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十一节 县(市)委

第十一节 县(市)委


一、中共黑河市委
1945年12月,建立中国共产党瑷珲县工作委员会(简称理珲县工委),隶属黑河地工委领
导。1946年7月-1948年10月,同黑河地工委合署办公。1948年11月10日,瑷珲县工委更名为
瑷珲县委。1956年12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将瑷珲县改为爱辉县。1969年8月,建立爱辉县
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领导人为组长,有的县是军代表,下同)。1970年9月,恢复中共爱辉县
委。1980年11月15日,国务院批准将爱辉县部分区域分出建立黑河市,并成立中共黑河市委
。1983年4月28日,又经国务院批准将爱辉县并入黑河市。县(工)委书记(组长)先后有薛志侠
、寿丹亭、贾封五、王照利、张志贤、张庆生、程延芳、俞树田(兼)、陈兆铭、张玉峰、李
光弟(军代表)、何荣显(军代表)、吴隆洲。从1980年11月建立黑河市后,市委书记有张贵生
、王怀人、刘振国、李秉德、张文树。
1956年12月-1979年12月,爱辉县共召开6次党员代表大会。1980年11月-1992年,黑河
市共召开4届党员代表大会。1992年底,有党委34个、党组9个、总支14个、支部588个、党员
5946人。
二、中共北安市委
1945年11月16日,建立北安县中心县工委,隶属黑龙江省工委领导。1946年6月,中共西
满分局决定撤销黑龙江省委,北安中心县工委改名为北安地委(又称一地委),隶属西满分局
领导。1947年9月恢复黑龙江省委,省委决定撤销北安地委,成立北安县委,隶属黑龙江省委
。1960年1月7日,成立了北安市委,划归黑河地委领导。1963年6月,恢复北安县委。1969年
6月,成立中共北安县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1980年7月恢复北安县委。1983年5月,再次撤销
北安县,恢复北安市委。县(市)委书记(组长)有史梓铭、牟海波、李介民、张克孝、李惠、
苑凭、黄克、晓钟、郭崇义、马升学(军代表)、王清和(军代表)、何英华、赵国斌、李明石
、张廷富、高俊阳,共召开15届党员代表大会。
到1992年,有党委43个、党组13个、总支45个、支部887个、党员11601人。
三、中共五大连池市委
1984年1月,省委批准建立五大连池市委。自1984年1月-1992年,市委书记有史纯健、
郝诗达、王中校、黎晶、杜方明。1992年,有党委7个、党组5个、总支8个、支部142个、党
员1257人。共召开2届党员大会。
四、中共通北县委
1945年11月16日,建立通北县工委,隶属北安中心县工委。1956年3月,通北县并入北安
县。1982年12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恢复通北县委,但没有实施。1983年4月28日,通北县再
次并入北安市。历任书记有李仰南、王占元、苑凭、王玉生、刘玉山。
1945年11月-1956年3月,共召开了3届党员代表会议。
五、中共德都县委
1945年11月23日,建立中共德都县工委。1946年8月,改为德都县委,隶属黑龙江省工委
。1946年6月,中共西满分局撤销黑龙江省委,德都县委划归北安地委(一地委)领导。1958年
8月1日,德都县并入北安市。1963年6月,国务院批准恢复北安、德都两县。1968年12月,建
立中共德都县革委会核心小组。1980年7月,恢复德都县委。历任书记(组长)有曲常川、吴飘
萍、曲常川、邱健、李达、谷德方、于祥、刘玉山、苏立贵、苑凭、张殿文、陈兆铭、孔祥
文、史纯健、孙洪志、王颖、张进运、曹振远。1992年,有党委31个、党组9个、总支5个、
支部494个、党员5683人。
1945年11月-1992年,共召开8届党员代表大会。
六、中共孙吴县委
1945年11月底,建立中共孙吴县工委,隶属黑河地工委领导。1948年2月,改为孙吴县委
。1970年2月,成立中共孙吴县革委会核心小组。1980年7月,恢复孙吴县委。历任书记(组长
)有吴飘萍、牟海波、赵天野、丁逢水、王文彬、张希德、杨德贵、田凤山、孔祥文、张玉林
、孙景林、何富全、杨国才、姚绵峰、张中元。
1945年11月-1992年,共召开10届党员代表大会。1992年有党组8个、党委25个、总支4
个、支部369个、党员2895人。
七、中共逊克县委
1946年3月,成立中共逊克县工委,隶属黑河地工委领导。1948年2月,改为逊克县委。
1968年,成立中共逊克县革委会核心小组。1980年7月,恢复逊克县委。历任书记(组长)有丁
逢水、王玉、王树棠、刘今生、张志贤、冯兴义、张希德、孔祥文、王健华、纪秉文、何英
华、矫承峰(军代表)、郭崇仪、王德祜、谢振忠、周立然、毛长锁、高俊阳、张永刚。
1946年3月-1992年,共召开10届党员代表大会。1992年,有党组10个、党委26个、总支
4个、支部279个、党员3200人。
八、中共嫩江县委
1945年11月,建立嫩江县工委,隶属嫩江省第二地委领导。1947年11月,改为中共嫩江
县委。1967年5月25日,成立了中共嫩江县革委会核心小组。1970年,划归黑河地委领导。1
972年,恢复中共嫩江县委。历任书记(组长)有扈惠民、张兴、解云清、汪秋风、武征反、覃
