不行”、“三勤”、“三稳”的店规。1945年,大
掌柜孔毓书(孔老大之子——编者)出走,这个闻名东三省的齐齐哈尔首富瑞庆和百货商店,
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践踏下倒闭了。
第一家专营茶叶的商店。合成玉茶庄 1915 年,刘树枫兄弟4 人,在齐齐哈尔隆盛胡同
(今京剧院附近——编者)首建合成玉茶庄,成为齐齐哈尔第一家专营茶叶的商店,店名“合
成玉”,意取兄弟4 人通力办店,永无瑕疵。
最早的新型百货商店·洪昌盛商场1929年10月,营业面积800平方米,店貌新颖壮观,商
品繁多的大型百货商场洪昌盛在齐齐哈尔(原第二百货商店址——编者)正式开业。刚一开业,
就以其新颖独特的经营方式轰动省城齐齐哈尔及周围各县,顾客盈门,每天销售额达万元以上。
洪昌盛门前不挂传统的红布幌子,只挂出一块铜制方形店牌,上写“洪昌盛商场”五个大
字。房顶上矗立着一个地球形彩灯,象征着采办全球商品,行销世界货物。
洪昌盛在经营管理上探索新的路子。每种商品挂上明码价签,这在齐齐哈尔商界是一大改
革,给商场树立了声誉。
第一家浴池·汇泉池 1913年,齐齐哈尔第一家浴池“汇泉池”建成开业(址在今卜奎浴
池——编者),占地面积800平方米。1920年,浴池改名为“德善堂”。1939年,德善堂浴池共
建有池座90个,单间14个,设浴盆23个,一次能容纳浴客100多位。刘继武任经理,共有职工30
名。
最早引进烫发技艺的理发店·红玫瑰理发店1935年,江苏扬州人陈方云在省城齐齐哈尔独
资开设理发店(址在今大光明摄影场北侧——编者),起名为“红玫瑰”。1939年,陈方云从哈
尔滨请来曾在上海学艺的烫发技工施廷升,首创齐齐哈尔女子烫发项目。由此,红玫瑰理发店
盛极一时,名声大振。
齐齐哈尔解放后,红玫瑰理发店公私合营之后,引入先进理发设备和工具,维修营业室,
改变店容店貌。1956年5月,升格为高级店改名为红玫瑰理发厅。
最早的银行·广信公司 光绪三十年(1904年),黑龙江将军达桂,齐齐哈尔副都统程德全
根据商人和有识之士的呈请,决定在省城齐齐哈尔设立官钱局,定名为广信公司。
光绪三十年(1904年)十一月,广信公司正式开业。总公司设在齐齐哈尔(南大街——编
者),分公司30余处,多设在省内繁华的城镇。广信公司为官商合办,资本51.23 万两,其中
官股银20万两,商股银31.23 万两。
解放后流通最早的统一货币·东北流通券1946年4月,齐齐哈尔市解放.当时市面上流通
使用的货币十分混乱,有伪币、苏联红军票,以及一些地方发行货币。
1947年1月,东北行政委员会决定停止使用伪币。1948年,又将齐齐哈尔使用、地方发行
的流通券,改由东北银行发行的东北流通券代替。1949年初开始登记苏联红军票,并办理兑换
手续,以东北流通券30元兑换红军票1元,完成回收红军票的任务。至此,齐齐哈尔市流通的
货币统一使用东北流通券。
文化篇
最长的古代建筑·金代界壕边堡 金初,统治者为防御蒙古游牧民族的侵扰,开始在国境
上修筑界壕边堡。
金代长城边堡在齐齐哈尔境内绵延约206.15公里,属东北路长城边堡的一个组成部分,
行经甘南、龙江县和碾子山区。
制造年代最早的大炮·“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 康熙三十年(1691年),齐齐哈尔建城,
火器营设在内城东北隅。康熙三十二年(1963年),建神威无敌大将军炮库正房三楹,左侧三楹
为神威将军炮库,右侧三楹为子母炮库,南面设有铅丸苘麻库和军械库。雅克萨战役胜利后,
从前线运回的4门立下赫赫战功的神威无敌大将军炮就放置在专设的炮库内。
最早的丹顶鹤画。锡伯人神主清初,锡伯族归服清朝,被编人满洲八旗,于康熙三十年
(1691 年)迁到齐齐哈尔驻防。在齐齐哈尔居住的锡伯人,供奉祖先的神主开始绘有丹顶鹤
的形象。神主的上部绘有日月星云,中间绘有引颈高飞的丹顶鹤,下部绘有锡伯官员骑马出行
状。这是齐齐哈尔现存最早的绘画丹顶鹤。
现存最早的清代官印·黑龙江正蓝旗满洲第二佐领图记铜印 1981年,市文管部门在齐齐
哈尔市民中征集到一枚“黑龙江正蓝旗满洲第二佐领图记”铜印。印呈正方形,边长5.87厘
米,厚2厘米,印钮高8.3厘米,通高10.3厘米,重817.5克。
这颗铜印,是齐齐哈尔迄今发现的第一颗清代官印。
