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文艺创作

第二节 文艺创作




  一、小说创作

  70年代,塔河区业余作者的短篇小说开始散见于《大兴安岭日报》、《大兴安岭文艺(北
极光)》上。进入80年代,著名的小说作者有被称为“塔河三才女”中的迟子建、朱哂之、迟
子建的中篇小说《沉睡的大固其故》、《那丢失的》等中短篇小说,在全国十几家大型刊物上
发表,多篇作品被中国作家协会刊物《小说选刊》转载。作者1989年前的作品,被作家出版社
集成《北极村童话》作品集出版,且有多篇作品被翻译到国外。朱哂之的小说《那年,我穿着
黄棉袄》,1983年发表在《北方文学》上。比较活跃的作者还有刘忠军、王世俊、刘丽、王文
杰、王洪志、胥兆刚等人。

  80年代,除小说创作外,散文(杂文)、报告文学创作也十分活跃,先后有9篇作品发表于
省内外地市级以上报刊,其中王义明的散文《云彩和大地》、杂文《生活方式浅议》、《为破
壁的欢呼》于1983年和1986年先后发表在《黑龙江日报》和《新青年》上。“塔河三才女”中
的杨艳杰(笔名雪村)的报告文学《充满泥泞和鲜花的路》,于1987年发表在《妇女之友》上;
白云涛的散文《牡丹花开了》、《那失落的情感》于1987年分别发表在《延边日报》上;董福
杰的散文《在孔子故乡》于1985年在《少年文艺》上发表;程进先的散文《秋色浓浓忆母亲》
在1989年9月《大兴安岭日报》国庆征文活动中获二等奖;孙志亮的散文《夜宿依西肯》在1989
年9月《大兴安岭日报》国庆征文活动中获佳作奖。

  二、诗歌创作

  塔河县的诗歌创作活动是伴随着大兴安岭的开发建设开展起来的。1955年以来,一些反映
林业职工在人迹罕至的茫茫林海中艰苦创业的诗歌作品和鄂伦春族歌颂党和毛主席、歌唱新生
活的诗歌作品,开始在林业职工、鄂伦春族群众中创作出来,在职工农民中流传。1963、1964
年,被誉为鄂伦春诗人的郭其柱,在《人民文学》、《诗刊》、《北方文学》、《黑龙江民歌》、
《黑河日报》发表了大量的诗作,内容均为歌颂共产党、毛主席,歌颂解放、歌颂新生活。1965
年,大兴安岭开始大规模开发建设,塔河的人口增加,一些业余诗作者的作品开始见著报刊杂
志。塔河县最早发表作品是绣峰镇周绍庭,60年代末开始诗歌创作,先后出版了《五月的河流》、
《阳光与五月》两部诗集,其作品散见于《诗刊》等国家级和省地级报刊上。发表诗作最多的
作者是“塔河三才女”的杨艳杰,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逐步走向全国诗坛。1986—1987年,
杨艳杰有32首作品发表于《诗刊》、《人民文学》、《解放军文艺》、《新作家》、《诗歌报》、
《黑龙江日报》等报刊杂志上。1989年11月,长春出版社出版了王守义的诗集《松风集》,书
中收录作者1967—1989 年业余创作的诗歌72篇143首,其诗作为传统格律诗。与《松风集》同
时出版的还有王守义主编的诗歌散文集《固其故情思》,书中收录塔河县64位业余作者的诗作
74首、散文21篇。1990年10月,长春出版社又出版了王守义、张桂忠合著的《森林儿歌》,书
中收录二人创作的儿歌101首。。

  常年坚持诗歌创作,不断有作品在《诗刊》、《春风》、《江城》、《青年诗人》等省地
报刊发表的业余作者还有王义明、张桂忠、刘忠君、朱明东等人。前后在塔河诗坛上发挥过骨
干作用的诗作者还有崔洪祥、王世俊、王晨光、王晓霞等人。经常投稿且有作品发表的诗歌爱
好者还有30余人。

  三、书法、篆刻、摄影创作

  塔河县的书法篆刻创作始于70年代,兴盛于80年代。1973—1979年,塔河区文化馆举办小
型书画展6次;1980—1992年,举办7届全县规模书画摄影展。朱宏书法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
并获奖,1981年一幅书法作品入选省书法家协会并进京展出,一幅作品入选黑龙江、浙江二省
书法展,同时为《浙江青年》杂志题写刊名。1985年7月,其书法作品入选哈尔滨市赴日本浜
库书法展,9月,其书法作品参加日本千叶县中日书法作品展。马恩玺、韩玉军、邵显钧的书
法作品分别于1981年、1987年获省书法篆刻展览三等奖和省第四届书法篆刻展人选奖。1989年,
马恩玺、韩玉军、李迎全、耿少华、陈录、贾德义、黄迪新、朱贵林、耿继斌9人的魏书、行
书、楷书、隶书、草书作品入选大兴安岭地区赴省书法展。1985—1987年,吴邦鼎、吴国峰、
朱贵林3人的书法作品多次在大兴安岭地区书法展中荣获一、二、三等奖。

