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丧葬

第四节 丧葬




  
  老者死去,本地称为“过世”、“仙逝”,也称“寿终正寝”,办老人丧称“白喜事”。
本地未有火化场,不论年青年老者死去,均用棺葬,棺材料均选用本地特产质地坚韧,抗腐性
强的落叶松木。按棺木厚度分,本地造棺12岁以下死亡少年一般用厚板制简易木棺,俗称“狗
碰”。一律白楂不刷油不着色,放入山里不埋土,不书名堂,不树碑;成年人死亡,制棺多采
用“三五棺”,即“三寸帮、五寸天”,底为二寸;老者死亡棺木一般采用“四六”棺,即“四
寸帮,六寸天”,棺底为三寸。亦有比“四六”棺略大者,但视其能否搬动为宜。丧葬规模按
死者的政治经济状况而定繁简。

  送终 病者临危时,子女及家人要到场日夜守候,听其临终前的嘱托。病者咽下最后一口
气,守在身旁的子女及家人称为“送终”。

  停尸 病者临死,已发出临终信号,或以言语或打手势等,加之守护者的判断,在咽气前
要把预备好的寿衣穿上,本地有“临死连裤子都穿不上”之忌。死后,家人要替死者擦脸、梳
头、穿鞋、戴帽后,搭一停尸排将尸体移上,覆以白布单。

  灵棚 本地出殡一般要等3天后,一般人死后要搭一座灵棚,棚门贴上挽联,挂上椁头纸,
以示邻里。

  报丧 报丧即是将死讯告之亲友。前来奔丧的亲友,有带纸的,有的向死者家捐款。奔丧
要给死者磕头,其守灵之子要陪前来奔丧者同磕。

  戴孝 近年为死者戴孝已较旧时从简。重孝以一尺宽,6 尺长的白布缠腰,露出二尺左右
的布头;一般孝用二寸宽一尺长的白布别在帽子上;戴孝如果是孙辈者,一般在孝布或黑纱上
一寸左右的红布。出殡后,其子女及戴长孝者,将白孝布换下,每人用黑布,做成袖标状,上
用白线绣成一“孝”字。

  入殓 将棺木移入灵棚内,将尸体安放棺内,称“入殓”。死者入殓时,家属及亲朋皆于
两侧相送之状。

  守灵 尸体入棺后,孝子轮流侍守棺侧,朝夕不离。灵前摆一供桌,中间供奉死者灵牌,
两侧摆供品,供品主要是死者生前喜欢吃的馒头、米饭、各种水果等,如死者生前会吸烟,会
喝酒。也要供上烟酒之类。也有供桌中间不摆灵牌的,以灵前头所书死者灵位牌代之。孝子守
灵用一瓦盆烧纸。亲朋好友吊孝,由孝子跪拜迎送。

  举哀 死者入殓不举哀,象征性哭几声。举哀是在第三天早晨临出殡前,将棺盖打开,让
死者儿女、家属、好友最后瞻仰一次遗容,然后封棺。此时子女家属以哭代言,嘱咐死者莫要
挂念世事,好好安息。

开光 开光是举哀前,由侍者给死者最后整容,称开光。用一只竹筷子裹棉球,沾酒精擦
死者五官,擦者口说:“开开眼光”,其孝子面对死者答曰:“亮堂堂”。以下如此:“开耳
光”,“听远方”;“开鼻光”,“闻芳香”;“开嘴光”,“吃八方”;“开脸光”,“净
光光”。

封棺 瞻完遗容后,由木工左手持铁钉,右手握斧从左右两边将棺材天(盖)钉死。当木工
钉左边时,由孝子在旁喊爸(妈)向右躲钉,钉右边的时候喊向左躲钉。

  出殡 本地出殡为清晨,冬季一般早8点左右,夏季一般早晨 4~5点。旧时出殡由孝子扛
幡引路,现改为在灵车上孝子抱棺头。出殡时,先将灵棚拆掉,本地棺木较大,一般不用人抬。
用大绳将棺木捆住,用吊车将棺木吊上汽车,当棺木离地时,开始摔丧盆。出殡车队顺序一般
是灵车在前,后面是3辆载沙土的翻斗车,后面是送葬的车。出殡用车按规定要交一定的费用。

安葬 棺至墓地,再用吊车将棺木放入圹内摆正,用油毡纸将棺木裹严,在灵头点上长命
灯,然后将 3车土倾卸棺上,送葬人用铁锹将棺木培严,在坟头前以扇形摆放亲友送的花圈。
入葬后,送葬人每人喝一口酒,吃一块饼干,乘车返回,进行简易洗漱,再喝一口酒或抽一支
烟,然后到饭店酒宴一次。

  圆坟 死者入葬第三天,亲人要去圆坟、添土。

  烧期 死者入葬后每7天上坟一次,共烧7个期,第49天止。

  烧周年 以逝者死亡日计算,每年烧一个周年,共烧 3个周年止。烧周年,一般远路的亲
属也要赶来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