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领土争端

第十八编 外事

第一章 边界纠纷

第一节 领土争端



 
  黑龙江流域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在公元前 1 000多年前的周代,黑龙江流域的各族人民已同中原的华夏族密切交往。公元
8 世纪初,唐王朝在黑龙江流域正式设立行政管辖机构,建立黑水军和黑水府,设都督等官职
进行管理。10世纪初,女真人建立金朝,在黑龙江流域设置蒲与路等机构进行管理。13世纪时,
元朝在黑龙江口附近设立征东大元帅府,统辖黑龙江流域地区。15世纪初,当俄罗斯还没有形
成中央集权国家之时,明王朝已在广阔的黑龙江流域地区设置各级行政管理机构。1409年 (永
乐七年)设立的奴尔干都司是明王朝管辖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等地的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1407年(永乐五年)设立的卜鲁丹河卫(今黑龙江左岸讷罗穆丹河流域)正统后设立的木河卫、嘉
靖年间设立的塔哈卫(今呼玛尔河支流塔哈河流域)均为奴尔干都司管辖。

  清初,原属明朝奴尔干都司管辖的黑龙江上、中游地区,也逐步转归后金(清)管辖索伦部
(清初对黑龙江上中游的鄂温克、达斡尔和鄂伦春等族的总称)地区。

  到17世纪中叶,黑龙江流域不断遭到波雅科夫、哈巴罗夫等侵略者的侵扰。沙俄侵略军侵
占雅克萨后,屯粮筑城,把雅克萨作为侵略黑龙江下游的据点。当清政府巩固统治之后,做出
自卫反击的决定。1682年,清政府命令副都统郎谈和一等公彭春,率兵到雅克萨侦察俄军的情
况及兵力布署。1683年下令筑瑷珲城,设黑龙江将军,驻军永戍,剿灭入侵之敌。

  清政府在反击备战同时,为争取和平解决,曾多次派人致函盘踞雅克萨的侵略者,要求他
们无条件撤离中国领土,回到俄国境内,否则以大兵进剿。沙俄侵略者对中国方面警告置若罔
闻,反而招兵买马增派兵力,并加封托尔布津为雅克萨督军,到雅克萨指挥作战。为此,清政
府于1685年 6月派遣都统彭春率大军进抵雅克萨。城被攻破后,托尔布津乞求投降。托尔布津
投降后,清军放其归国,然后拆毁工事,回兵瑷珲。托尔布津回返途中遇到援军,重新聚集在
尼布楚商议对策。尼布楚督军派上校彼顿率198人重占雅克萨城,托尔布津也重新招募316名新
兵回到雅克萨。清政府得知雅克萨再次被占后,令黑龙江将军萨布素于1686年夏,率所部2 000
人及福建藤牌军400人攻打雅克萨。7月18日清军到达城下,立即围城攻打。清军采取先攻后围、
以围代攻、以逸代劳的战术,经数月攻打和围困,俄军损失惨重。9 月末,托尔布津被击毙。
清军决定长期围困,于江岛上筑土城过冬。至1687年(第二年)春,城内七八百名沙俄侵略军,
只剩下60人。清政府在战役进行期间曾多次写信给沙皇,谴责俄国对中国的侵略,建议沙皇撤
回侵略军,派使议界。1686年 7月,清政府已托荷兰使臣再次转告沙皇,撤回侵略中国的军队,
共同议定边界。同年11月,俄国使臣到北京递交了沙皇要求解除雅克萨的包围和派使臣议定边
界的信件。康熙皇帝同意了沙皇的请求,下令给萨布素,解除对雅克萨的包围。11月末,清军
停止攻城,1687年5月撤围雅克萨,8月回兵瑗珲。第二次雅克萨战争经两年多至此胜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