  吴国峰、贾德义、邵显钧的硬笔书法作品于1987年获全国“文明杯”书法大赛优胜奖,贾
德义、邵显钧获硬笔书法四段级位。张明洲、段维义的硬笔书法作品于1988年10月在大兴安岭
首届硬笔书法展中分获一、二等奖。

  田守学的篆刻作品,1989年2月在《青年书法报》发表并获全国青年篆刻八段级位。贾德
义的篆刻作品于1988年入选黑龙江省第二届西北艺术节展。

  塔河县常年坚持摄影创作并有作品在县以上各级影展中入选获奖的专业摄影工作者、业余
摄影爱好者共30余人,其中在国际、国内摄影大赛中获奖的作者有2人。赵彦斌的摄影作品《童
年的创伤》、《别生气》二幅作品,入选1986年在日本东京举办的、有22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
第16届亚洲太平洋地区国际摄影大赛,其中《童年的创伤》获铜奖。1984年其作品《桦林静悄
悄》、《猎手》人选黑龙江省图片展并赴日本北海道展出;1983—1986年 有5幅作品在黑龙江
省第二届摄影比赛和十五、十六、十七届摄影艺术展中入选和获奖;1991年10月省抗洪摄影展
中有摄于塔河“七·一”洪水的5幅作品入选。塔河县文化馆摄影辅导员李庆森的摄影作品《银
河落九天》,1987 年入选中国风光摄影展和“可爱的中华”摄影艺术展;1985—1988年,其6
幅作品分别在省职工摄影艺术展、省天鹅摄影双月赛、省天鹅艺术节及十四届影展、首届6 省
市群众艺术馆交流展、省文化厅、省影协、省群众艺术馆摄影赛中入选和获奖;另有二组专题
照片在《了望》、《中国林业教育》上发表;多幅作品在县地级影赛中获奖并为企业拍摄广告
图片和画册。摄影爱好者宁庆利、李庆恩的摄影作品《风雪情》、《小荷才露尖尖角》,1986
年在地区“大兴安岭在前进”影赛中获奖。

  四、音乐舞蹈创作

  塔河县音乐创作词作者主要有程进先、朱宏、曹恒、张桂忠、程前、李迎全、潘兰宝等人,
曲作者有朱宏、曹恒、朱贵云、高敏成、于延伟、邢炳仁等人。1980,程进先作词、中央民族
乐团杨大成作曲的歌曲《小白桦》被选入林业部、中国音乐家协会联合主办《绿云里的歌》歌
曲集并获绿叶奖;1982年,由程进先作词、杨大成作曲的歌曲《密林中的小路》被中国唱片社
录制成唱片;1984年,朱宏作词作曲的歌曲《呼玛美》,在中央电视台播放。1982—1989年,
有20余首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家乡、歌颂大森林的歌曲被上述词曲作者创作出来,并多次
在大兴安岭历届职工文艺汇演中获创作奖。

  舞蹈创作仅服务于县内演出和参加大兴安岭地区职工文艺汇演,偶有外地慰问演出。主要
创作人员有刘连国、朱贵云、周士英、王少民、徐正义、刘锦清、张永凤等人。自70年代初陆
续创作出表现美丽大自然的《彩虹》、《清清的山泉》;表现农业大丰收的《晒粮场上》;表
现林业生产的《筑路战歌》、《林海战歌》、《伐木曲》;表现军民鱼水情的《雪山顶上》、
《巡逻之歌》等16个舞蹈节目。

  五、美术创作

  塔河县美术创作活动随着1965年大兴安岭的大规模开发建设逐渐发展起来的。当时的美术
创作群体是部分大专院校分来的大中专毕业生和职工干部中的业余美术爱好者。1966年“文化
大革命”开始,职工干部中一批美术爱好者积极参加宣传活动,形成了第一批美术爱好者。1969
年和1972年,这些业余美术爱好者分两批先后调入塔河区电影院和塔河区文化馆从事专业美术
工作。1972年以后,通过多期美术培训班的培训和组织重点作者去哈尔滨、北京参观画展及聘
请大专院校美术专家教授来塔河讲学,形成塔河县第二批、第三批业余美术创作群体,这些业
余美术爱好者后来大部分都从事中小学美术教学和党政群团的宣传、摄影工作。1973—1976年
在文化馆画廊举办6次小型美术作品展览。1977—1989 年,活跃在塔河的美术工作者主要有陈
军、赵振华、朱波、谢仁杰、庞少东等,他们在为青少年组织的美术培训班上授课,培养出一
批美术爱好者。1980—1992年,举办全县规模的大型书画展7次。从1977 年开始,塔河县专业
美术工作者和业余美术爱好者的美术作品多次在全省和全国美展中入选和获奖。1977年,陈军
和杜鸿年合作的版画《送饭归来一路歌》入选黑龙江省青年人美术作品展;1984年,陈军的油
画《检尺姑娘》入选全国六届美展,并获林业部1985年美展优秀作品奖,丝版画《抚》,1985
年人选全国“三版”美展,油画《伐木人》、《隆冬》,1988年入选全国林业美展,其中《隆
冬》曾发表在《黑龙江日报》上。李迎全的中国画《硕果》,1986年获全省美展佳作奖,版画
《悠悠岁月》1987年入选首届西北艺术节美展。吴邦鼎的漫画《笑逐颜开》,1984年入选黑龙
江省第二届漫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