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植树造林
第二节 植树造林
北安县虽属半山区,但平原地带林木早已砍伐殆尽,都成了光腚屯。自从中央号召开展
植树造林以后,就执行了“依靠社队集体造林为主,积极发展国营造林,并鼓励社员个人植
树”的方针,走国家、集体、个人都来兴办林业的道路。实行社造社有,队造队有,合造共
有,社员在房前屋后和生产队指定地点植树永远归个人所有的政策。
植树造林主要是抓好薪炭林、防护林和水土保持林的营造。
薪炭林。按照省革委关于切实抓好营造薪炭林工作的通知要求,每户营造三亩左右,具
体落实到地块,以解决烧柴,收益归已。全县到1982年末有薪炭林2968亩。
防护林。为了防止灾害和保持水土,使粮食高产稳产,营造了农田防护林。农田防护林
,主要配置和主风害方向垂直,主带间距300——450米,副带距离1000米。网眼面积450——
675亩,庇护70万亩农田。采用稀疏结构林带。全县从1975年到1979年,共营造农田防护林3
3750亩,保护农田50多万亩。农田防护林共有树木2192万株,以杨树为主。树高达7米,胸径
8厘米,单株蓄积量0.027立方米,总蓄积量591840立方米。
水土保持林。为涵养水源,调节水流,减少地表迳流,防止水土流失和冲刷,重点治理
风剥地、岗坡地和水打沟。全县有这类土地30万亩,到1979年,已造防护林、护坡林、护堤
岸林22990亩。
一、实行科学造林。
为了加快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步伐,本县制订和推行八项技术措施:①适时早造。抓
住麦播后、大田播种前和雨天前后易于成活的时机,适时顶浆造林。②严格要求苗木规格质
量。造林苗木,必须根系完好,苗干粗壮,顶芽饱满。凡是劈根、破皮及松树苗没顶芽的,
一律禁止用来造林。③加强苗木保护。杨柳条(穗)越冬时一定用湿沙埋好,造林前必须浸泡
三昼夜。松树苗及其它苗木,一定要防止根部风干,并且要进行假植,做到随栽随取。④细
致整地。造林地块必须整平耙细。⑤合理密植。大苗株行距1.5米,小苗行距1米,株距1.5米
,植点成三角形。杨柳插条株行距0.5米。⑥精心栽植。要做到“挖大坑,栽当中,培湿土,
踩实成,不窝根,不露根”。⑦做好抚育管理。及时浇水、除草,确定责任制,实行奖惩制
度。⑧加强领导。造林时领导挂帅,并确定质量检查员,核实面积,登记造册,建立林木档
案,发放林照。
二、农村人工林初见效益。
植树造林工作,引起了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重视,并且采取了有效措施,造了大面积
的人工林,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植树造林已初见效益,50年代初胜利公社、自民公社自联大
队、新兴公社模范大队人工造的落叶松已成林,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就能做檩子、脚手杆等
,一棵价值二、三十元。这一事实教育了群众,推动了集体造林的发展。但个别地方还存在
着年年造林不见林的现象。国营造林好于集体造林,集体造林好于零星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