现存歌咏齐齐哈尔最早的诗集·《述本堂诗集》 《述本堂诗集》由方观承于乾隆十八
年(1753年)仲秋将其祖父、父亲的诗稿编排成帙后,在乾隆二十年(1755年)正式刊刻而成。它
是现存最早记载齐齐哈尔历史的一本诗歌总集,其中有六种诗集更是了解齐齐哈尔地区文化历
史所必资取的珍贵史集。
最早的地方志性质的史籍·《龙沙纪略》 《龙沙纪略》为清初方式济著。《龙沙纪略》
为笔记体裁,分方隅、山川1、经制、时令、风俗、饮食、贡赋、物产、屋宇等九部分,共144
条,记述了清初齐齐哈尔地方和黑龙江地区政治、官制、兵制、人口、经济、水系、地理、税
赋、生产、生活以及风土人情等诸方面重要史实,特别是齐齐哈尔建置设定,驿站之考订记载
详备精确,比以前的辽、金诸史和《盛京通志》更为真实,详细。
最早记载齐齐哈尔的赋·《卜奎城赋》 英和在遣戍齐齐哈尔期间,他“耳食之余,目验
所及,询彼故老,证以旧闻”,凭藉亲身见闻以及调查所得,于道光九年(1829年)撰写出现存
最早记述齐齐哈尔建城至当年的赋——《卜奎城赋》。赋前有段约200字的小序,全赋450句,
约2330字。全赋充满了对北方边陲的热爱之情。
最早的诗社·梅花和菊花诗社 清光绪四年(1878年),山西荣和县知县王性存因保管官粮
发霉案,被流放到黑龙江省城齐齐哈尔
王性存博学多才,工诗善画,尤精于书法。他创立了齐齐哈尔最早的诗社梅花诗社、菊花
诗社。诗友常常聚集,以唱和白娱。由此,促进了齐齐哈尔诗歌艺术风格的形成,推动了诗词
创作的繁荣。
最早的出版印刷业·文案处 齐齐哈尔的出版印刷业,始于清末光绪年间。光绪三十二年
(1906年),黑龙江将军衙门文案处(今解放门北路东)始设第一架活版印刷机,开全省印刷业之
先河。该机印刷的《黑龙江乡土志》是全省出版的第一部书。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黑龙江将军衙门提学司(今全福小学东侧)又设置一架印刷机,承
印黑龙江最早的报纸《黑龙江公报》及《龙江白话报》。
第一部乡土教材·《黑龙江乡土志》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经黑龙江将军程德全奏
调,近代著名教育家、地理学家林传甲来黑龙江任学务处提调,专办全省学务。当时由于教材
紧缺,他就亲自授课与编写教材。其中他为初等小学堂写的地理教科书《黑龙江乡土志》,是
齐齐哈尔及至黑龙江第一部乡土教材。
《黑龙江乡土志》成书于光绪末年,分地理、历史、格致三编,每编八十课,共二百四十
课。
最早的官报·《黑龙江公报》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一月,黑龙江省最早的官报《黑龙
江公报》第一期在省城齐齐哈尔出版。该报每十日出版一册,每月出版三册,除本省府厅州县
及各局处、学堂分派外,吉、奉两省及内地各省酌情派销。
第一份白话报纸·《黑龙江公报》附出的《白话报》 《黑龙江公报》发刊不久,又仿
照《北洋官报》的做法,附出了《白话报》,这也是齐齐哈尔历史上最早发刊的白话文报纸。
第一家戏院·德魁茶园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省城商人为给外地流动戏班来齐演出提
供室内演出场所,在齐齐哈尔城南西酒篓胡同(今齐齐哈尔京剧院址),建起砖木结构,草顶的
室内戏院一座,命名为德魁茶园,后俗称戏园子。
第一个图书馆。黑龙江图书馆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七月,黑龙江巡抚周树模奏请修建
一座藏书楼,奏折批复后,遂于省城西门外三里许普恩寺古庙(今医学院附属医院附近——编
者)基址,建藏书楼。十月初一日,巡抚周树模上呈《图书馆落成片》,经朱批图书馆所有开
办一切费用及员司薪工等项目应奏明作正开销。馆名定为“黑龙江图书馆”,亦称“藏书楼”,
归省提学司主管。
与齐齐哈尔交往影响最大的书店·上海商务印书分馆 民国初年,黑龙江近代教育家林传
甲与上海商务印书馆张菊荪先生交往甚密,帮在省城设立分馆,这是他在全国最早设立的分馆
之一。黑龙江省商务印书馆分馆,馆址在当时省城齐齐哈尔西城壕。初以销售教科书为主,后
有各种书籍期刊出售,书业兴隆,“岁人万金,有增无已”。
现存第一篇女性诗作·《龙江怀古》 刘盛(林传甲之母——编者)不仅是一位卓有成就的
