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妇女联合会
第四节 妇女联合会
密山县妇女联合会(简称妇联),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妇女群众组织。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于1931年成立密山县反日救国妇女会。它通过公开的、秘密的、
非武装的、武装的等各种斗争方式,进行了长期斗争,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1946年至1949年,妇女会组织广大妇女,积极参加了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建立和保卫密山
县人民民主政权,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至1985年期间,各级妇联组织,继续组织动员广大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沿着社会
主义道路,取得了男女平等的地位,在国家建设、地方建设、家庭建设和民族繁荣等方面,都
发挥了它所特有的“半边天”的作用。
一、机构沿革
1931年,在中国共产党绥宁中心县委领导下,成立密山区反日妇女会。当时,由十多名成
员组成,多系抗日人员的眷属。负责人李雅艳(朝鲜族)。
1932年10月,李根淑(朝鲜族)任中共密山区委委员兼妇运会主任。
1933年10月,李根淑任中共密山县委妇运部长。
1934年10月密山游击队与东北人民革命军合并,组成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调李根淑任
四军妇女主任。
此后,密山妇运工作转入地下斗争。
1946年,密山县各区、村公开成立妇女会,组织动员妇女参加土改、支前和争取人民民主
解放斗争。1948年成立密山县民主妇女联合会,区设妇女委员会,村设妇女代表会委员。年末
召开密山县第一届妇女代表大会,1953年召开密山县第二届妇女代表大会。1956年 6月15日召
开密山县第三届妇女代表大会,出席代表 311人,选举本届执行委员会委员23人,县妇联主任
暂缺,副主任主持工作。1959年4月28日,召开密山县第四届妇女代表大会。1961年9月11日,
召开县第五届妇女代表大会,会前按全县妇女总数(16岁以上的妇女)的千分之六选出代表 370
人,出席会议的代表301人。1963年3月5日召开县第六届妇女代表大会。1965年9月24日召开县
第七届妇女代表大会。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各级妇女组织停止了正常的活动。
1968年3月8日召开密山县第八届妇女代表大会。是以密山县革命妇女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
讲用会的名义召开的。出席会议的代表 296名,列席代表56名。大会选举产生了密山县革命妇
女代表大会常设委员会。
1973年6月10日召开密山县第九届妇女代表大会,恢复县妇联。1977年3月 8日,召开县第
十届妇女代表大会,大会选举产生本届执行委员会委员33人,常务委员 9人。1981年10月14日,
召开县第十一届妇女代表大会。
二、主要活动
(一)发动妇女参加民族民主解放斗争:1931年密山反日妇女会,宣传抗日,发动群众捐款
资助游击队,为抗日武装筹粮、送给养、买药品、运弹药、递情报、站岗放哨,支援抗日斗争。
1934年,平阳镇、半截河、柞木台子、白泡子、西大林子、半拉城子、五道岗等妇女会,号召
人民反满抗日。
1946年至1948年,各区、村被压迫妇女参加土改斗争、建政支前、翻身求解放等民主运动,
提高了妇女政治地位。
(二)组织妇女参加生产建设:1949年至1953年,妇女破除“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的旧习
俗,直接参加生产。据五个区统计,1951年有1,931名妇女参加生产,收入491.2万元(旧人民
币 ),其中冬季编织草袋75,056条,收入319.2万元,超过上年副业总收入。1952年,有48名
妇女参加当时仅有的3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参加大、中、小型互助组的妇女为 8,120人;暂时
单干的劳动妇女为4,138人。1955年,全县妇女劳动模范43人,占劳模总数的 17%。1961年,
城乡妇女社会职业构成发生重大变化:城镇女职工 2,876名,占职工总数18%;农村妇女任书
记、社长9人,生产大队干部89人,其他管理人员96人。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生产遭到破坏。妇女参加生产受到严重干扰。
1980年农村推行家庭生产承包责任制。1981年全县妇女劳力种植烤烟8,500亩。1982年,
家庭副业获新发展,妇女成为副业生产的主要力量,全县养猪专业户226户,养猪重点户583户,
共养猪5,598头;养奶牛户16户,共养奶牛46头;养黄牛专业重点户179户,共养黄牛560头;
养羊专业重点户138户,共养羊6,943只,养家禽 5,615只;养兔3,527只。家庭副业收入,
由上年人均50元增加到人均70元。1984年家庭副业专业户达2,674户,其中年收入万元以上的
有35户。
(三)扶植发展幼托教育:1979年,办托儿所343个,幼儿园108个。1980年托儿所达 490个,
入托儿童5,014人,幼儿园达214个,入园儿童达10,400人。1981年,组织密山镇 4个幼儿园
开展教学观摩活动,吸收全县244名幼师观摩学习,提高了幼教水平。1984年幼儿园达519个,
幼师701人,保教人员900人。
(四)开展创建“五好”家庭活动:1982年“五好”家庭18,046户,好媳妇2,366 人,好
丈夫2,274人,好婆婆1,845人,好邻居4,297户,好妈妈930人,好妯娌501人,后进家庭变
先进2,274户。1983年,“五好”家庭29,079户,好婆婆1,622人,好媳妇 2,078人,好丈
夫1,944人,好妈妈2,645人,好邻居1,256户,后进家庭变先进1,427户。1984年“五好”
家庭35,792户,建妇女之家894个。1985年妇女之家达1,015个。通过妇女之家,教育妇女自
尊、自爱、自重、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