平、张中杰、辛志远、林文章、刘廷春、刘固荣、王柏仁、王忠、王德枯、刘公平、李星、
李秉德、李森、邓平。
1945年11月-1992年,共召开11届党员代表大会。1992年底,县委下辖43个党委、11个
党组、45个总支、877个支部、9953名党员。
九、经济合作区
1992年3月,成立黑河市边境经济合作区。同时,成立县(市)级党委,书记:沈育。
附:
王肃来黑河工作时间考
王肃是1945年10月遵照党中央的指示,从晋察冀来到黑龙江省工作最早的19个人之一,
后被省工委(所在地在北安)派到黑河工作。到黑河之后,在党的力量薄弱、土匪四起、苏军
对我态度暖昧的情况下,依靠广大工农群众,组建了中共黑河中心县工委(黑河地委前身)、
黑河人民自治军司令部(黑河军分区前身),并于11月19日组建了人民政权——黑河地区行政
办事处(黑河专署前身)。王肃任中共黑河中心县工委书记、黑河人民自治军司令员兼政委。
1946年6月12日,从北安开会回来,在原爱辉县后欢洞村附近公路上与土匪遭遇,在战斗中光
荣牺牲,时年32岁。
关于王肃来黑河工作时间问题,多年来说法不一:王肃到黑河后早期发展入伍的同志几
乎异口同声说是1945年10月,理由是他们于10月参加了革命工作,就连当年和王肃一起来黑
河工作的何学东(王肃的警卫员)也肯定这种说法;也有的同志认为是11月初等等。
查阅王肃到黑河早期发展入伍同志的档案,多数同志在1946年填写的简历表(下同)写有
“1945年10月参加革命(或人民自治军)”的字样。其中,王肃到黑河第一批入伍的高殿祥(1
8人之一)填写最详细:“1945年10月12日,自愿入伍”。然而,和高殿祥同一天入伍的周学
臣却写的是“1945年11月经李春林介绍入伍,1945年12月13日入党”。
为什么第一批同天入伍的周学臣、高殿祥入伍时间不一样?哪个正确?
据有关文件记载,王堃聘、陈大凡、王肃等19人于1945年10月23日一起到达北安,后又
进行了整休、学习。由此看来,高殿祥等人于“1945年10月12日”参加黑河人民自治军是不
可能的。对此,当年任黑河人民自治军政治部主任,后任黑河专署专员、地委书记的岳林回
信指出:“当年部队和当地群众都习惯用农历(阴历)。”经查实,1946年、1947年上半年黑
河地区行政办事处和黑河人民自治军司令部下发的文件、布告多不用公历,而当地群众至50
、60年代还习惯沿用农历。再对照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1988年4月出版的《新编万年历》
,查“1945年10月12日”(高殿祥入伍时间)是公历11月16日。由此可以认定:王肃到黑河第
一批入伍的周学臣填写的时间是正确的,是公历,高殿祥等18人参加革命时间应是公历1945
年11月16日。所以王肃到黑河的时间应是11月15日前后。
在研究过程中,在档案里又发现了《黑龙江省根据地创建历史总结提纲草案》(下称《草
案》)这一文献。《草案》对创建黑龙江省根据地工作划分4个阶段。其中,第个阶段从“抗
联22名同志于1945年9月13日到北安开始”,“王钧负责北安,张光迪负责海伦,陈雷负责绥
化,后又派人去通北、德都、克山、拜泉”。第三个阶段从“10月23日关内第一批干部(晋察
冀)19人到北安开始”。之后,省工委派“王堃聘、陈大凡同志去组建嫩江地区工委。11月1
3日接(收)省政府”。此时,省工委关于创建根据地的方针是:“先南后北(掌握南部战略重
点、交通线),即在人力物力多的北安省生长力量,再入黑河”。
从以上文献中可以看出,在创建根据地的第三个阶段中,11月13日接收伪省政府之前,
省工委决定并建立根据地只有嫩江地区工委(11月9日组建),而没有黑河。而且明确指出“在
人力物力多的北安省生长力量”后,“再入黑河”。当然谈不上王肃在11月13日接收伪省政
府之前来到黑河。
为什么省工委开始决定先派“王堃聘、陈大凡组建嫩江地区工委”,待在北安“生长力
量”后“再入黑河”,而在11月13日接收省政府后,又火速派王肃到黑河呢?这与当时局势
急剧变化有关:国民党与苏联有《中苏条约》在前。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妄图依据《条约》
尽快接收东北,并迅速派出正规军北上。而且,于“1945年11月中旬,敌人突破了山海关”
。尽管当时国民党部队还没有踏进黑龙江省,但是大批特务已进入全省各地,并委任了尚其
悦为第一战区挺进军第一军上将军长。其部属在省内活动嚣张,各地相继出现了拒交政权、
赶走或暗杀共产党干部、组织反动武装等事件,在北安还出现了中国国民党大公反共工作团
的反动传单。同时,还接连制造了5起火案。对这种急剧变化的形势,省工委在11月13日接收
伪省政府之前估计是不充份的。因此,在“黑龙江的形势日趋紧张”的情况下,省工委考虑
打起仗来,“黑龙江可能要独立战斗”,所以提出了“一切准备战斗,迅速准备战斗”的口
号。又鉴于黑河是个“背靠苏联”的战斗据点,必须迅速把黑河建成“后方根据地”。这就
是王肃和其他4名同志一起带着“站住脚跟,按下钉子,建设后方根据地”的任务提前驻进黑
河的主要原因。
根据以上材料可以最后认定:王肃到黑河的时间,即中共黑河中心县工委建立的时间,
应该是1945年11月13-19日(11月19日是黑河地区行政办事处建立时间)之间,或说是1945年
11月中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