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奥里米考

第二节 奥里米考




  绥滨县城西9公里(北岗乡永兴村南0.5公里)处有一座古城遗址,为辽代奥里米部所在地。

  奥里米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辽史卷十四,本纪第十四,擎宗五》中,内载:“统和二十
一年(1003年)夏四月戊辰,兀若、渤海、奥里米、越里笃、越里吉等五部遣使来贡。又据《辽
史》卷四十六第十六,百官志二注(二十四)中记载:“三国部、五国、五部蕃部、五蕃部即五
国部”。奥里米部出现应更早一些。《辽吏卷十,本纪第十、擎宗一》写到:“娶宗统和二年
(984年)二月乙已,五国、 乌隈于厥节度使耶律隗洼以所辖诸部难治,乞赐给剑,便宜行事,
从之”。如果此五国中有奥里米部,可谓奥里米见于辽史最早的时间,比前记载早19年。辽代
奥里米部臣附进贡有记载的20余次。

  到金代,奥里米部归上京胡里改路管辖,为女真(后称满族)人发祥地,不再向朝廷进贡,
所以金史中无进贡的记载。据1972—1974年考古发掘金代墓葬中文物证实,大量墓葬品都明显
有金代特点。

  元代奥里米属水达达路,明代属奴尔干都司。《辽东志》所列元,明两代松花江。黑龙江
省沿岸水陆城站中都有奥里米站。

  清朝对奥里米部做了更为详细考证。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从《钦定满洲源流考》记载:
“自三姓至乌苏里江口,松花江两岸,共有城基九处:一,三姓附郭旧城(斡朵里站附近);三
姓下八十余里北岸吞河固木纳城;一、三姓下三百五十余里南岸瓦里和屯,即通志斡里屯城;
一、斡里屯城下四十余里南岸希尔哈城;一、希尔哈城下约百里北岸有大古城(奥里米站);希
尔哈城下百六十里南岸富克锦地方有大古城……”。

  民国 5年(1916年)拟设县于敖来密,15年设治局迁于敖来密村,16年绥东设治局迁到敖来
密村东今绥滨镇地方。至今绥滨县城西有敖来村。现在奥里米古城遗址座落在敖来河畔。敖来
密(奥里米)这一名称自产生以来世代保留下来,近世学者根据文献记载所考证的具体位置,只
有奥里米相沿有绪,证据确凿,被国内外学者所公认。

  奥里米蒙语为“渡口”的意思,满语为“马驹子”的意思。“马驹子”仅从满语语言翻译
而得,无其他历史根据可查。“渡口”不仅仅是蒙语语音翻译,而且有历史事实和文献记载所
证实,辽代契丹族(蒙族)所建奥里米部,虽然建在女真族地区,采用蒙语的名称命名是可能的。
乾隆皇帝钦定《满洲源流考》、《盛京通志》均解释为蒙语津也(渡口)。《黑龙江乡土录》。
也解释为津也。黑龙江省考古学者也解释为渡口的意思。清朝皇帝、满族人都承认为蒙语不是
满语,是津(渡口)不是马驹子,奥里米之意解释成为蒙语渡口为确。