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灾害种类

第八章 自然灾害

第一节 灾害种类




  一、低温冷害

  密山地区作物生长季所需热量主要在5至9月之间,这段时间月平均气温总和不可小于83.2℃,
如果出现低温现象,农作物就会受到冷害而减产。建国以来,密山受低温冷害影响的年份有1954
年、1960年、1964年、1969年、1971年、1972年、1974年、1981年,其频率平均四年出现一次。
历史上由于低温而造成大幅度减产的年份有1969年、1971年、1972年、1981年。

  二、旱 灾

  1949年以来,密山县曾出现春旱13次,夏旱12次,秋旱10次,约两年一次。春夏降水少,
气温回升快,空气干燥,加上春风大,土壤水份蒸发迅速,影响旱田播种,有时旱到 6月中下
旬,造成水田缺水,大田作物的禾苗“卡脖旱”。1943年、1963年、1975年、1977年,全县旱
情严霞,造成减产。

  三、涝 灾

  1949年以来,密山县曾发生春涝2次,夏涝6次,秋涝13次,降雨多集中在夏季,暴雨强度
大,降雨日数多,土壤粘重,河道狭小,排水不良,酿成涝灾。较大的涝灾年度有:1956年、
1960年、1964年、1965年、1969年、1974年、1981年。

  四、风 灾

  密山有两条风道,一是穆棱河河谷风道,从二人班乡进入密山,经太平乡延穆棱河谷向密
山镇、杨木乡、八五七农场以东吹去,这股风,多由春、夏两季的西南大风形成;二是低山丘
陵山谷风道从八五五农场入境,经富源乡、青年水库、密山镇一直向南,这股风道是处于低山
丘陵山谷地带形成“喇叭口”式,风从口中刮入,越刮越大,因此,密山地区冬季北风增多,
由于这两股风的综合影响, 致密山镇、杨木乡、八五七农场一带风速偏大,大风次数较多。7
级至11级大风经常出现,如:1960年、1963年、1964年、1971年、1972年、1973年、1981年都
造成不同程度风灾。

  五、霜 冻

  密山, 9月份农作物处于“灌浆”、乳熟期,寒潮袭来,出现霜冻,近地层气温骤然下降
至 0℃以下,作物冻僵,籽粒空瘪。密山有“不怕春霜打,就怕秋霜冻”之谚。常年受霜冻危
害的主要地区是西:北部山区。个别年份早在 8月见霜,危害更大。1969年、1972年、1977年
都有受霜冻害的记载。

  六、冰 雹

  雹灾区,处于山前丘陵漫岗地区。“雹打一条线”,密山有 3条冰雹路线,即北、中、南
3路,中路最强烈,受灾最重的有八五五农场、富源乡、裴德镇、双胜乡、兴凯乡等地区。1957
年、1965年、1967年、1969年、1971年、1972年、1973年、1976年、1977年、1979年、1981年
全县不同地区都曾受到冰雹灾害的打击。

  七、病虫害

  密山农作物病害主要有;稻瘟病、水稻绵腐病、小麦秆锈病、小麦叶锈病、玉米黑粉病、
玉米大斑病等,农作物虫害主要有:金针虫、蛴螬、蝼蛄、小地老虎、粘虫、玉米螟、大豆食
心虫、高粱芽虫、稻负泥虫等。病虫害多发生于6至9月之间,特别严重的是1981年,全县蛴螬、
粘虫普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