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设治前沿革

第二章 建置沿革

第一节 设治前沿革




  绥滨在商周前就是肃慎氏东北部的一部分。肃慎也称息慎、稷慎 (通古斯语为“人”的意
思)。《竹书纪年·五帝纪》记载:帝舜有虞氏, “二十五年,息慎氏来朝,贡弓矢”。《史
记·五帝本纪》称:虞舜“南抚交趾……北山戎、发、息慎”。郑玄注:“息慎,或谓之肃慎,
东北夷”。据《山海经、大荒北经》载:“大荒之中,有山日不咸(今长白山),有肃慎氏之国”,
郭璞注日:“今肃慎国,去辽东三千余里”。西周初(公元前十一世纪)《国语》载“肃慎氏贡
楛矢石砮,到康王时(公元前1026—1011年)称“肃慎、燕、毫,吾北土也”。从传说中的舜禹
时代到有文字记载的商周时期,海外肃慎始终来服。肃慎当在今长白山东北的牡丹江中游为其
南界,西至松花江中游,北至黑龙江下游,东至日本海。绥滨处在松花江、黑龙江两江汇流的
夹角地带,正是肃慎族生活的地方。1974年在绥滨县蜿蜒河流域二九。农场四十队北台地和四
十五队高台子一带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约存在距今三、四千年以前,是我国历史上肃慎人
物质文化遗留,确认无疑,绥滨是肃慎氏之故地。

  绥滨在两汉时代是挹娄的一部分。到了汉代,肃慎改称挹娄(通古斯语为“鹿”之意)。据
《后汉书·东夷传》记载:“挹娄。古肃慎国也,在夫余东北千余里,东滨大海,南于北沃沮
接,不知其北所极”。《三国志·东夷传》也载:“挹娄,古肃慎国也,汉以来属夫余。黄初
中叛,夫余数伐之”。挹娄分布地域东是海(鄂霍茨克海、日本海),南为北沃沮(今延边地区),
西南为夫余(今吉林省农安、长春及辉发河流域),北极弱水(松花江、黑龙江下游)。1974年中
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黑龙江博物馆考古部。对绥滨蜿蜒河遗址 (二九○农场五营东砖厂
附近,东临蜿蜒河) 进行了发掘。大量出土文物证明是汉代挹娄人的文化遗存,称为蜿蜒河文
化或蜿蜒河类型,显而易见,绥滨是古挹娄的住地。

  魏晋南北朝时期,挹娄被称为勿吉。据《魏书·勿吉传》载:“勿吉国,在高勾丽北,旧
肃慎国也,……去洛五千里……国有大水,阔三里余,名速末水(今松花江)……南有徒太山,
魏言大白”。辖域比挹娄大,已囊括了夫余之地,东滨日本海,北界东段临鄂霍茨克海,西段
与室韦为邻,西南抵北流松花江下段及洮儿河地区,南隔长白山地与高力相接。据考古材料证
实,绥滨县同仁遗址中的房址,经碳14测定,为距今1435±80年,约相当南北朝时期。是勿吉
人的文化遗存。它是我国考古学界第一次认出了勿吉人的物质文化。勿吉在当时比较强大,故
称“其人劲悍,于东夷最强”,到北朝末期,逐渐形成了 7部。各部都有一定的武装力量,其
中比较强大的部落是黑水和粟末两部。绥滨一带属于黑水部。

  隋、唐时期,勿吉改称靺鞨。靺鞨继承了勿吉七部的名称,《隋书》、《新唐书》对他们
的方位、生活习俗都有详细的叙述。《隋书》记载:“靺鞨在高丽之北邑,落俱有酋长,不相
总一。凡有七种,其一号粟末部与高丽相接,胜兵数千,多骁武,每寇高丽中。其二日伯咄部,
在粟末之北,胜兵七千。其三日安车骨部,在伯咄东北,其四日拂涅部,在伯咄东。其五日号
室部,在拂涅东。其六日黑水部,在安车骨西北,其七日白山部,在粟末东南,胜兵并不过三
千,而黑水部尤为劲健,自拂涅以东,矢皆石镞,即古之肃慎氏也。”根据绥滨县考古发掘材
料证实,黑水靺鞨是由挹娄—勿吉发展而来的。黑水靺鞨即因黑水而得名,称为黑水部。黑水
靺鞨部在安车骨(今阿什河流域)部的东北,在各部中属于最北方,占据了原肃慎、挹娄人居住
的大部分地区。它分布在黑龙江、松花江汇合处的中心地区,溯松花江可到今日依兰一带,西
北溯黑龙江可抵精奇里河流域。直至呼玛一带和室韦人相错居。往东到黑龙江中下游南北两岸,
一直到库页岛止。当时以黑龙江为界分为南北两大部,黑龙江南为南黑水靺鞨,北为北黑水靺
鞨。绥滨属于南黑水靺鞨。唐武德五年(622年),黑水部渠长阿固郎长安。唐开元十年(722年)
唐玄宗封其酋长倪属利稽为勃利州刺史。唐开元十三年 (725年)唐王朝根据安东都护薛泰的建
议在黑水靺鞨内建立黑水军。十四年 (726)又在黑水靺鞨最大的部落中,设置黑水州都督府,
其他各部设刺使,以当地酋长为都督、刺吏。黑水州都督府初属幽州都督府管辖,公元 741年
以后,转归平卢节度使管辖。公元815年后归渤海都督府(渤海国)怀远府管辖。

