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学生体育运动 一、冰雪运动
1951年密山中学把冰雪活动列为体育课内容之一。1952年,密山中学有冰刀、冰滑子 200
余双,全校有近千名学生会滑冰。1958年,密山县组建了一个80多人的体育运动队,速滑纳入
业余训练的日程。1960年,县体训班速滑队员李宝今、崔京子、文花子等人的速滑水平接近国
家一级运动员水平,李宝今调到国家女子速滑队、并多次出国参赛;崔京子、文花子调到省速
滑队。1961年,密山县成立青少年业余体校,增设速滑班。1970年10月,密山县业余体校,速
滑班队员孙淑华、高宝石、刘丙琴、王铁军、吴锦霞等先后调到牡丹江地区速滑队。1973年,
县体校学生伟清在地区四县邀请赛中以 1′59″的成绩获得女子速滑千米冠军。1979年,全县
浇冰场 32处,维修天然冰场46处。有冰刀420副,板刀1,780副,自制土冰刀 660副,土滑子
1,920副,参加冰雪活动的学生达24,700多人。
1980年以来,城乡儿童冰雪活动活跃,全县浇冰场109个,全县有冰刀540副,木板冰刀2,706
副,土冰刀294副,各种“单腿驴”、“冰爬犁”等1,264副。1980年1月30日,曲桂花在地区
少年速滑赛中以55″7和1′56″4的成绩,获得女子500米、1,000米的冠军;同年 7月密山县
第三小学被省委命名为省级速滑传统项目“基点校”。1981年 2月18日,地区召开小学生速滑
比赛,太平公社庄兴小学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1982年12月在地区召开县级速滑赛中,本县获
得男、女团体总分第一名,并有4名运动员被选为地区代表队员参加省级比赛。1983年 2月2日,
在牡丹江市召开省、地“基点校”速滑运动会,密山县第三小学,太平公社庄兴小学出席参赛,
第三小学获得团体总分第三名。1984年10月20日,县体委发出了《进一步开展全县性中小学冬
季冰雪活动》的通知。城乡广泛深入地开展冰雪活动,全县修冰场158个,有冰刀 7,417副,
参加冰雪活动人数:城镇中学生4,577人,小学生4,222人;农村中学生1,700人,小学生19,353
人。密山县将1985年12月定为全县“北国少年爱冰雪活动月”,月末经过查比、验收,结果如
表:
1985年12月参加冰雪活动统计表 单位:个、名
密山县速滑最高纪录
续表
二、田径运动
密山县于1948年召开中、小学生综合性体育运动会,全县13个区均派代表队参加,参赛运
动员 500多人。1949年始,各学校正式开设体育课,体育老师除各区中心完全小学校外均为兼
职体育教师,从1950年开始各学校陆续配备专职体育老师,1950年至1957年,全县共召开各类
运动会22次,参赛运动员达3,200人次。1958年至1966年,全县共举办各类运动会39次,其中
学生运动会24次。1966年至1976年“文革”期间,以军训代替了体育活动。1978年,学校的体
育活动恢复正常。1979年 3月,城镇中小学开展了广播体操比赛活动。10月,举行城镇中小学
环城和篮球比赛活动。1980年,“五·四”召开中学生火炬环城接力赛,“六·一”召开城镇
小学生篮球赛;“七·一”召开朝鲜族中小学田径运动会; 9年11日召开密山镇中学生田径运
动会。1981年9月,召开全县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分别有8名学生创造了密山县的中小学男子400
米、4×100米、1,500米;女子 100米、200米、400米和跳高、三级跳远新纪录。1982年 5月
29日,召开密山城镇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女子 100米、男子跳远、女子跳高、女子跳远、铅球
等项目创造密山县的新纪录。 1983年,密山参加牡丹江地区田径运动会, 朝中男子运动员以
32.28米的成绩创造牡丹江地区铁饼(1.5公斤)项目的新纪录,在县城小学生运会上,分别有男
子400米铅球、手榴弹和女子铅球刷新密山县的纪录。1984年5月11日全县召开中学生田运会,
5月29日召开朝鲜族中小学生足球、排球运动会。9月18日,召开密山县中小学田径运动会;12
月30日召开城镇中小学环城赛。同年,密山县代表队参加地区召开的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得
团体总分第一名, 1名运动员破地区三级跳远纪录。棋类比赛,少年组获得全市第二名。1985
年,举行第四届青少年“五·四”火炬接力赛。中学组密山三中取得第一名;小学组实验小学
取得第一名。 7月19日,召开朝鲜族第四届足、排球运动会。排球:县朝中女队取得第一名,
黑台朝中男队取得第一名;足球:黑台朝中女队取第一名。10月在地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
县摔跤代表队,少年组:48公斤级,58公斤级,90公斤级均取得第一名;田径代表队取得团体
总分第二名。同年在地区聋哑人运动会上,密山县代表队女子团体总分第一名,男子取得团体
总分第二名。10月25日,县体委发出《关于任命县传统项目基点校的通知》,根据各学校的体
育运动开展情况,分别任命第三小学和实验小学为田径基点校;实验小学和第四小学为篮球基
点校;太平乡庄兴小学为速滑基点校;密山县朝中为足球基点校;和平乡东明小学为排球基点
校。
三、体 操
(一)广播体操
密山县从1951年推广第一套广播体操以来,到1985年发展到第六套广播体操。全县城乡各
中小学普遍开展广播体操活动。并经常举办表演和开展全县性的体操查比活动。
(二)推行劳卫制
1954年全县部分中小学试行《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简称劳卫制)。密山中学全校师
生均参加劳卫制活动。1955年春,经过测算,达标人数占 65%。凡合格的均发给劳卫制合格证
书。1959年本县劳卫制活动终止。
(三)推行达标活动
全县中小学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发展达标活动
1981年,全县共有53,807名中小学生参加各项达标锻炼活动,经测验及格人数已达17,337
人,占参加锻炼人数的32.5%,其中城镇中小学占应测人数的40%以上。密山中学达标率由1980
年的50.1%提高到64%。1982年,城镇中小学达标的有5,940名,占学生总数的 70%。凡已达标
的学生分别发了证章和证书。1983年11月10日统计,城镇中小学生已有7,876人达到了《国家
体育锻炼标准》,占应测人数的77.5%。农村中小学已有19,876人达标,占应测人数的 51%。
1984年,城镇中小学达标人数8,115人,占总人数的78.5%;农村中小学21,580人,占总人数
的 54%。1985年城乡中小学生属“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及格人数达 26,994人,其中:中学级
7,494人,小学级19,500 人。密山镇第三小学从一年级开始抓培训,取得优异成绩,被省体
委评为省传统项目基点校。
(四)推行眼保健操
1965年全县部分中小学试行眼保健操,利用课间开展眼保健操活动,按眼部穴位刺激神经,
解除眼疲劳,防止青少年视力减退起到良好的效果,1978年全县中小学普遍推广,青少年学生
近视逐年减少。二中、知一中学、白泡子中学达标率 40%;实验小学、第二小学、知一小学的
达标率占43%以上。
密山县小学生田径最高纪录
密山县中学生田径最高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