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人口构成

第三节 人口构成




  
  一、民族构成

据民国漠河历史档案记载,清末民初境内有鄂伦春族人 1 000余人,是漠河的土著民族。
其它民族人口均系因开办金矿招入漠河经商、采金、垦荒等由内地或他国而来,民族成分复杂。

  据漠河设治局于1913年(民国2年)统计,境内有中国人7 149人(包括金矿人口),日本人33
人,俄国人38人,韩国人8人。

  1925年(民国14年)统计,全县有俄国人6户,21人。韩国人 3户,7人。中国人中,鄂伦春
人102人(国内其他民族未有记载)。

  1935年(伪康德2年)民族统计见下表:

   漠河县民族户口调查表

表24—5  单位:户·人


  注:1935年(伪康德2年10月)伪黑河省总务厅调查。其他处出现的数均为年末数字。

  又据伪黑河总务厅1936年(伪康德3年)调查漠河县各民族情况如下:

    漠河县各民族人口调查表
表24—6   单位:人



  1982年进行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县各族人口构成情况如下表:

    1982年漠河县各民族人口分布状况统计表
表24—7   单位:人



    全县各民族人口比较表
表24—8   单位:人



  二、性别构成

1912年(民国元年)。漠河总人口465人,男性262人。占56.3%。女性203人,占43.7%,
男女比例相差12%。

  1915年,连崟镇人口 162人。其中男性112人,占69.1%。女性50人,占30.9%。男女比例
相差38%。

  1916年,全局人口有1 180人,男性984人,占83.4%。女性196人,占16.6%,男性比女性
多67%。

  1917年,全县总人口869人,男性760人,占87.5%。女性109人,占12.5%,男性多于女性
75%。

  1918年,全县总人口918人,男性856人,占93.2%。女性62人,占6.8%,男性比女性多86%。

1920年,全县总人口1 172人。其中男性1 090人,占93%。女性84人,占7%,男性比女性
多86%。

1925年,全县总人口910人,男性782人,占85.9%。女性128人,占14.1%,男性比女性多
72%。

  1935年(伪康德2年),漠河全县总人口1 780人,男性1 439人,占80.8%,女性341人,占
19.2%。男性比女性多62%。

1953年,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漠河人口总数为706人,其中:男性458人,占64.9%,女
性248人,占35.1%,男性比女性多29.8%。

  1964年,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时,漠河地区,总人口为1 199人。其中:男性 707人,占
59.0%,女性为492人,占41.0%,男性比女性多18%。

  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全县总人口为 47 705人。其中:男性为25 694人,占
53.9%。女性为22 011人,占46.1%,男性高于女性7.8%。

  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全县总人口为 84 983人。其中:男性为45 423人,占
53.4%。女性39 560人,占46.6%。男性比女性高7%。

   漠河县历年人口性别比例变化表

表24—9  单位:人



  三、年龄构成

  70年代,境内人口年龄结构基本属于青年型,14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10.5%,65岁以上
人口占总人口1%。80年代,28~45岁的人口占总人口的60%,人口的年龄结构开始由青年型向
老年型转化。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各龄组人口统计表
表24—10   单位:人



   1982年全县劳动年龄人口状况
表24—11   单位:人



续表24—11



  四、婚姻构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漠河境内人口多属内地而来,单身汉约占 80—90%,有配偶者
为少数。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安居乐业,成家有室者增加,但因女性人口过少,男女比例失
调,仍有一部分男性独居。70年代后,男女比例趋于平衡,男女择偶均有对象。

   1982年漠河县15岁以上人口婚姻状况
表24—12   单位:人



   1982年漠河县婚姻年龄状况调查表
表24—13   单位:人



  五、文化构成

  1949年前,全县基本属于文盲或半文盲区。建国后的50年代,经过扫盲识字,文化结构有
所改变,60—70年代,具有中、小学文化程度人口增加,到80年代后,全县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的人口逐年增加,但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属文化落后,人才奇缺的县份。1982年全
县有大学毕业生169人,1990年为1 299人,比1982年增加1 130人。

  1982年漠河县文盲半文盲人口统计
表24—14   单位:人



续表24—14  



   1990年漠河县各种文化程度构成表
表24—15   单位:人



  六、职业构成

  1914年(民国3年),漠河设治局有人口820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0%,商业人口占10%。
(总人口中未统计采金业人口)。此外.还有从事狩猎业的鄂民122人。

  1915年(民国4年),设治员赵春芳调查境内从事采金业人数为6 362人,占总人口的88.6%,
从事农业的人口占10%,经商的占1.4%。

  1918年(民国7年),全县人口总数为2 201人,其中从业者 092人,占总人口的95%,无业
者109人,占5%。在从业人数中,从事采金工业的有1283人,占人口总数的58.3%;从事农业的
为215人,占9.8%;从事商业的有92人,占4.2%;从事妓女职业有 57人,占2.6%;其它服务业
人数为208人,占9.5%;公共处所管理人员为346人,占15.6%。
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从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1930年(民国19年),全县人口 1 157人。其中,农业人口328人,占28.3%;经商者25人,
占2.2%;采金业人口573人,占49.5%;服务业231人,占20%。

  伪满统治时期,据伪黑河省总务厅康德2年至7年统计。从事手工业者9人,伪康德2年统计
从事农业者324人,从事木材生产的有 208人,从事采金业的有1 306人,从事商业者41人,从
事服务业有5人,从事邮电业4人,从事教育人员7人。1982年各行业人口构成见下表:

   1982年漠河县各行业人口统计表
表24—16   单位:人



   1982年漠河县全县各种职业人口数统计
表24—17  单位:人
000041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