教育家,还是一位在诗词上颇有造诣的诗人。洋溢着爱国主义思想的长诗《龙江怀古》则是她
的代表作,也是齐齐哈尔诗史上最早的女性诗作。
《龙江怀古》全诗对黑龙江的历史演变,特别是对近代所遭受外敌侵犯和凌辱,以及人民
所受的灾难作以较深透的表述。
第一个音乐演出专业团体。军乐队1914年,黑龙江省镇安右将军行署设置军乐队。1916年,
改为黑龙江督军公署军乐队,队长苏殿龙,共40人。
齐齐哈尔演出的第一台话剧。《可怜闺里月》 1922 年,直奉战争给东北人民造成生灵涂
炭、民不聊生的灾难。省城齐齐哈尔的省立师范学校学生刘贵、郭德浩、苍树勋、修民彝等人,
出于忧国忧民之情,发起排演一出反战大型话剧《可怜闺里月》的倡议。
于端午节,在师范学校食堂演出。演出场所、道具都很简陋,服装、布景是借来或代用的,
音响配乐也只有脚踏风琴、二胡、笛子和洞箫等。首场演出,食堂被观众挤得水泄不通。许多
驻扎在齐齐哈尔的军队士兵也前来观看。
最早上演的现代京剧。《血泪仇》1946年,为配合斗争汉奸田绍元大会,龙江大戏院(今
京剧院——编者)的京剧演员排练了现代京剧《血泪仇》。8 月26日上午,召开了万人斗争大
会,田绍元被戴上了纸糊的高帽子,披上了日本和服游街示众,下午在联中总校(今市第二中
学校址)场地上进行面对面的血泪控诉。晚上,在联中总校操场上露天演出现代京剧《血泪仇》,
消息传出后,齐齐哈尔市沸腾了,连郊区王屯一带的农民都喜气洋洋地赶着马车来到城里。
齐齐哈尔京剧的源起。“京梆”宣统二年(1910年),德魁园(今京剧院址——编者)改
称升平舞台。翌年,京剧艺人曹宝丰(艺名老曹毛包,饰花脸)等来齐齐哈尔,以“京、梆两
下锅”的形式,与河北梆子艺人同台献艺。
1913年,升平舞台又改称龙江戏院,并且成立龙江戏院班(又称班底),为流动艺人配合演
出,这时期,京剧艺人李顺来、程永隆、张春山、高百岁、魏连芳等来齐,演出《花木兰》《
义勇少年》等新戏。随商业发展人口增加,龙江戏院也由演出河北梆子为主,转为京、梆均分
演出。关内京剧艺人纷至沓来。1920年,京剧艺术走向普及。
进入30年代,省城河北梆子逐渐衰落,京剧演出跃居首位。
教育篇
最早的官办学校·满官学 乾隆九年(1744年),黑龙江将军傅玉奏准在齐齐哈尔设满官学
(今第二医院址——编者)一所,教习1人。
最早的汉文教育·汉官学 嘉庆元年(1976年),黑龙江将军永琨亲自创办了第一所传授汉
文化的公立学校,称之为汉官学(今长庚小学校址——编者)。
早期的祀孔活动·孔庙祀礼 咸丰元年(1851年),齐齐哈尔砖城内东南隅建成孔庙。每到
仲春(农历二月)和仲秋(农历八月)上旬丁日,必有塾师及学子等前来祀孔。
清朝末年,齐齐哈尔祀孔之举渐盛。当时,随着学堂增多,焚香而祀孔子者更是倍增。
最早的教育行政机构·学务处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兴学堂”,省城齐齐哈尔
始设第一个教育行政机构——学务处(今第二医院附近——编者)。
学务处,凡“有关学堂应兴之利益,应图之进步,应保之权限,应守之宗旨,皆为学务处
是赖”。
最早的中学校·黑水中学校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时任署黑龙江将军程德全,奉调福
建人林传甲到黑龙江任学务处提调,并将俄文兴育学堂改为黑水中学堂(今东四小学校址——
编者),林传甲任黑水中学堂监督,辞退俄人教习,收回教育主权。此为齐齐哈尔最早的中学
校,也是中等教育之始。
第一所少数民族学校·私立清真两级小学堂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初,正式开始筹建清真
两级小学堂。经过一年多紧张工作,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三月一日,黑龙江省私立清真两
级小学堂正式成立。这是齐齐哈尔第一所少数民族学校,比北京创立的京师公立清真第一两级
小学堂还早一年。
第一所高等学校。法政学堂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始设黑龙江省教育行政机构学务处,
创办了齐齐哈尔最早的高等专业学校法政学堂。
当时,署黑龙江将军程德全因省城齐齐哈尔各级官员不谙法政,遂奏请设立法政肄业所。
