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九节 烧死木清理

第九节 烧死木清理




  
  一、烧死木产量

  1987年,在“五·六”特大森林火灾中,全县烧死木总蓄积量为26 680 097立方米。其中:
西林吉林业局烧死木蓄积量为10 041 187立方米,图强林业局烧死木蓄积量为 9 167 304立方
米,阿木尔林业局烧死木蓄积量为 7 471 606立方米。全县烧死林分蓄积量为23 390 953立方
米,其中:西林吉林业局烧死木林分蓄积量为 8 950 765立方米,图强林业局烧死林分蓄积量
为7 761 032立方米,阿木尔林业局烧死木林分蓄积量为6 679 156立方米。全县在烧死木清理
中,对幼龄林、疏林、散生林均未计算出材。针叶中龄林的烧死木出材率为 40%,阔叶中龄林
的烧死木出材率为30%。针叶近熟林以上的烧死木出材率为70%,阔叶近熟林以上烧死木为50%。
全县烧死木产量为1 1823 365立方米。综合出材率近 50.3%。其中:西林吉林业局烧死木产量
为4 721 900立方米,图强林业局烧死木产量为3 909 415立方米,阿木尔林业局烧死木产量为
3 192 050立方米。

  全县烧死木生产过程中,按国务院规定,截止1990年末全部完成。

全县烧死木出材量计算表
表5—35 单位:立方米



  二、烧死木生产

  (一)采伐方式

  烧死木清理不受林种、林龄、立地条件、采伐面积和采伐强度的限制,凡是烧死木一律采
伐。采伐方式,由林分受害面积大小和火烧程度确定,轻、中度火烧林分为择伐方式,重度和
极重度过火林分为皆伐方式。择伐或皆伐时一律禁采活立木。采伐中实行保留母树措施,在作
业前对伐区活树一律挂号。以示禁采。

  (二)作业制度

  清理烧死木,时间紧任务重,生产中改变以往的季节作业为常年作业制度。冬夏作业比例
为7:3,年作业天数为 280天。其中:冬季作业为150天。夏季作业为130天。伐区作业采取以
宿营为主,通勤为辅的生产组织形式。

  (三)生产方式

  清理烧死木以沟系为作业顺序。便于集中人力物力,对未烧林场。自1987~1990年不进行
主伐生产,其林场之人力和物力全部调到火烧林场从事烧死木生产。抢采烧死木,除全县 3个
林业局全力以赴进行清理外,其余无力承担部分采取委托生产,形成内外结合,人、机、畜结
合,原条、原木、小杆结合的一条龙统筹作业生产方式。

  (四)生产工艺

  烧死木清理生产工艺为原条、原木、小杆 3种。原条生产工艺适用的立地条件,在火烧近
熟林以上坡度在25度以下的林分,生产大中径级的烧死木。原木生产工艺适用在火烧近熟林以
上坡度在26度以上的林分,生产中径级的烧死木;中龄林火烧林分生产中径级烧死木。小杆生
产工艺立地条件适用在各龄组小径级烧死木。

  (五)烧死木生产机械化程度

  全县烧死木生产,由本县 3个林业局承担原条生产为主,外委单位以生产原木、小杆为主。
其生产过程的伐、打、造、集、装综合机械化程度为76.3%。其中:原条生产机械化占90%,原
木生产机械化占72.3%,小杆生产机械化占48%,平均集材距离为696.7米。

  3年烧死木生产投入人员:1988年为26 235人,1989年为36 020人,1990年为9 528人。主
要设备投入集材拖拉机199台,绞盘机291台,运材汽车332台(不包括外委单位机械数量)。

  三、烧死木运输

  (一)西林吉林业局

  已建有西林吉和古莲两个木材运输衔接点。古莲贮木场吸引古莲林场和煤田林场到材。年
到材量为8.06万立方米。西林吉贮木场吸引洛古河、金沟、前哨、河东、河湾、上龙河、大草
甸子7个林场到材,年到材量为15.94万立方米。火烧木运输作业为 320天,单班生产。平均运
材距离为47.7公里。其中:西林吉衔接点到材平均运距56.6公里。古莲衔接点到材平均运距为
29.9公里。

