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序言

序言



我们绥滨县继承中华民族编史修志的光荣传统,出版了建国后第一部《绥滨县志》,这是
全县人民生活中一件大事,可喜可贺。“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治理一个
县应以县志为鉴。绥滨县在历史上无一本可以借鉴的县志,是一大憾事。今天用志书形式把绥
滨县的自然、社会、人文记载下来以资后人,乃是一件幸事。在绥滨 3 33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几千年来,古老的中华民族就创造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早在三四千以前肃慎族就在这里繁衍生
息。汉代有挹娄文化遗存。南北朝时有勿吉文化遗存。唐代南黑水靺鞨人在蜿蜒河流域发展起
来,分为三支迁往内地,其中一支迁至阿什河流域,到辽代建立完颜部。这时将棘羁人改为女
真人。完颜部女真人强大起来兴兵灭了辽,建立大金国。到清朝将女真人改为满族。绥滨是满
族的发祥地和故乡。留在绥滨地区的女真人在辽代建立了五国部之一的奥里米部,同时还建有
中兴古城,古城岗古城。奥里米部当时有万户人家,几万口人,可谓发达。古代民族给我们留
下了宝贵文化遗产,值得绥滨人民骄傲。由于战乱,元明清时期曾一度荒芜。民国初年,绥滨
一带大量放荒,内地居民纷纷迁来,领地占荒,建立五大垦殖公司,唤醒了这片古老的土地,
重新得以开发,她以丰富粮食再度奉养着绥滨人民。

1932年日本侵略者占领绥滨,蹂躏绥滨人民13年之久。绥滨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和抗日义勇军、抗日救国军、抗日联军一道英勇抗击日寇,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日本参事官
洲奇吉郎被击毙在北古城岗上。绥滨的英雄儿女用鲜血和生命普写了曲曲战歌,迎来了抗日战
争的胜利,迎来了绥滨的解放。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时期,绥滨有 1 500名优秀儿女自愿报名
走上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战场,一些青年为解放祖国、保卫祖国献出了他们的宝贵生命。

解放后,全县人民投入了轰轰烈烈的土改斗争,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势力,农民从封建
统治下解放出来,实现“耕者有其田”,彻底翻了身。建国后,绥滨人民又投入到社会主义革
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在县委、县政府的
领导下,坚持改革开放,使绥滨县工农业生产、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迅速发展,
人民一天一天走向富裕,生活有了明显提高。今日之绥滨,非昨日之绥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
变化。绥滨县地处祖国东北边疆,黑龙江和松花江环抱,地势平坦,水土丰腴,自然资源丰富,
为农林牧副渔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勤劳的绥滨人民利用这些有利条件,经过辛勤
劳动,创造出大量的物质财富,每年向国家交售大量商品粮,成为国家商品粮基地,为国家做
出巨大的贡献。

《绥滨县志》将绥滨人民的英雄业绩,从古至今,从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
生等方面详实记载,给绥滨人民留下光辉史页。编修县志是项艰巨的文化工程,是无愧前人有
益后人的事业。

《绥滨县志》是一县的百科全书,它为决策者和科研人员提供自然、社会、人文等方面的
科学数据和依据;为进一步开发绥滨,建设绥滨提供历史借鉴;为对后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乡土教材,也是一项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的事业。我们不但今日留下
这本宝贵精神财富,今后将这项事业继续下去,让绥滨的辉煌事业代代有所记载。

绥滨这方水土,养育了18万勤劳勇敢的人民。绥滨人民不负她的养育之恩,已经把她初步
建设成“南腾松花稻麦浪,北跃黑龙鱼满江”的鱼米之乡。绥滨是我的家乡,我热爱这片沃土
和朴实无华的人民。我们要踏着先人的足迹,发扬前人的传统,吸取前辈的经验,团结在以江
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改革开放,奋发图强,同心同德,团结奋斗,为把绥滨建设得
更加繁荣昌盛而奋斗。

赵树和

一九九五年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