  契丹族兴起建立了辽朝,这时靺鞨改称女真。据《三朝北盟汇编》载:“契丹阿保机,乘
唐衰乱,开国北方。并吞诸藩三十有六,女真其一也。阿保机虑女真为患,乃诱其强宗大姓数
千户,移置辽阳之南,以分其势,使不得相通,迁入辽阳著籍者名日合苏款。所谓熟女真。自
咸州之东北,分界入山谷,至于束末江(今松花江),中间所居。隶属咸州兵马司,许与本国往
来,非熟女真,亦非生女真,自束末江北,宁江(今吉林扶余三岔河石头城子)之东,地方干余
里,户口十余万,散居山谷间,依旧间外野处,自推雄豪酋长,小者千户,大者数千户,则谓
之生女真,极边远而近东海者,则谓之东海女真。发多黄,须鬓皆黄。目睛绿者,谓之黄头女
真。”其中生女真是由黑水靺鞨演变来的。松花江下游的生女真到了辽代形成了五个大的城落,
即历史上著名的五国部,《辽史·营卫志》载:“五国部:剖阿里国。盆奴里国。奥里米国、
越里笃国、越里吉国,圣宗时来附,命居本土,以镇东北境。属黄龙府都部署司。重熙六年,
以越里吉国人尚海等诉酋帅浑敞贪污,罢五国酋帅,设节度使以领之”。

  奥里米部(今绥滨县北岗乡永兴村东的古城),在历史上也曾称过“敖来密”、“阿里眉”、
“鄂罗穆”、“阿里玛”、“咬里眉”等。国内外一致公认绥滨县永兴古城即是辽代奥里米部,
属东京道黄龙府五国节度使。

  公元1115年以女真族完颜部为主建立了金帝国,金未建国前先统一了女真各部,其中也包
括了五国部,五国之长,皆听命。

  金建国后,把女真族的今阿城县白城子建为上京路会宁府,其下又分为胡里改路 (今依兰
五国头城遗址)、蒲与路(今克东县金城乡古城)、恤品路 (苏联滨海地区双城子古城)、耶懒路
(苏联滨海地区苏昌城),曷懒路(吉林海兰河流域)。《金史·地理志》:“金之壤地封疆……
东极吉里迷兀的改诸野人之境”,吉里迷兀的改都是生活在黑龙江下游,库页岛上的少数民族,
可见金的疆土东到黑龙江下游库页岛上,绥滨包括在金代的疆域之中,在胡里改路管辖范围之
内。绥滨的古城岗古城和中兴古城明显带有金代特点。奥里米古城是辽代建造。金代仍延续使
用。古城岗古城、中兴古城(称为奥里米东故城)辽代地属于奥里米部,金代又加以修整,它们
为姐妹城。奥里米部有一万余户,数万人口,是松花江下游一带很繁荣的政治经济中心,属胡
里改路管辖。

  元朝,在东北地区设立了两个行省。一个是岭北行省,从大兴安岭以西北到漠河,外兴安
岭;南到今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北部。一个是辽阳行省,从大兴安岭以东,黑龙江以北直到
外兴安岭,乌苏里江以东直到日本海以及库页岛。

  辽阳行省,管辖范围除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东北三省外,还包括俄远东西伯利亚,沿海
边区以及库页岛,南到朝鲜北部的咸镜南道。《元史·地理志》载:“辽阳等处行中书省,为
路七,府一,属州十二,属县十,本省驿站一百二十处”。七路是辽阳路、广宁府路、大宁路、
东宁路、沈阳路、开元路、水达达路。绥滨在松花江下游,设有海西东水路城站—奥里米站。
属于辽阳行省水达达路管辖。

  明代在全国都设有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以治理当地的民政与军政。黑龙江
中下游设立了奴儿干都指挥使司。奴儿干都司的辖境,西起斡难河,北至外兴安岭,南接图们
江,东北越海而有库页岛。管理黑龙江流域的女真、吉烈迷、达斡尔蒙古等族人民。设置了384
个卫所,24个千户所,这些卫所遍及黑龙江大地,例如绥滨左右就有兀者托温所(汤旺河流域),
屯河卫(汤旺河)、王五屯河卫(鹤岗市东梧桐河),脱伦卫(桦川县对岸都鲁河流域),弗思木卫
(桦川县东北宛里城),弗提卫(富锦县西古城),玄城卫(富锦县附近),吉滩河卫 (萝北县东集
达[鸡蛋]河流域),扎肥河卫 (同江县的查匪噶山),可木卫(同江县科木地方)。奴儿干都司境
海西有两条大的交通干线,一条叫“海西西陆路”,另一条是“海西东水陆城站”。共设立十
城四十五站。绥滨是属于“海西东水陆城站”,第二十站奥里米站。(绥滨县奥里米古城)。它
是沿松花江通向黑龙江下游的重要驿站。属奴尔于都司管理。

  清代对黑龙江地区的管理。清代“诸皇舆全图”与《盛京、吉林、黑龙江等处标注战迹图》
均绘出奥里米屯,鄂里木噶珊位于松花江北今绥滨地方。清初由宁古塔牛录章京昂邦章京管辖,
康熙元年(1662年),宁古塔昂邦章京为“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转归宁古塔将军管辖”。雍正
九年(1731年)设三姓副都统后,直接改归三姓副都统管辖。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改宁古塔
将军为吉林将军,从此归吉林将军三姓副都统管辖。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依兰府,领大通、
汤原二县,绥滨这时归依兰府汤原县管辖。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汤原县划归黑龙江之兴东兵
备道,(兴东道治所设在萝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