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开学,校址设于黑龙江将军衙门。提学使张建勋到任后改为法政学
堂。
最早的留学生·赴俄生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4月,从省城齐齐哈尔俄文兴育学堂(今东
四小学校址——编者)中选派“志趣向上”的高材生王忠相、车席珍、朱绍阳、王佐文、车仁
恭、刘雯、朱世昌等10人,赴俄留学,开黑龙江赴俄留学之先河。
第一所女子学校·黑龙江省第一幼女学校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十月,创办了齐齐哈尔第
一所女子学校,即第一幼女学校,校址设在齐齐哈尔北门大街砖牌楼西胡同。
创办初,一无所有。林传甲与妻子祝宗梁一边租民房,置黑板桌椅,张挂地图、博物图、
笔算教课图,一边设法劝导附近因家贫无力就学的女孩入学。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春,林传甲奏准修建新校舍。新校舍建成后,全省各地女生闻风而
来就学。到宣统元年(1909年),女学生增至89人。
最早的军事学校·黑龙江陆军小学校 光绪三十年(1904年),署黑龙江将军程德全为“造
就初级军官,为改练常备之需”创办了黑龙江陆军小学堂,学堂设在齐齐哈尔。
黑龙江陆军小学堂以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及“忠君、尊孔”为基本教育思想,
提倡“振尚武之精神,汰叫嚣之陋习”。军事上采用外国技术,外国典章,主要仿效日本。光
绪三十二年,首次招生70名。
第一所师范学校·黑龙江省师范学堂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学务处在省城齐齐哈尔高
等小学附设一个速成师范班。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又增设两个初级简易师范班。这些是齐
齐哈尔师范教育的萌芽。时任署黑龙江将军程德全给清廷上奏折《江省创办中学及改定两级师
范并推广女学》后,便在初级简易师范班的基础上,改名成立黑龙江省两级师范学堂,校址在
省城西门外汉官学旧址(今长庚小学校址)。
民族宗教篇
最大的伊斯兰教寺院·清真寺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来自山西、山东、河北的回族穆
斯林,在卜奎村西南里许,建起几间草木结构的清真寺,时称礼拜寺、清真寺。
唯一的道德院·黑龙江省城五教道德院1923年,五教道德院在天增胡同建成,陈福龄任院
长,黄海楼、于驷华任副院长,冷懋生任总经理。同年10月,该院在其临街房子内设粥场,每
日施发小米粥救济贫民。
卫生篇
最早诊治传染病·麻疹 清乾隆七年(1742年),杭州旗人华照因罪流戍黑龙江省城齐齐哈
尔,他行医诊治麻疹、天花等。
最早采用针灸医病·武诩 嘉庆十二年(1807年),山西人武诩在齐齐哈尔用针灸治病,并
施药济人。
最早的私立西医院(产院)·德聚医院1916年,沈阳小河沿助产学校毕业的刘德义、刘恩光
夫妇在齐开办德聚医院(产院),并采取无菌接生。
第一所职业病防治医院·齐齐哈尔职工病院 1972年1月,成立齐齐哈尔职工病院(今齐齐
哈尔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这是全市第一所职业病防治的专业医院。
人物篇
齐齐哈尔发展的开拓者·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萨布素奏请筑齐齐哈
尔城。康熙三十年(1691年),始筑齐齐哈尔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萨布素将军衙门从墨
尔根(今嫩江县)移驻齐齐哈尔城。
萨布素在齐齐哈尔主持黑龙江军政十八年,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去世。他爱国抗俄及
开发齐齐哈尔的功绩,将永远成为史册中光辉的一页。
第一个授齐齐哈尔副都统衔的人·玛布岱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玛布岱专职任齐齐哈尔
