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县城、公社第一节 县城黑河 黑河位于爱辉县东部沿江平原,北临黑龙江,南靠小兴安岭,隔江与苏联布拉戈维申斯
克(海兰泡市)对峙。精奇里江(苏境结雅河)与黑龙江在黑河下游三公里处交汇,历史上将这
两条河流汇合处附近形成的一片平原称之为黑河盆地。1983年末统计,黑河有居民12,744户
,51,549人,占地8.7平方公里。
黑河始建于何年,现无据可考。但是,三百年前,1651年沙俄侵华分子哈巴罗夫经精奇
里江入侵黑龙江时,却记述了在今黑河附近结雅河口对岸有个达斡尔酋长科科列伊的村寨。
科科列伊酋长和托尔加城(现爱辉址)酋长托尔加是江东旧爱辉,图伦恰酋长的子弟。1854年
马克随同穆拉维约夫入侵黑龙江时曾到过黑河和小黑河。他说:“我们经过大黑河屯,村中
约有四十栋土房,散布于树荫之中。每栋土房附近都有围着篱笆的菜园……经过位于同一河
岸上的第二个叫做小黑河屯的不大的村庄,在这个村庄下边三俄里处,经过结雅河河口。”
(马克:《黑龙江旅行记》页150。)这是对黑河镇的前身大黑河屯、小黑河屯比较早的、又较
为详尽的叙述。为了监视沙俄武装航行,清政府于同年在大黑河屯设立卡伦。1856年穆拉维
约夫第三次武装入侵黑龙江时,在黑河对岸、精奇里江口附近(原黄河屯)建立了乌斯季结雅
哨所,并在此上游建城。1858年(咸丰八年),《瑷珲条约》签订之前改称为布拉戈维申斯克
(报喜城),我国称为海兰泡。当时海兰泡居民的食品及生活用品主要依靠我国供给,由于对
俄贸易,黑河屯迅速发展起来,甚至作为当时黑龙江沿岸最大城镇爱辉的一些店铺,也纷纷
在黑河设立分店。为了管理中俄贸易,爱辉副都统于光绪初年在黑河又设立边界厅。1900年
(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俄乱”,沙俄侵略军占领并焚毁了黑河屯。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
沙俄侵略军退出黑河后,于黑河设立了交涉局。当时的爱辉副都统姚福升委任谢泰君总管复
兴黑河事宜。谢泰君倡导招商开辟黑河之议,不到三年,黑河户数增至数百家。清末,1909
年(宣统元年),于黑河设立了黑河府,其辖境南以什健河与爱辉直隶厅为界,北自西尔根奇
卡伦北60里与呼玛直隶厅为界。1912年(民国元年),又于黑河成立黑河道尹公署,管辖爱辉
厅,呼玛、罗北设治局及沿江卡伦。1929年(民国十八年),又撤销黑河道尹公署,成立了黑
河市政筹备处。1933年(伪满大同三年)春,日军侵入黑河,同年9月,伪爱辉县公署由爱辉迁
往黑河。1934年(伪满康德元年),日伪又与黑河成立了伪黑河省公署,管辖漠河、鸥浦、呼
玛、爱辉、逊河、奇克、乌云、佛山八个县。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以后,苏联红军在黑河设立
了红军卫戍司令部,同时日伪残渣余孽还在黑河建立了黑河治安维持会与县政府。1945年11
月,第一批共产党干部进驻黑河,建立了黑河行政办事处,接收爱辉县政府和维持会,从此
黑河回到人民手中。建国后,黑河属于爱辉县所辖的黑河城区(一区)。1958年,建立了黑河
镇人民公社,镇内辖五个街道。1980年底,黑河镇从爱辉县分出,建立黑河市。
关于黑河的名称,历史上曾有大黑河屯、安巴萨哈连之称。大黑河屯是区别于小黑河屯
而称呼的,它是汉语称呼;安巴萨哈连,也有称之为阿姆巴萨哈林,这是满语称呼。“安巴
”是“大”、“萨哈连”是“黑”的意思,也是大黑河的意思。
黑河,是中共黑河地委、中共爱辉县委和黑河地区行政公署、爱辉县人民政府的所在地
。它是爱辉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1983年末统计,市内有国营、集体工业企业
75家,各种商店160家,文艺团体两家,电影院文化宫等娱乐场所4处,中等专业学校4所,中
学5所,小学6所,各种医疗、卫生机构42处,有床位419张。哈黑、黑嫩公路可与内地相连,
黑奇、黑呼、黑爱、黑罕等公路可与邻县和县内各公社相通。黑龙江水运可由黑河上达漠河
,下达奇克、嘉荫、佳木斯、哈尔滨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