  (二)图强林业局

  按国务院安排,运输烧死木任务已超过本局的运输能力,其超出部分全部委托外委承担。
运输制度为常年作业,年作业320天,每日工作1.5班,冬夏作业7:3。烧死木生产高峰期,冬
季完成全年工作量的 70%,是最繁忙的运输季节,日到材车流密度最大为图强贮木场,最小为
红旗岭贮木场。全局平均运距图强贮木场53.2公里,育英贮木场24.3公里,朝晖贮木场13.8公
里,红旗岭贮木场为18.4公里。全局1988年150辆运材汽车完成运量102万立方米。1989年本局
150台汽车完成107万立方米,外委单位 102台汽车完成73万立方米。1990年150台汽车完
成运量46万立方米。

  (三)阿木尔林业局

  有木材衔接点 3处。其中:阿木尔、长缨两个贮木场为陆运,兴安贮木场水运。陆运皮支
拨量占全局木材调出量的 90%以上。水运支拨量仅占全局的 10%。火灾后3年集中清理火烧木,
使本局运输系统失去平衡 ,运输中不断加以调整 ,以适应抢采抢运烧死木生产的需要。本局
3个运输衔接点最大生产能力为:阿木尔贮木场为22万方米,长缨贮木场为 24万立方米,兴安
贮木场为2.9万立方米。

  全局烧死木生产平均运距为50.1公里。其中:阿木尔贮木场到材平均运距为43.4公里,长
缨贮木场到材平均运距60.2公里,兴安贮木场到材平均运距为15.3公里。

  全局烧死木运输,采取常年作业。在林业局内部运力不足的情况,以外委形式加快运输烧
死木。

  四、烧死木贮存

  连续 3年烧死木生产,全县各林业局贮木场均已超饱和,由于受铁路外运影响,存材逐日
逐月逐年增加,每年都有大量的烧死木不能进入贮木场,有的在场区外设临时楞区,有的在黑
龙江岸边设临时贮木场,开辟水路运输,缓解铁路,减轻原有贮木场的压力。

  (一)阿木尔林业局

  3个贮木场,在不断扩大贮木场现有面积的基础上最大存材量,阿木尔贮木场为8万立方米,
长缨贮木场为9万立方米。年最大支拨量为:阿木尔贮木场为18万立方米,长缨贮木场为 22万
立方米,兴安贮木场为2.92万立方米。在生产高峰年,阿木尔贮木场临时贮 存量为18.15万立
方米,长缨贮木场临时贮存量为20.69万立方米,兴安贮木场临时贮存量为5.59万立方米。
全局每年临时贮存烧死木48.68万立方米。

   阿木尔林业局贮木场烧死木生产状况表
表5—36



  (二)图强林业局

  烧死木贮木场生产,原有图强、育英、红旗岭 3个贮木场外,增设朝晖临时贮木场,到材
比重为,原条占35%,原木占 45%,小杆占20%,组织方式采取造长材,堆高楞的技术措施,提
高贮木生产能力。此外,各贮木场附近均增设临时楞区,临时楞区面积为 103公顷,1989年最
大临时贮存量为133.8万立方米。

    图强局贮木场生产设施统计表
表5—37



  (三)西林吉林业局

  火烧木生产后除古莲、西林吉两个贮木场外,在黑龙江岸设置了多处临时贮木场,发展烧
死木水运外销。

  西林吉贮木场,年到材为15.94万立方米。古莲贮木场年到材量为8.06万立方米。

   西林吉局贮木场烧死木生产状况表
表5—38



续表5—38  



  漠河县各林业局根据国务院的指示,于1988年 1月15日开始全面部署烧死木生产,对这项
生产,从思想上树立一个“抢”字,在行动上落实一个“快”字。同时成立了抢采抢运烧死木
指挥机构。经国家统一安排,除本县的 3个林业局全力参加抢采抢运外,还委托 130多个外委
单位参加抢采任务。烧死木生产,一律实行统一安排,统一管理,由于各方面支援,和全县林
业工人的努力,烧死木生产任务历时3年圆满完成,于1990年6月,中共大兴安岭地委,大兴安
岭行政公署,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在加格达奇召开了总结表彰大会,大会宣布:大兴安岭“五
·六”火灾后抢采运烧死木生产胜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