副都统,总管一任移交喀拜。玛布岱自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到齐齐哈尔任总管,到康熙三十
七年(1698年)离齐赴布特哈任总管,此间他勤于职守,为齐齐哈尔的地方建设和巩固边疆做出
了历史性的贡献。
唯一的齐齐哈尔籍黑龙江将军·塔尔岱塔尔岱,齐齐哈尔满洲镶黄旗人,瓜尔佳氏。雍正
四年(1726年),得雍正帝赏识,称之为“卓绝健全的好汉”,随即升任佐领。雍正十年(1732
年)秋,诏授塔尔岱为黑龙江将军,统领军营东三省官兵。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塔尔岱逝世,谥勇壮。其墓在今龙沙区青云街一带,现已不存。
唯一为抗俄殉国的黑龙江将军·寿山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八月初四日,俄军逼近齐齐
哈尔城,并向城发炮,城中大乱。寿山耻于落入敌手,仰卧棺中,命卫士用枪击杀。时年41岁。
唯一任齐齐哈尔副都统的汉人·程德全程德全,字纯和,号雪楼,四川云阳县人,清咸丰
十年(1860年)生。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程德全携家眷到齐齐哈尔,办理将军文案兼住银元局总理。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十一月初十日,加署齐齐哈尔副都统之任,并专任垦荒事务。后二
年,又委任署黑龙江将军,清廷对程德全的破格任用,打破了立朝二百余年在东北行旗制任旗
员的定制。
第一位创办女子教育的教育家·祝宗梁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省城齐齐哈尔乃至黑龙江
无女学堂。祝宗梁在署黑龙江将军程德全的支持下,与丈夫林传甲首开风气,在城北租赁三间
茅屋,以私塾形式给三位劝导来的女生上课。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砖牌楼西胡同创办起
黑龙江历史上第一所女子学校——第一幼儿女学堂。
最早来齐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家·林传甲 清末民初,齐齐哈尔出现一位颇有作为的教育
家,他就是任黑龙江将军衙门学务处提调的林传甲。
林传甲到省城齐齐哈尔后,以极大的热情开展工作。除参与学政,创办各种新式学堂外,
还以兴学为务,移风易俗为己任,与妻子祝宗梁一起办幼女学校,亲自授课,虽“风雪载途,
往来教授未尝辍”。并资助家境困难者,免费供给食舍和书本,致使全省最早的女堂迅速发展
起来。
最早提出“奎城八景”的人·魏毓兰 诗人魏毓兰到齐齐哈尔创办了《黑龙江报》,由此
对黑龙江及齐齐哈尔史事搜访甚详,尤其对齐齐哈尔已消亡及现存的名胜极生感触,想“发为
歌咏,汇成一帙”。1920年,魏毓兰拟诗题《奎城八咏》。分题名是《西园清夏》、《东墅及
春》、《孛江钓舸》、《芦港归帆》、《沙中丘壑》、《泊上沧桑》、《孤亭野色》、《古塔
城阴》。
为抗日而牺牲、最有影响的地下国民党党员·伊作衡 伊作衡(1921~1943年),字任之。
1930年秋,加入国民党。他在东北沦陷区从事反满抗日的地下活动。
1941年12月15日午夜,伊作衡在齐齐哈尔被捕入狱。在宪兵队受到轮番审讯,遭受灌凉水、
上大挂、光身泼冷水冻、放狼狗咬等酷刑,但敌人没有得到任何情况。最后,伊作衡以绝食跟
敌人进行斗争,敌人才无奈地停止了刑讯。1943年5 月7 日,伊作衡被押赴刑场,他边走边喊:
“动员起来反满抗日!”“中华民族解放万岁!”“日本必败!”等口号。伊作衡牺牲时,年
仅31岁。
1988年7月,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追授他为反满抗日爱国志士。
《齐齐哈尔之最》由黑龙江省第九届运动会暨第八届观鹤节组委会、齐齐哈尔市地方志办
公室编写,林伯平主编。全书共收入174个“之最”,这里仅录1995年前发生在境内的80个“
之最”,以补本志之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