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广播

第三章 新闻事业

第一节 广播





  一、有线广播

  漠河县有线广播始于1970年秋古莲区筹建时期,有线广播站隶属于区政治部管理,站内设
值班员兼播音员1人。内外线电工1人,广播站使用熊猫牌电子管收音机接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节目,使用150瓦电子管扩大机放大输出。播放功率为 4只25瓦高音喇叭,每天分早、午、晚3
次转播。1973年广播站购进2X400瓦电子管扩大机 1台,2X275瓦电子管扩大机 1台和1601型收
录机、7512型收讯机各 1台。同时在镇内架设 5公里有线广播干线,设置24只 25瓦高音喇叭。
1975年区政治部撤销,成立宣传部,广播站由区宣传部领导。广播站由宣传部划为广播事业科,
有工作人员 9人。区广播事业科成立后,为了解决广播事业经费不足和设备不全的问题,开始
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着手发展广播事业,组织人员入山采伐松木杆,一个月收入7 000
多元,为站内购进收讯机2台,1602型录音机8台,扩大了有线广播覆盖面,提高了有线广播转
播质量与自办节目的音质,同年被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厅评为“自力更生办广播”的先进集体。

  1981年,区广播站改为县广播站,全县有线广播事业进一步发展,各乡镇、场矿均设有线
广播站,按早、午、晚分3次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 1987年“五。六”火灾中,城镇有
线广播干线被毁,县广播电视局仅用两天时间便为各复建工地架设了临时线路,及时宣传了党
中央和国务院的方针、政策,为推动灾区复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年被黑龙江省广播电
视厅授予“扑火救灾”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在同年的复建第一期工程中,投资 3.4万元,恢
复有线广播线路8公里。1988年初,站内增添2台635—D型落地式播音机和广播控制桌,并健全
了各项规章制度,使全县有线广播全部恢复正常并进入了规范化管理。1989年,城镇主要街道
原设置的 25瓦高音喇叭全部改换为40X 40W双面低音音箱、,改变了居民区广播音质,消除了
噪音污染。至 1990年,全县各乡镇、场矿均建立了有线广播放大站,功率平均在50W至150W,
人员2至3人。每天仍按早、午、晚按时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

  二、无线广播

  漠河县无线试验台隶属于黑龙江省广播电台的中波无线试验发射台。1975年10月,由黑龙
江省广播事业局直接投资兴建。试验台有1 000瓦中波屏调机1部,每日开播14小时,覆盖面积
为半径50公里,工作人员 5人,1985年由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厅投资增加1台1 000瓦中波脉冲机
和环型接收天线,转播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使用频率为756 千赫。转播台机房由
原70平方米增到200平方米。人员增加到7人。

  1987年后,转播台房舍扩大到260平方米。1988年增设测试立柜1台,发射技术指标由原来
的乙级达到了甲级。1990年,因台址附近扩建苗圃,无线转播台迁往县城南端的一片开阔地,
建设一座边宽 0.5米,高 76米的中波拉线发射铁塔。同时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厅又投资 18万元,
增设10千瓦中波脉冲机1台,计划在1991年10月开播。

  漠河转播台。漠河转播台台址位于漠河乡西侧,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始建于 1973年,
试播使用功率1千瓦屏调机,用900千赫转播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全天节目,发射天线为20米高
的木杆T型天线,使用 2台7512型收讯机接收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信号,建台时有工作人员6人。
1978年,黑龙江广播事业厅为漠河转播台投资7万元,建成250平方米的砖瓦结构机房和96平方
米的职工宿舍。1979年又增加投资1万元购置1台12千瓦的柴油发电机。1981年黑龙江省广播电
视厅对漠河转播台试播验收合格后,被正式批准为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漠河台转播站更新发射
机,换上频率高、质量好的脉冲机,1989年又架设 76米高,边宽0.5米的中波发射拉线铁塔。
1990年县政府拨款 6万元建设200平方米的发射机房,同时经省厅批准,将县无线试验台1千瓦
脉冲机调到漠河转播台开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至此、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与黑
龙江人民广播电台节目在漠河乡覆盖率达到100%。

  三、广播节目

  漠河县人民广播站,从1971年10月 1日起开始自办广播节目,主要内容,按照党的不同时
期的中心工作而编设。因处于筹建时期,从节目内容到播出时间以及栏目设置尚处于不规范阶
段。1987年后,县广播站配备男女播音员各 1人。广播节目的播出时间、内容、栏目设置、节
目编排已开始走向正规化。至1990年自办广播节目内容每日每次90分钟,主要栏目设置有《漠
河新闻》、《专题栏目》、《学习理论节目》、《周末文艺》等10多个。对本地党政要事、经
济发展、科教文卫、边贸旅游、社会趣闻、天文地理、山川风貌内容,做到了栏目固定、编排
固定、播出时间固定、监听监视固定。自办节目追求内容新、速度快、角度特,使自办节目成
为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服务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